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門户開放政策

鎖定
門户開放政策是由美國首先提出來的。它的主要內容是:在整個中國範圍,列強都有進行貿易的權利。它的主要精神是利益均沾,機會平等。不論是在哪個列強的勢力範圍內,不論是否在中國內地或沿海地區都實行這個原則。是美國侵華行動的“里程碑”。同時,它受到列強的普遍歡迎,由此而使得列強在侵華步驟上取得暫時的一致。避免了列強因在華利益的相互牴觸而使得列強間本已十分尖鋭的矛盾進一步激化。也由此而使得列強由爭奪在華利益而轉化為在這個問題上相互合作。
中文名
門户開放政策
外文名
Open Door Policy
提出國家
美國
內    容
中國,列強都有進行貿易的權利
影    響
標誌美國形成自己獨立的侵華政策
提出時間
1899年

門户開放政策提出背景

美西戰爭後,美國為維護和擴展在華利益而提出的對華政策。美國政府於1899年和1900年先後在給英國、法國、俄國、德國、日本、意大利等國的照會中提出這一政策,其核心思想是主張美國與同中國通商的各國在華利益均等。是20世紀上半葉美國對華政策的基礎。

門户開放政策歷史沿革

19世紀90年代,美國進一步向遠東太平洋地區擴張,在對華政策上逐步擺脱追隨英國的政策,主張“利益均沾”。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後,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掀起瓜分狂潮,租借土地,劃分勢力範圍。列強在各自控制的勢力範圍內實行歧視貿易,給本國資本以特殊利益。美國因忙於爭奪西班牙在中美洲和太平洋的殖民地,沒有直接參與瓜分中國。1899年3月1日,美國駐華公使E.H.康格向美國務院報告稱,除直隸外,中國已無其他領土可供美國瓜分。而在此時,俄國侵佔旅順、大連,並企圖獨佔東北,引起列強不滿。為避免孤立,安撫列強,沙皇頒佈敕令,宣佈大連為自由港。俄國還照會美國,希望與其一起採取措施,保護中國獨立。美國以此為由,提出對華“門户開放”政策。同年9月6日~11月13日,美國國務卿J.海通過美駐英、德、俄、日、意、法等國大使分別向各自駐在國提出內容一致的照會。在承認列強在華勢力範圍的前提下,保證中國市場向全世界開放,保障各國機會均等,自由進出通商口岸,均沾既得利益。照會要求各國政府承認三項原則:各國均得以自由進出條約所規定的通商口岸,並得均沾口岸內任何其他既得利益;中國現行條約税則適用於各國勢力範圍內的任何港口,税款由中國政府徵收;各國在其勢力範圍內的任何港口,對本國與他國船舶所徵入港税應相等,鐵路運輸費也應相等。門户開放政策的提出,是美國外交政策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標誌着美國由確保其勢力範圍的傳統目標轉向謀求重大海外利益和遠東霸權。它體現了美國對華擴張已從英國的追隨者變為一個具有獨立對華政策的國家。這一政策通過中國對列強“平等”開放門户和實行“機會均等”,暫時緩和了列強在中國的矛盾,同時保持了中國市場對美國商品的自由開放。美國實行“門户開放”政策的意圖是憑藉美國日益強大的經濟實力,在“機會均等”的原則下,謀求在華最大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它也抑制了列強對中國的瓜分,使中國保持了表面上“領土和行政權完整”的半殖民地地位。列強之所以接受“門户開放”政策,是擔心如果徹底瓜分中國,必將直接面對中國人民的堅決抵抗,也勢必引發列強之間的激烈爭奪。此後30多年裏,美國一再重申“門户開放”政策,並根據形勢變化作出新的解釋。在1921年11月12日~1922年2月6日九國華盛頓會議上,美國對中國問題提出的四原則,其核心是“門户開放,機會均等”。1922年1月,會議通過《在華門户開放案》,其內容經修改後寫入《九國條約》,門户開放原則正式為列強認可。其適用範圍,由九國擴及世界各國;由商業、工業擴大到鐵路、公共企業、財政金融等方面;由承認各國在華已建立的勢力範圍到規定各國今後不再在中國建立新的勢力範圍和獲取獨佔權或優越權。這一原則要求中國也須按照“門户開放”原則,處理各國在經濟上的權利和特權要求。這些變化既適應了美國的需要,也保證了列強在華利益。但是,日本不願接受公約約束,繼續擴大對中國的侵略。美國表示,由於“領土臨近”造成日本同中國山東、東北南部和蒙古地區東部有“特殊關係”,予以忍讓姑息。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中國東北。1932年,美國提出“不承認主義”,宣稱不承認中日間簽訂的有悖於“門户開放”政策的條約規定,但未採取有力措施制止日本擴張勢頭。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使“門户開放”政策被徹底破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徹底清除了外國在華全部特權,美國的“門户開放”政策也隨之終結。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