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閉門思過

鎖定
閉門思過(拼音:bì mén sī guò)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該成語最早出自於東漢班固《漢書·韓延壽傳》。 [2] 
該成語意思是關起門來反省自己的過錯。一般在句子中可作謂語、定語、狀語。 [2] 
中文名
閉門思過
拼    音
bì mén sī guò
近義詞
反躬自省閉閣思過
反義詞
不思悔改
注音字母
ㄅㄧˋ ㄇㄣˊ ㄙ ㄍㄨㄛˋ
成語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韓延壽傳》
語法結構
連動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定語、狀語

閉門思過成語出處

因入卧傳舍,閉閣思過。(出自東漢·班固《漢書·韓延壽傳》) [2] 
成語“閉門思過”即出自於此。 [2] 

閉門思過成語故事

閉門思過故事圖片 閉門思過故事圖片
西漢昭帝在位時,燕人韓延壽曾做東郡太守。他善於聽取部下的勸告,積極採納好的建議。他在東郡當官三年,號令嚴明,辦案堅決迅速,結果壞人壞事大大減少,使東郡成為當時全國治理最好的一個郡縣。後來,韓延壽又當上了左馮翊的太守。在任上的前幾年,他從不巡視各縣郡,有一次,一個部下勸他到下面走一走,看看民俗,視察一下各地縣官的政績。韓延壽説:“各縣都有賢明的長官,督郵也能明辨善惡,我下去巡視恐怕用處不大反而增添麻煩。”部下又説:“現在正值春忙時節,下去也好看看農民的耕種之事。”韓延壽只好出行。他剛走到高陵縣,就有兄弟倆因爭田之事直接找他告狀。這件事使他感到非常難過,説道:“我作為太守,是一郡之長,卻不能宣德通明,教化百姓,結果導致現在民眾有骨肉爭訟,既傷風化,又使賢人孝子受辱,責任全都在我身上,我還是自己退職讓賢吧。”第二天,他就推辭稱病,閉門思過,不理政事。地方官員見他這樣,也都深感自己的失職。 [1] 
韓延壽的舉動也深深感化了爭田地的那兄弟倆,他們兩人由互爭變為互讓,並且主動赤身前來向韓延壽請罪。韓延壽非常高興,親自開門接見,並以酒肉熱情款待,勉勵他們知過悔過。這樣,韓延壽又重新管理政事。這件事讓當地百姓和官員都對韓延壽更加敬重。韓延壽接着又去巡行二十四個縣,再也沒有見到爭訟之事發生。 [1] 

閉門思過成語寓意

韓延壽是一個善於反省的人,具備聖人的品德。他看到兄弟爭田,就覺得是自己對百姓的教化不夠,把責任都歸在自己身上,以至於他對自己過錯的反省感動了爭田地的兄弟,教化百姓於無形之中。在生活中犯了錯誤能改正的人很多,可是看到別人的錯誤能夠反省自己的人不多,這就是韓延壽的可貴之處。 [1] 
任何人都會犯錯誤,關鍵是如何正確認識錯誤。一個人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的錯誤,並且從行動上改正自己的錯誤,他就會越來越少犯錯。 [3] 

閉門思過成語用法

  • 成文用法
“閉門思過”在句子可作謂語、定語、狀語;用於有過失的人的獨自反省。 [2] 
  • 運用示例
三國·蜀·諸葛亮《黜來敏教》:“自謂能敦厲薄俗,帥之以義。今既不能,表退職,使閉門思愆。” [2] 
宋·徐鉉徐公文集》卷三:“閉門思過謝來客,知恩省分寬離憂。” [5]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六回:“小仙自知身獲重罪,追悔莫及,惟有閉門思過,敬聽天命。” [2] 

閉門思過成語辨析

閉門思過—反躬自省
“閉門思過”和“反躬自省”都表示自我反省,但“閉門思過”偏重在“關起門來;不跟別人接觸;獨自去思考;認識自己的過失”;語義比後者重;“反躬自省”偏重在“不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反過來檢查自己。” [4] 
參考資料
  • 1.    穆劼主編. 中華成語故事[M]. 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 2010.01.9-10
  • 2.    閉門思過  .漢典[引用日期2021-08-30]
  • 3.    秋名編. 成語故事[M]. 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 2014.11.4
  • 4.    郄祿和,黃英妮主編. 新華萬能成語辭典[M]. 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1.10.339
  • 5.    王光祖,祝文品,黃昌漢,謝福銓編. 學生成語典故詞典[M].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88.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