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阝(左)是一個漢字偏旁,讀音為fǔ。同“阜”,俗稱“左耳旁”
⻏(右)是一個漢字偏旁,讀音為yì,
同“邑”,俗稱“右耳旁”
實際上二者與“耳”並無關係。
中文名
拼    音
筆    順
52
注    音
ㄈㄨˋ ㄧˋ
統一碼
基本區 U+961D
總筆畫
2

切記口訣

左阜右邑

文字辨析

阝是漢語裏的偏旁,是字的一部分。
左耳刀由“阜”(fù)字變形而來。“阜”字本義為土山,故從左耳刀的字,本義多與山地、地形相關,如“陵”、“陡”、“險”、“陸”、“陰”、“陽”等。
右耳刀由“邑”(yì)字變形而來,“邑”字與城市有關,故從右耳刀的字,本義多與城鎮、地名相關,如“都”、“郊”、“邦”、“郡”、“郭”、“鄭”等。(即左阜右邑) [1-2] 

古籍解釋

正字通》偏傍阜字。 [3] 

左耳旁

阝
字形:阝(左)
拼音:fǔ
由來:楷書中從“阜”(fù)字變形,變形為寫在字形左邊的“阝”,一般稱”左耳刀“、“左耳旁”等。“阜”字象形,甲骨字形,像山崖邊的石磴之形。本義:土山。因此從“阜”(阝,左耳旁)的字,本義大多與山、土地、地形有關,如“陵”、“陡”、“險”、“陸”等。
釋義:
①同"阜"。“阜”的本義是土山,原始山坡的象形。
②後用作偏旁,用於漢字的左側。俗稱“左耳刀旁”,又稱“左包耳”。如”陵“,本義:大土山。

右耳旁

字形 ⻏(右)
拼音:yì
注音:ㄧˋ
由來:楷書中從“邑”(yì)字變形,變形為寫在字形右邊的“阝”,一般稱”右耳旁”。“邑”字象形,上為囗(wéi),表示疆域,下為跪着的人形,表示人口。合起來表城邑。因此從“邑”( ⻏(右))的字,本義大多與地名、邦郡、區域有關,如“都”、“邦”、“郡”、“郊”、“郭”等。 [4] 
釋義:
①同“邑”。“邑”的本義是國家。
②後用作偏旁,用於漢字的右側。從“阝”的字,一般與城邦、國家有關,如:邦、都、郊。有的姓與地名有關,所以也帶有“阝”,如:鄧、鄭、郭、邢、鄒、鄔。
參考資料
  • 1.    【阜部】部首手冊  .中華民國常用國字標準字體筆順學習網[引用日期2019-01-30]
  • 2.    【邑部】部首手冊  .中華民國常用國字標準字體筆順學習網[引用日期2019-01-30]
  • 3.    康熙字典  .漢典[引用日期2018-11-16]
  • 4.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年:178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