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閒望

(唐代吳融詩作)

鎖定
《閒望》是唐代詩人吳融的詩作。此詩前四句是寫閒望所見,後四句由寫景轉入抒情,寫出了作者四處奔走,苦於仕途勞碌的心境。全詩先通過對周遭景物細緻入微的刻畫描寫,着力表現詩人的閒散之情,後轉入抒寫詩人對往昔不問功名生計的隱居閒適充滿眷戀之情。
作品名稱
閒望
作    者
吳融
創作年代
晚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七言律詩

閒望作品原文

閒望
三點五點映山雨,一枝兩枝臨水花。
蛺蝶狂飛掠芳草,鴛鴦穩睡翹暖沙
闕下新居成別業,江南舊隱是誰家
東遷西去俱無計,卻羨暝歸林上鴉。 [1] 

閒望註釋譯文

閒望詞句註釋

①蛺蝶:蝴蝶。晉葛洪抱朴子·官理》:“髫孺背千金而逐蛺蝶,越人棄八珍而甘蛙黽,即患不賞好,又病不識惡矣。”
②穩睡:一作“對浴”。
③闕下:宮闕之下。借指帝王所居的宮廷。《史記·梁孝王世家》:“於是梁王伏斧質於闕下,謝罪,然後太后、景帝大喜,相泣,復如故。”成別業:一作“非己業”。別業,別墅、別館。
④舊隱:昔日的隱士。吳融《蕭縣道中》詩:“草堂舊隱終歸去,寄語巖猿莫曉驚。”
⑤俱:一作“都”。 [1]  [2] 

閒望白話譯文

幾滴小雨飄過山前,水邊稀稀疏疏地開着幾朵花。蝴蝶紛飛掠過芳草叢,鴛鴦在暖和的沙子上沉睡。在帝京的新居成為別館,江南故鄉舊日的隱所現在不知成為誰的家園?幾年的東奔西走還是沒有收穫,還是羨慕那暮色中歸到林中的寒鴉。

閒望創作背景

吳融年輕時曾離開家鄉越州入長安求仕,在長安建有新居。此詩即作為長安新居建成之時,具體時間不詳。 [3] 

閒望作品鑑賞

閒望整體賞析

此詩題為“閒望”,詩中所寫,看似閒淡,實際卻寫出了作者四處奔走,苦於仕途勞碌的心境。
詩的前四句是望中所見,通過對周遭景物細緻入微的刻畫描寫,力圖寫出一個“閒”字。青山疏雨、臨水野花、芳草蛺蝶、暖沙鴛鴦,四組畫面融為一體,構成了一幅自然美景。雨只是點點滴滴,不是翻雲遮山的傾盆大雨,不是昏昏沉沉的綿綿陰雨。花不是千枝萬枝,滿山遍野,而是一枝兩枝,臨水橫斜。景緻優美疏淡、色彩明麗而添穠豔之感。這四句詩,遣詞用字極為考究,寫淡雅的景色,反襯閒淡的心理。“三點五點”“一枝兩枝”,純屬口語,然朗朗上口,音律復疊之美,如貫珠落盤,天籟自響。寫蛺蝶之愛芳草,用“狂飛”出之,言鴛鴦之適意,著“穩睡”二字,其自樂自適的物情宛然在目。
末四句由寫景轉入抒情。詩人新居處在皇都,又當如此美景,按理説,他應感到欣喜,而他卻不無惋惜地寫道“江南舊隱是誰家”,新居固佳,然詩人總有“梁園雖好不是久戀之家”的想法。頸聯二句,由新居閒望想到舊日隱所見,語氣之中充滿拋離故園的懊悔傷感情緒。尾聯上句承上由離開舊隱到建立新居的聯想而來,雖然只用了“東遷西去”四字,但寫出了詩人多年來仕途奔走的辛苦酸楚,勞碌的結果只是“俱無成”。無數次的碰壁和失望,一事無成的悲哀,使他重新萌發了歸隱之情,然而,事情往往不是那麼簡單,生計、仕途、理想等因素,對於一個沉淪潦倒而素有抱負的下層知識分子來説,不是那麼容易就能一古腦地拋掉。進退無計之際,望着暮色中紛紛歸林的晚鴉,詩人不禁生出一股羨慕之情。由此可見,詩題中的“閒”字,詩中表現的閒情,是詩人在八方奔走,無計可施的窘況下那種無可奈何之閒。在詩中貌似寧靜的閒淡下,覆蓋着一顆為苦惱糾纏、騷動不安的心。 [3] 

閒望名家點評

宋代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丙戌之冬,餘初病起,深居簡出,終日曝背晴檐,萬事不到。自以荊公所選《唐百家詩》反覆熟味之,見其格力辭句,例皆相似,雖無豪放之氣,而有修整之功;高為不及,卑復有餘,適中而已。荊公謂:欲觀唐人詩,觀此足矣;詎不然乎?集中佳句,世所稱道者,不復錄出。惟餘別所喜者,命兒輩筆之,以備遺忘……吳融《閒望》雲:“三點五點映山雨,一枝兩枝臨水花。”
近代李慶甲瀛奎律髓匯評》:馮舒:如此説“閒望”。馮班:四句“鴛鴦對浴”,熟睡;“翹暖沙”,晴。紀昀:雖薄而有疏落之致。許印芳:首聯古調,次聯拗調,三聯平調,尾聯平調兼拗調。三聯與次聯不粘,在拗調體中另是一格,故起住二句與李山甫《寒食》詩“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五枝花”犯復,而皆有生趣,無妨並存。此種詩意味淺薄,不足學。唯格調生新,可為摹古者變化之助,故錄之。 [2] 

閒望作者簡介

吳融,唐末詩人。字子華,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唐昭宗龍紀元年(889)登進士第。歷任侍御史、左補闕,拜中書舍人,進户部侍郎。天覆元年(901年)冬,朱全忠兵犯京師,唐昭宗逃往鳳翔,吳融未及相從,客寓閿鄉。後召還翰林承旨,卒於官。工詩能文。有《唐英集》。《全唐詩》存其詩四卷。 [4]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724
  • 2.    閒望(唐·吳融)  .搜韻網[引用日期2016-02-18]
  • 3.    周嘯天 等.唐詩鑑賞辭典補編.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90:716-718
  • 4.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