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阮忠彥

鎖定
阮忠彥,字邦直,號介軒,越南陳朝官員 [16] 
全    名
阮忠彥
別    名
阮鶻 字邦直,號介軒 [16] 

目錄

阮忠彥人物生平

阮忠彥原名阮鶻 [2]  ,自幼即有天賦,時人稱他為神童。1304年參加科舉考試,中黃甲,成為太學生,與莫挺之是同年 [1]  。1321年,任御史台侍御史 [3]  。他與陳時見、段汝諧、杜天觀、莫挺之、阮愈、範邁、範遇、黎括、範師孟、黎維、張漢超、黎居仁等人被當作是陳朝的賢良之臣。陳英宗御重光宮,有出家之意,制招隱詩賜忠彥,忠彥辭不奉命 [4] 
1324年,元泰定帝派馬合謀、楊宗瑞出使安南,宣告自己的繼位,並授時憲曆。兩位使臣乘馬至西透池橋槈道,不下馬步行。陳明宗派通曉漢語的人前去奉旨接話,從辰時到午時,二位使臣怒氣越來越大。最後明宗派阮忠彥前去,以理折之。二人理屈詞窮,被迫捧詔下馬步行,事後陳明宗大悦。然而不久之後因為犯事被左遷為炎朗州通判。後來因為有政績,擢為僉知聖慈宮事 [5] 
時保武王賜皂衣上位侯,忠彥注擬,反在紫衣之列。本應該降罪,但陳明宗憐惜他的才能,且事出過誤,因此不降罪處罰,出其為清化安撫使 [6]  。1329年,陳憲宗受禪繼位 [7]  。上皇陳明宗來到沱江道,親征牛吼蠻,僉知阮忠彥隨軍編修實錄 [8] 
1332年三月,擔任內密院副使,掌官朝內省籍。七月,知審刑院事兼清化安撫使。在任期間設立平允堂來判決案件,沒有產生一件冤案 [9]  。1334年上皇陳明宗至乂安道,親征哀牢,以阮忠彥充清化發運使。陳明宗剛到黔州,哀牢人望風而遁,便命阮忠彥勒石記功而還。此石刻即《摩崖紀功文》,在今乂安省境內 [10] 
1337年,阮忠彥被任命為乂安安撫使兼國史院監修國史,行快州路漕運使。他上奏建議立漕倉貯田租以賑饑民,得到准許 [11]  。1341年,被封為京師大尹。同年憲宗崩,與張漢超一起奉命編定皇朝大典考撰,刊書頒行 [12] 
陳裕宗繼位之後,任命阮忠彥為行遣、知樞密院事,領禁軍。他選諸路丁壯充禁軍,缺額定為籍簿 [13]  。1350年,調任入內行遣,仍知樞密院事 [14]  。1355年,受封諒江鎮經略使、入內大行遣、尚書有弼、兼知樞密院事、侍經筵大學士、柱國、開縣伯 [15] 
參考資料
  • 1.    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卷之六 甲辰十二年元大德八年春正月,京城右伴橋閣台坊婦人黎氏生女兩頭,手足各四。 二月,以裴木鐸祗候簿書正掌奉侍聖慈宮。木鐸字鳴道黃江人,姓費,名木落,有才能。上皇以姓費古無聞,因改裴,木落名不祥,改木鐸。俾夙夜陪從。至是授其職,後人姓費者慕其名,多改為裴。 三月,試天下士人。賜狀元莫挺之太學生火勇首,充內書家。榜眼裴慕祗候簿書帽衫,充內令書家。探花郎張放校書權冕,充二資。黃甲、阮忠彥太學生凡四十四名引三魁出龍門鳳城,遊街衢三日,其餘留學三百三十人。忠彥年十六,時號神童。其試法先以醫國篇、《穆太子傳》暗寫汰冗;次則經疑、經義並詩題即古詩五言長篇用王度寬猛詩律,用才難射雉賦題,用帝德好生洽於民心八韻體,三長制詔表,四場對策挺之至靈人,慕青威人,放清化人。
  • 2.    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卷之六 忠彥舊名鶻,英宗御重光宮,有出家意,制招隱詩賜忠彥,忠彥辝不奉命。挺之廉潔,薄於自奉,帝體得其情,使人將錢十鏹,暮夜置於門內。挺之明旦入朝,即以聞,帝曰:“無人來認,與卿取用。”
  • 3.    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卷之六 以阮忠彥為御史台侍御史。
  • 4.    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卷之六 時朝士如陳時見、段汝諧、杜天覷、莫挺之、阮愈、範邁、範遇、阮忠彥、黎括、範師、孟黎維維農貢縣古定社人也張漢超、黎居仁軰相計登朝,人才彬彬矣。遇、邁兄弟舊姓祝,仁宗出家時為隨侍內學生。帝以祝非望族姓,改姓範,遇舊名堅,邁舊名固,俱受業於阮士固。堅避判首惠義名,更名遇。固避師名,更名邁,邁居風憲,骨鯁敢言,有古爭臣風,後入政府,不數載而罷。忠彥舊名鶻,英宗御重光宮,有出家意,制招隱詩賜忠彥,忠彥辝不奉命。
