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關廂

鎖定
關廂是指城市建築密度提高,用地向城門外,沿道路擴張,形成新的城區。
中文名
關廂
外文名
a neighourhood outside of a city gate
地    點
北京城城門外

關廂出處

(見《紅樓夢》第四十七回)城門外的大街和附近居民地區。黃六鴻《福惠全書·保甲部·保甲制》:“城外關廂,不統於四廂保長。”小説中薛蟠捱打在城北門外二里多路的葦塘邊,已離關廂地區,於是“賈蓉只得命人趕到關廂裏僱了一乘小轎子”,可見京城北門外關廂範圍亦不大。

關廂簡介

關者城門也,廂者側也,關廂則為城門外的大街和附近的地盤。叫關廂的地方多位於老北京城幾大城門外,即城門外的大街和附近地盤。金中都時的商人們,認為這些地方是生財寶地,因為這是交通樞紐呀,人流密集。另外,這些地方還是城裏高官、有錢人及皇家城外遊玩的必經之地。
關廂這地名現今依然還在用。金中都時城裏下海經商的人們,漸漸看好這塊生財的寶地。
除此之外,這裏還是當時城裏的高官、有錢人及皇帝一家人去南城遊玩的必經之地。
繁盛的關廂 繁盛的關廂
所謂的關廂,是指城門外兩三里之內的居民聚集地,是由居民和店鋪組成的。早年間老北京城的城門外都有關廂,有的街道長些,居民和店鋪較多,稱大關廂。可以説關廂是過去老北京人最熟悉的地方,出了城門就是關廂。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隨着老城門逐漸被拆除,城裏城外連成一片,關廂的概念被人們逐漸淡化,多稱某某門外大街,現朝陽門外大街過去叫朝外關廂,德勝門外大街叫德外關廂。關廂作為地名已在北京的地圖上逐漸消失,而今只有德勝門外的關廂被明顯地標註在各種地圖上,並有多路公交車在此設“關廂”站。

關廂北京關廂

北京是一座文化發達,工商業北京城內聚集處叫商業街。明朝時內城有九座城門,城門外附近一帶地方稱關廂,所以店鋪多,當年北京城的關廂,崇文門,前三門,以朝陽門關廂最熱鬧,南北大河是北京與南方各省相聯繫的一條重要交通命脈。北京的關廂,經營風格極具特色的老字號,如通州的大順齋糖火燒,龐各莊北裕豐的雙合盛啤酒等,這些老字號大多數已不復存在,但他們的待客熱情,價錢便宜,讓人眷念。 [1] 

關廂近年發展

伴隨着高速城市化進程,北京關廂面貌發生了重大變化———以坐落於北二環的安定門與德勝門關廂為例, 二環路的建設拆除了作為北京重要城市構架的城牆與大部分城門, 關廂地區原有的分散式小尺度城市肌理被大體量“腫瘤式”發展模式所取代, 地區被大尺度城市道路所割裂,原有功能與文化特色幾乎消失。近年來國家對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大力推進,城市復興成為了北京城市規劃工作的重點,作為北京重要組成部分的關廂具有較高文化價值, 因此對關廂地區進行復興規劃具有較大必要性。

關廂復興規劃

1、 土地開發模式。
為充分利用土地資源, 保證傳統天際線不再破壞, 可以在土地開發的過程當中嘗試一些立體化的土地利用方式。
2)、商業聚集效應。
德勝門與安定門關廂大街的老字號在舊時的北京都是非常有影響力的。商業改造過程當中出於商業和文化復興的考慮應該部分恢復地區歷史老字號和商業活動,充分利用商業聚集效應為本地區商業發展加速。
3、 地區整體適宜性。
在德勝門與安定門關廂地區的商業規劃中要密切結合現狀, 將商業與地區經濟發展相結合, 為地區經濟發展提供沃土。
4)、旅遊發展。
市區內外的旅遊者將是本地區消費的主力人羣之一。在商業過程當中應該以本地區的傳統京味的商業特色吸引人, 強調本地區的關廂商業特點,將傳統工商業店鋪、老字號等作為傳達文化信息的主要載體,同時更多的展現關廂小工商業、茶館、小吃、旅店以及戲樓等特色傳統文化。 [2] 
參考資料
  • 1.    王永斌. 北京的關廂鄉鎮和老字號[M]. 東方出版社, 2003.
  • 2.    陳熹微, 史源. 關於北京關廂地區復興發展問題的相關探討[J]. 山西建築, 2011, 37(32):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