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關坡

鎖定
關坡,位於湖北省荊門市掇刀區掇刀石街道辦事處境內,南接響嶺,北接花子山,是秦楚古道上的咽喉要地。這裏有一東西走向的山坡,坡上有條青石板鋪砌的古道,夏商稱“夏路”,春秋稱“周道”,秦漢為“馳道”,唐宋後為“襄荊古道”。據史料記載,三國時蜀將關羽曾在這一帶山坡安營紮寨,這裏曾是關羽經常往來的要道,因此人們把這一帶稱為“關坡”。
中文名
關坡
外文名
guanpo
地理位置
湖北省荊門市掇刀區
氣    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

目錄

關坡簡介

荊襄古道 荊襄古道
關坡,位於湖北省荊門市掇刀區掇刀石街道辦事處境內,南接響嶺,北接花子山,是秦楚古道上的咽喉要地。這裏有一東西走向的山坡,坡上有條青石板鋪砌的古道,夏商稱“夏路”,春秋稱“周道”,秦漢為“馳道”,唐宋後為“襄荊古道”。歲長月久,車馬奔馳,青石板被磨得十分光滑。據史料記載,三國時關羽曾在這一帶山地駐過兵,這條古道就是他經常往來的要道,因此人們把這一帶稱為“關坡”。

關坡修治

關坡是秦楚古道之隘口。宣統元年(公元1909 年),荊門直隸州城劉繼卿會集當地紳首,招募鄉民80 多人,捐資修築關坡至黃家廟條石路面,並立碑為記。其碑文為:“蓋聞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視。夫何險阻之,有如我荊門城南七八里許,黃家廟前之大道,路通各鎮,固亦官商往來、車馬絡繹之區。奈雨則濘泥尺許,晴則凸凹不一,行路者靡不為之浩嘆,都人士躊躇久之。幸有州城劉君繼卿,會議本地紳首領捐資修治,並募此方同志者相助為理,眾皆曰‘善’。爰是鳩工輦石,面石條於中間,除寬平於兩旁,經之營之,不兩年而告厥成功。惟是一、二里間,履道坦坦,即陰雨綿綿,永無泥塗之苦。茲時當告竣,因將樂捐姓名及所捐錢數刊列於後,以不沒其善雲。高潤堂撰,黃懷卿書。宣統元年吉月吉日立。石工梁全德、王永福、劉啓成、帥明福”。

關坡傳説

掇刀石 掇刀石
踏上關坡,只見四周怪石嶙峋,彷彿關羽當年在這裏屯兵操練的情景又呈現在人們眼前。有一首憑弔關羽的古詩這樣寫道:關山望斷許都魂,匹馬單刀百萬兵;五虎蜀將名第一,如何天下不三分?關坡中段偏東的荊襄古道旁有一巨大的岩石,東西長約五米,南北寬近兩米,上有一雙深深的腳印,左腳在前,右腳在後,雖有缺損,仍較清晰,此即“望兵石”。“望兵石”千米範圍內青石林立,塊塊石頭皆朝向北方。西側尚有一小坑,就是傳説中的關公掇刀之處。
人們還傳説:關羽攻打襄陽時,曾在關坡紮營駐兵,關羽的營帳就設在掇刀石這個地方。他打了勝仗,常常拖着青龍偃月刀回到帳前的松樹下卸甲談笑,時間久了,地上拖出一條深溝,至今尚在,人們便稱它為“關公拖刀窪”。關坡往北有片開闊平整的山頂便是“王坪練兵場”,相傳是關羽屯兵掇刀石時的步兵操練場,可以想見當年這裏是旌旗獵獵,殺聲陣陣。在附近水溝西面山坡上,有兩塊巨石相疊聳立於山坡之上,足有四米多高,這就是傳説中九尺長的“關矮子”上馬用的墊腳石,俗稱“關公上馬蹬”。旁邊的荊棘叢中也有一塊巨石,僅露出背脊,上有一凹槽,槽中有水,終年不幹,這便是“關公飲馬槽”。傳説,關羽的坐騎赤兔馬日行千里,夜行八百,飲水挑剔,但卻對此處神泉情有獨鍾。當馬飲水時,地下的清泉就會源源不斷地湧出,飲多少,湧出多少。關公每次出行前都在此飲馬,然後從上馬蹬上跨馬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