  • 5.    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卷之六 元帝遣馬合謀、楊宗瑞來告即位,及授時歷一帙。合謀等乘馬至西透池橋槈道,不下。諸諳漢語者奉㫖接話,自辰至午,怒氣益厲,帝令侍御史阮忠彥出迎,忠彥以理折之。合謀辭屈,乃下馬捧詔步行,帝大悦。已而論事忤㫖,左遷炎朗州通判,有政聲,尋擢為僉知聖慈宮事。
  • 6.    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卷之六 左遷阮忠彥清化安撫使。忠彥性疏略,時保武王賜皂衣上位侯,忠彥注擬,反在紫衣之列。上憐其才,且出於過誤,不之罪,故出之。
  • 7.    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卷之六 己巳六年二月以後開祐元年,元大曆二年春二月七日,冊東宮太子旺為皇太子。十五日,禪位。旺即皇帝位,改元開祐元年,大赦。
  • 8.    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卷之六 冬,上皇巡狩沱江道,親征牛吼蠻。命僉知阮忠彥從,編脩實錄。
  • 9.    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卷之七 三月,以阮忠彥為內密院副使,掌官朝內省籍。 秋七月,以阮忠彥知審刑院事兼清化安撫使。忠彥立平允堂,決獄訟無冤濫。
  • 10.    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卷之七 甲戌六年元元統二年春,中書增置左右正言參議。 上皇巡守乂安道,親征哀牢,以阮忠彥充清化發運使。運糧先行,車駕至黔州,軍聲大振,哀牢望風而遁,詔忠彥磨崖紀功而還。
  • 11.    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卷之七 以阮忠彥為乂安安撫使兼國史院監修國史,行快州路漕運使。忠彥建議立漕倉貯田租以賑饑民,詔諸路仿行之命。
  • 12.    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卷之七 辛巳十四年八月以後裕宗紹豊元年,元至正元年春,以阮忠彥為京師大尹。 夏六月十一日,帝崩於正寢,權安殯於建昌宮,廟號憲宗。 史臣吳士連曰:帝雖有天資之美,然以弱齡嗣位,國政皆出於上皇,又若不及於政者,所謂父在子不得自專也,安得而議之哉。 秋八月二十一日,上皇迎皇子暭即皇帝位,改元紹豊元年,大赦,稱裕皇。羣臣上尊號曰統天體道仁明光孝皇帝,年甫六歲,不立長子恭肅王昱者,踈狂也。 命張漢超、阮忠彥編定皇朝大典考撰,刊書頒行。
  • 13.    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卷之七 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卷之七 阮忠彥為行遣,知樞密院事。舊制禁軍屬尚書省,至是置樞密以領之。忠彥選諸路丁壯充禁軍,缺額定為籍簿。樞密領禁軍自忠彥始。
  • 14.    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卷之七 以阮忠彥為入內行遣,仍知樞密院事。
  • 15.    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卷之七 以阮忠彥為諒江鎮經略使入內大行遣尚書有弼兼知樞密院事侍經筵大學士柱國開縣伯。
  • 16.    阮忠彥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2013-10-16[引用日期2023-12-2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