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閬中大佛寺

鎖定
閬中自然景觀豐富多姿,早在1300多年前,就贏得了“閬苑仙境”、“閬州天下勝”之美譽。而神秘幽深的佛教勝地大佛寺風景區,融自然風光、名勝古蹟、宗教文化和神州傳説於一體,置身其中,流連忘返,對不同文化層次的旅客都極具吸引力。到了閬中,如果不去大佛寺,未免太過可惜。
中文名
大佛寺
外文名
Big Buddha Temple
所屬地區
中國西南
地理位置
閬中市七里鎮狀元村 [2] 
下轄地區
四川
電話區號
0817
門票價格
10元
開放時間
全年 08:00-18:00

閬中大佛寺主要景點

閬中大佛寺大佛寺

位於閬中東南,嘉陵江對岸的大像山麓,初名大像寺,宋時敕名永安禪,明代恢復舊名,俗稱大佛寺。寺院佔地6公頃,主要以大佛,即釋迦摩尼尊像為主要景點。

閬中大佛寺大佛

閬中大佛寺
閬中大佛寺(5張)
寺內靠山有坐拋石佛一尊,為閬中人何居士於唐代宗末年、德宗初年所鑿,乃釋迦牟尼坐像。他高9.88米;頭盤螺髻,面長二、九米,寬二米,為長方形;佛身着鎏金仙衣,胸口袒露,衣褶流暢逼真;赤足長一點八米,踏於蓮花之上;左手覆膝,右手向前曲伸,中指與拇指微掐;一雙鳳眼,眼簾低垂,高鼻、大耳,嘴唇微合,儀容嚴肅温和,端莊慈祥。整個造像,比例力學顯粗短,但仍不失壯美、雄渾,具有宗教傳統石刻藝術之魅力。殿堂內富有肅穆的氣氛;佛像上部,建有三層閣樓,檐飛角挺,頂蓋筒瓦。中閣為道教天神昊天金闕至尊玉後大帝(玉皇)尊位。意在玉皇在此休息。迴鑾寺因此得名。大佛腳下,有一個供桌,擺放着許多供品,供桌前擺着一個大的紅蒲團,右側桌子後面有一位僧人。再往前來,就是被紅布條隔開,一般人等不得入內。左邊有一個隨喜功德的箱子,供那些善男信女佈施,中間放着三個較小的蒲團,一般香客就只能在這裏跪拜了。如果隨喜功德較多,可以入內,跪拜、進香,旁邊那位僧人還可敲木魚,誦經文,看來極樂世界也脱不開世俗的等級觀念佛前有水井一口,水清味甜,佛教僧徒尊為聖水。 大殿通面寬十五米,進深十米,為僧眾唸經,説法、做佛事場所。據石壁殘碑與潼川府〈新修府志〉記載,大佛為元時大德年間,縣內佛徒為闡釋教義,弘揚佛法,在此鑿造,跑今七百年左右。石刻造像為彌勒尊佛,居縣內寺石佛之首。按佛家"三世佛"學説解釋,佛有過去佛燃燈、現實佛釋迦、未末佛彌勒之分。《彌勒下生經》載:“彌勒原出於婆羅門家庭,後為佛弟子,選佛入滅,上生於兜率天內院,經四千歲(相當於人間五十億七千萬歲)當下生人間,於華林園龍華樹下成佛,有些寺院供奉的笑口常開的袒胸露肚的胖彌勒,實為五代時“契此”和尚的化身。”
據崖龕(kān)內壁刻記於唐元和四年(809)的《東山大像精舍何居士記》,此佛為何居士所刻。距今已有1100年曆史,是四川十大坐佛之一。據記載,他本來住在大像山對岸的蟠龍山腳,因為遙望南岸石壁上隱約有神仙活動,便毅然決然捨棄自家百年之業,移居此地。親手雕鑿崖巒,已時二十餘年,其後綏造經舍,廣植林木,遂造就了這塊竹林深幽,掩映層樓的清淨地。經舍一旁,有一列160餘階的天梯,雖然不知道當年何居士對它任何感想,不過這種高度,對於沒有仙風道骨的凡夫俗子而言,可真是難如登天的辛苦路吧。
大佛由三重檐樓遮護,稱為大佛寺,又名大像寺。五代龍德元年(921),在大佛身後添刻高10.2釐米小佛四千餘尊,整齊排列,工藝亦精。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對大小佛像進行彩妝。元惠宗二年(1336)為大佛貼金身。宋太宗雍熙二年(985)新建千部華法經藏樓時,大佛寺敕名永安禪院。徽宗崇寧二年(1103),因永安禪院與皇家永安陵相犯,避諱改為福昌院。明代複稱大像寺,亦稱大佛寺。 不過由於民國時佛金盃盜剝,今日所見,就大多是崖壁本色了,新修的大佛寺為了妥善保存這些罕見文物,寺樓高過崖頂,將大佛以及兩面側摩崖造像石刻罩護完好,畢竟掉以輕心,就難得來日方長了,歷代屢經滄桑,光是清朝就有一修一毀,現存寺廟是1991年所重建,反而各大碑刻才是舊物。
大佛旁有觀音像兩尊:一為南海觀音,一為送子觀音。大佛右側有石窟兩龕,內有經幢和佛像,為唐、宋摩崖造像5尊、陀羅尼經幢一處,另有唐、宋、元、明、清歷代石刻24處,鑿崖五穴墓一處,風化摩崖石刻不可辨認者尚有10餘處,共延展150餘米。摩崖石刻中現存宋徽宗御批敕牒、碑記等石刻特別珍貴。“敕”,就是皇帝的命令,“牒”指文件;“敕牒”就是皇帝簽發的詔書。這份敕改“永安禪院”為“福昌院”的詔書,被原樣鑿刻在大佛右側的石壁上,現仍依稀可見,極為稀罕。此外,在大佛寺左側摩崖上,刻有楷書“虎溪”兩個大字,每個字長5米、寬4米,恢宏剛勁,為“上柱國注賜金魚袋統治河中母恩書”。傳説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曾來此採藥,在這裏治好一隻生病的老虎,這條山溪遂有“虎溪”之名。今更置藥師廟,以為紀念。
大佛寺殿堂 大佛寺殿堂
此外,大佛經舍位在大佛寺的左下方,是當年何居士居家禮佛之地。

