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關帝歷代顯聖志傳

鎖定
《關帝歷代顯聖志傳》是明代白話短篇(擬話本)神怪小説集。一名《關帝英烈神武志傳》《關帝英烈神武傳》《關帝神武志傳》。四卷三十三則。題“穆氏編輯”,作者情況不詳。成書於明崇禎三年(1630)後。 [1] 
小説從關羽荊州戰敗被俘,不屈而死,到死後成神,助智者禪師建玉泉寺,應張天師之召往解州鹽池鬥蚩尤,一直到成為百姓世俗生活中無所不在的民間神只,時間跨越三國至明朝。作者從各種筆記中搜集整理出這些故事,儼然是關羽歷代顯聖、職位攀升的神界歷程。 [2] 
作品名稱
關帝歷代顯聖志傳
作品別名
關帝英烈神武志傳
關帝英烈神武傳
作品別名
關帝神武志傳
創作年代
明代
文學體裁
小説集

關帝歷代顯聖志傳內容簡介

小説所記敍的故事最晚為崇禎三年(1630)十二月的事情,據此推斷則可能是作於明末清初。小説正文前有附錄,其中目錄所存七圖三像己佚,殘存商狀元廟碑祠,焦茲廟碑(董其呂書),還有二十六幅各地寺廟楹聯。正文分四卷,除了卷一第一則總敍關羽死後各處建廟崇祀的盛況,卷四末則總敍兩朝敕賜封號外,其他每則各記關羽神靈感應之事, 目錄與正文小目稍有出入,正義以事件發生的大致時間為序,儘管是以章叫小説的形式出現,但是各則故事之間沒有情節上的聯繫。 [2] 

關帝歷代顯聖志傳創作背景

關羽死後,至晚在隋唐時已有關羽顯聖的傳説,元人胡琦編《關王事蹟》就專列“靈異”一章,可見關羽顯聖是關羽傳説中的一個重要主題。該書蒐集以往這類傳説並在文字上稍作加工而成。該書卷四末則記有崇禎三年(1630)事,而語涉“皇明”則上空一格,以示尊崇,可知該書刊刻在崇禎三年之後、崇禎十七年(1644)明亡之前。 [3] 

關帝歷代顯聖志傳作品鑑賞

小説中刻意塑造的是關羽—亦人亦神的人格神形象。從外貌上看,這位關羽與關羽其人(文學形象)沒什麼兩樣。也是“儲面長髯,騎馬,手執堰月刀”(《桃源救張堯文還魂》),但是他神出鬼沒,來時飄然從水上來,或者駕一朵雲而來,去時從天井行空而上,不同尋常。這位關羽具有超出常人的神力,可以做一些凡人做不到的事情,預知吉凶,法力高強。但是他也有求於人的時候,當然事後會知恩圖報。《鄉會場默助張翰林》寫的是有夥小蜂兒在關羽像耳朵結了一個蜂數,關羽託夢給士子張春説:“無他言,吾有一耳病,君能治之,後日當有以報也。”張春將帝耳拂拭乾淨後,又夢見關羽前來感謝,並與張春談論《春秋》,指示張春次年赴省秋閨,關羽將前去輔助。張春後為翰林,名噪一時。
《關帝歷代顯聖志傳》,用白話文改寫,增加了許多俗語,常有“話分兩頭”“且説”“話説”等口語加入,行文格式近話本。另外,在故事敍述中,插入大量詩詞韻文,亦是明末清初白話小説創作常見的方式。這部小説連綴了關羽後世顯靈的各種神蹟故事,雖然每一則故事之間常用“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來收束與連接,雖並無內在聯繫,但卻有助於讀者從中獲得對關羽神性形象的整體印象並使之強化和加深。 [4] 

關帝歷代顯聖志傳版本信息

今僅存明刊孤本。內封已佚。卷首附《商狀元廟碑祠》《焦狀元廟碑銘》《匾聯》《正陽門帝像》《帝燕居中幘像》《胡琦編帝像》《都城敕建廟圖》《留都敕建廟圖》《敕修解州英烈祠》《當陽墓祠圖》《解州常平啓聖冢圖》《雒陽帝冢圖》《帝竹之圖》,今存本僅存《商狀元廟碑祠》殘篇,《焦狀元廟碑銘》和《匾聯》,其他均闕。目錄葉題“關帝英烈神武志傳”。正文卷首題“關帝歷代顯聖志傳”,署“穆氏編輯”。正文上圖下文。半葉九行,行十七字。版心題“關帝英烈神武傳”。藏中國國家圖書館,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説集成》影印本。 [3] 
參考資料
  • 1.    張兵主編.500種明清小説博覽 上: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07:第428頁
  • 2.    劉海燕著,從民間到經典 關羽形象與關羽崇拜的生成演變史論,上海三聯書店,2004.09,第184-185頁
  • 3.    石昌渝主編,中國古代小説總目 白話卷,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09,第88頁
  • 4.    劉海燕.《關帝歷代顯聖志傳》中的關羽形象與敍事策略[J].陝西教育學院學報,2005,(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