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閤門舍人

鎖定
宋朝官名。屬閤門司。乾道六年(1170)年置。掌皇帝朝會、宴享時贊相禮儀,凡文武官自宰相,宗室自親王,外國使節與少數民族首領朝見、謝辭時,按其品秩引導序班,贊其拜舞並糾其迭失。東上閤門掌慶禮奉表,西上閤門掌慰禮進名。
中文名
閤門舍人
設立時間
1170年

閤門舍人官職介紹

有東、西上閤門使與副使、宣贊舍人(通事舍人)、閤門祗候。閤門使與副使承接皇帝旨命,宣贊舍人傳宣贊謁,閤門祗候分別輔佐宣贊舍人,諸官皆武臣清要之選。

閤門舍人歷代發展

熙寧四年(1071),以武臣子弟為看班祗候,在殿庭學習禮儀,熟悉後使為閤門祗候。閤門使與副使多以外戚、勳貴充任,地位相當於侍從官,僅為遷轉之階而不任事,另以他官主管本司事務,稱知閤門事。建炎元年(1127),並東、西上閤門。
紹興五年(1135),詔右武大夫以上皆稱知閤門事兼客省、四方館事,官未至者稱同知閤門事同兼客省、四方館事,稱同知者在知閤門之下,宣贊舍人與閤門祗候皆為閤職
乾道六年(1170),又置閤門舍人,以武舉入官者充任,掌平時及皇帝外出時覺察失儀並侍立,六參、常朝,後殿引親王問侯皇帝起居,並仿儒臣館閣之制,召試中書省後,方加任命。
淳熙年間(1174-1189),又置看班祗候,以忠訓郎以下官充任,秉義郎以上方除閤門祗候,並須清廉幹練,有方略,善用弓馬。兩任親民官而無闕誤及曾在沿邊為官者方能充任。金宣徽院閤門有東上閤門使、副使主管閤門事,西上閤門使、副使掌贊導殿庭禮儀,閤門通事舍人掌通班贊唱、承奏勞問,並有閤門祗候。

閤門舍人史書記載

宋史·卷一六六·第一百一十九》 乾道六年,上欲清閤門之選,除宣贊舍人、閤門祗候仍舊通掌贊引之職外,置閤門舍人十員,以待武舉之入官者。掌諸殿覺察失儀兼侍立,駕出行幸亦如之。六參、常朝,後殿引親王起居。仿儒臣館閣之制,召試中書省,然後命之。又許轉對如職事官,供職滿三年與邊郡。淳熙間,置看班祗候,令忠訓郎以下充,秉義郎以上,始除閤門祗候。又增重薦舉閤門祗候之制,必廉幹有方略、善弓馬、兩任親民無遺闕及曾歷邊任者充。紹熙以來,立定員額。慶元初,申嚴合門長官選擇其屬之令,非右科前名之士不預召試,蓋以為右列清選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