閬中大佛寺民間傳説

閬中大佛寺 閬中大佛寺
大佛所以能在盤龍山安營紮寨,民間傳説他和老君、紫蘇從西天競走到雲台觀履行公事,因為雄雞三唱而停,紫蘇先佔雲台,老君只好佔了八洞,大佛因而停在盤龍山上。大佛並不是一個能夠輕易認輸的人,是否滿意,無人知曉。其實,論地理,人口條件,他佔的地方旯好。這裏北連牛頭,南眺印盒,面臨涪、凱,又能鳥瞰梓州城景。依山傍水,風景秀麗,非老君、紫蘇之地所能相比。 [1] 

閬中大佛寺大佛寺的會期

會期 會期
大佛寺的會期,每年以佛曆(即農曆)二月初八的大覺會最為熱鬧,最為重要。這個會期前,僧徒們提早半年就開始準備。這是佛寺獨有的會期。據説這天是大佛落成揭紗點睛的日子。大佛從"大徹"、"大悟"、到"大覺",走向了佛家修身養性的最高境界,並非一般的日子。其次是四月初八佛的誕生日,二月二十五的下發出家日,臘月初八的得道成佛日,以及二月二十五的入涅(即死)日等,都是大佛寺的重要會期。平時還有善男信女到寺燒香還願,歷經元、明兩代,盛而不衰。

閬中大佛寺議古思今

儘管如此,大佛也有難測的風雲,難逃的"劫數"。傳説在明末清初,三台發生過一次地震,盤龍山出現滑坡,温漉漉的泥土、砂石掩沒了整個寺宇,直到清乾隆五十二年,大雨引起土崩,大佛才重見天日。士人不僅募資恢復了佛像、殿宇,而且在大殿兩側新建了觀音殿羅漢堂、五聖殿等廟羣體,有百數尊泥塑菩薩在此領受香火。為防止浮雕滑坡,士人又在壁頂栽種樹木,保住水土。大佛因災得福,至此,大佛寺盛況空前,風靡一時。文人騷客到寺吟詩,〈三台縣志〉記載,清人吳立卿遊大佛寺詩云:"山勢牛頭夾寨寬,花朝節近畏春寒。蓴根有味驚張翰,芋火何心問懶殘。古殿陰深留紺碧,核爆炸香雜沓動旃檀。黃金布地看長腳,誰信茲航普渡難"。詩中記載大佛寺"古殿陰深"、朱欄碧翠,黃金鋪地,香火繁盛大雜沓,可見當時之盛況了。  民國時期,由於佛教活動多在城內護聖寺,或城北琴泉寺,大佛寺缺少修葺,殿宇泥塑遂衰。一九八六年五月,三台縣政府行文公告"雲台觀和大佛寺分別為道教,佛教活動場所,予以開放。並將觀、寺及文物交由道,僧人員使用管理"。省、縣政府撥款將寺內榨油廠遷出。復原大佛,修繕殿堂。一九八七年三月,由當家僧人僧如才邀衣成教寶光寺藝人為大佛校形、穿金。至此三台佛教僧徒、居士,有了信教作佛事的場所。
圖片
圖片(3張)
大佛寺香火旺,遊人眾多。門前對聯:"禪心朗照千秋月,真性清涵萬里山"筆力猶勁,耀人眼目。殿內香燭燈火,晝夜不滅。僧徒朝鐘暮鼓,木魚聲聲,唸經誦佛,虔誠膜拜。一遇會期,居士前往,遊人如織,殿前人潮人海,水泄不通。全國政協委員,高僧、江油武館館長海燈於一九八七年九月來寺講經説法,並書寫"大佛寺"匾額。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四川省政協委員範應聯等,先後為寺贈書送聯,為大佛寺添彩增輝。

閬中大佛寺旅遊特色

人文歷史、宗教文化、文物鑑賞、秀麗山水、休閒、療養、保健融為一體。其中特別是那裏的勾魂面,味道很不錯的,有機會去一定要嚐嚐哦!
探佛寺文化,品閬中風情,景幽幽,心悠悠,情亦油油!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