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開覺村

鎖定
西江鎮開覺村位於雷山縣西江鎮東北部,東臨西江鎮堡子村,南抵雷公坪腳下,西連西江鎮西江村,北與西江鎮長烏村接壤。距鎮人民政府7公里,距雷山縣城43公里。
中文名
開覺村
地理位置
雷山縣西江鎮東北部
面    積
14.81 km²
對外交通
開排公路

開覺村交通情況

開覺村對外交通

開覺村只有一條公路——開排公路,向西通往西江鎮,向東通往台江縣排羊鄉;開排公路是台江通往雷山的交通便道,該路正在進行油路改造,過往車輛較少。

開覺村村內交通情況

村裏主幹道為水泥路,寬3米,路面平整,村內其餘路面是狹窄的土路,路面質量較差,雨天會有大量積水。

開覺村村莊情況

(村莊户數、組數、人口等情況)
開覺村行政面積14.8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44.1公頃,農田面積2001畝,土地面積161畝。該村2009年末總户數為578户,共有18個小組總人口為2276人。自2009年以來,開覺村人口總數基本保持穩定。村裏的老年人較多,呈老齡化趨勢。人口男女比例中男性略多於女性。
村裏絕大部分適齡學生能及時入學接受義務教育。但村民80%為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

開覺村產業結構

開覺村共有勞動力人口1386人,其中勞動力文盲、半文盲人數310人,該村以發展種植業為主,果園種植面積達400餘畝,近幾年來,開覺村又開始進行茶葉種植,有茶葉基地面積350餘畝。
雖然農業依然是開覺村的主導產業,但在過去的幾年餘間,在西江千户苗寨旅遊發展的帶動下,推動了開覺村旅遊業的發展,使開覺村的產業結構發生了變化,由過去的第一產業為主逐漸轉變為發展第三產業,人均收入也得到了提高,全村2007年農牧民人均純收入1810元,2008年農牧民人均純收入2380元,2009年農牧民人均純收入2600元,農民人均有糧350公斤。

開覺村村莊文化

開覺村的民族節日豐富多彩,如苗年節、吃新節、鼓藏節等節日;民族文化濃郁,如銀飾、服飾、飲食、建築等獨具特色,古樸典雅,富有極其深遠的文化內涵,被譽之為苗族的民族文化中心。開覺村的苗族建築以木質的吊腳樓為主,為穿鬥式歇山頂結構。分平地吊腳樓和斜坡吊腳樓兩大類,一般為三層的四榀三間或五榀四間結構。底層用於存放生產工具、關養家禽與牲畜、儲存肥料或用作廁所。第二層用作客廳、堂屋、卧室和廚房,堂屋外側建有獨特的“美人靠”,苗語稱“階息”,主要用於乘涼、觀景和休息,是苗族建築的一大特色。第三層主要用於存放穀物、飼料等生產、生活資料。

開覺村房屋現狀

開覺村整體佈局比較零散,村內空地較多,房屋建築多沿道路兩側分佈。從整體住宅狀況來看,沿道路兩側住宅較好,村莊內部的較差。村內房屋以木質吊腳樓為主,佔73%,質量一般;磚木結構佔7%,質量較好;其餘的是一層平房,是七十年代甚至更早建造,大多已成危房。村民住房面積80-120平方米的佔45%,住房面積120—200平方米的佔40%。70%以上的村民住宅的廁所都是在房屋外壘砌一個1—2平方米的旱廁,使用不是很方便。

開覺村公共設施

村內有完小,學校建築已有十年之餘,無幼兒園、託兒所,教育設施缺乏。村委會剛建有幾年,為二層小樓,狀況一般。村衞生所佔地幾十平方米,規模較小,醫療條件較差,設施不齊全,無敬老院。商業服務設施方面,小賣部有十餘家,主要分佈於道路兩側及學校周邊、小餐館只有一家,基本能滿足村民需要。沒有文化體育娛樂設施,缺乏公共活動場所。

開覺村基礎設施

水:生活用水主要是自來水,但有部分家飲用井水。沒有配套的污水處理廠。電:生活電網已建成,輸電線已經入户。通訊:大部分家庭裝有電話。手機、小靈通等網絡已鋪設,信號靈敏。燃料:以柴為主。垃圾:無垃圾處理廠和污水處理廠,建築生活垃圾主要隨地堆放或填埋,秸稈焚燒,污水就地傾倒。

開覺村綠化環境

主要是農田和菜園地,沒有其它觀賞性花木。

開覺村生活情況

從調查得知,被調查村民中59%的家庭年收入在2000元以下,絕大多數村民家庭的月平均消費在500元以下,71%的村民收入來源於務農和養殖。

開覺村居住水平

在被調查村民中,村民對現有的住房條件20%滿意,42%一般,38%不滿意。90%的村民近幾年翻修或新建住房的理由是年青人結婚分家。建一幢房屋大多需要50000元以上。村民新建住宅35%願意在原地,64%願意在新的居民點。村民新建住宅70%選擇獨院樓房。村民新建住宅面積23%選擇100-150平米,38%選擇150-180平米,30%選擇180-200平米。67%的村民認為新建住宅必須考慮農機具的存放。54%的村民認為新建住宅應適當考慮家庭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