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門對

鎖定
門對,又稱為“對聯”、“春聯”,指過新年或有婚慶喜事時,貼在門上的對聯。是歷史悠久的傳統民俗文化。春節時張貼的稱春聯;喪事時張貼的稱喪聯;喜事時張貼的稱喜聯。
中文名
門對
外文名
antithetical couplet written on doors
拼    音
mén duì
釋    義
張貼於房屋門楹上的對聯
分    類
門心、框對、橫披、春條、鬥斤等
書寫要求
字數相等,詞性相同,句法相似等
相關文獻
《鍾馗傳》
注    音
ㄇㄣˊ ㄉㄨㄟˋ

門對引證解釋

門對 門對
1. 門聯。 [1] 
家家貼門對,户户掛錢章。——《鍾馗傳》
黃輔辰 《戴經堂日鈔》:“﹝太平軍到 吳城 ,﹞居民洗去門對,用黃紙書‘歸順’二字,貼門首。” 李鑑堂 《俗語考原》:“門對,新春制吉祥語,為對聯,黏貼門上,謂之門對。” 吳組緗 《山洪》二六:“我想想,和他們還是豆腐貼門對子,兩不沾的好。”
2. 匹配;門當户對。
王曄 《桃花女》第三折:“別人家聘女求妻,也索是兩家門對。” 元 無名氏 《劉弘嫁婢》第二折:“今日紅粧共秀才,您兩箇為門對。” [1] 

門對起源

門對 門對
起源於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據《後漢書·禮儀志》説,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神荼”、“鬱壘”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説:“春聯者,即桃符也。”
五代時,西蜀的宮廷裏,有人在桃符上提寫聯語。據《宋史、蜀世家》説:後蜀主孟昶令學士章遜題桃木板,“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便是中國的第一副春聯。
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為紙張,叫“春貼紙”。王安石的《元日》詩中寫的“千門萬户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就是當時春聯盛況的真實寫照。
到了明代,桃符才改稱“春聯”。明太祖朱元璋在金陵定都以後,命令大臣、官員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須書寫一副對聯貼在門上,他親自穿便裝出巡,挨門挨户觀賞取樂。他經過一户人家,見門上不曾貼春聯,便去詢問,知道這是一家閹豬的,還未請人代寫。朱元璋就特地為那閹豬人寫了“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的春聯。此後春聯便沿習成為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清代,對聯猶如盛唐的律詩一樣興盛,出現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名聯佳對。

門對基本含義

門對 門對
門對屬於楹聯的一種。楹聯分為春聯、壽聯、輓聯,門聯、廳聯、廟聯,名勝聯、商業聯、遊戲聯等多種形式,而門對只是楹聯其中的一種。所謂楹聯,就是掛在或貼在堂屋前的廊柱或門框上的上下相對的聯語,因此,楹聯也叫對聯。這種對聯是由兩串字數相等、互相對仗,而且具有一定內涵的獨立文體。就是説,對聯的上下聯字數不限,但必須相等,內容要有意義,平仄要合律,對仗要工整。凡符合這些條件的就是對聯,否則就不是對聯。
楹聯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源遠流長的文學形式。它最初起源於桃符。桃符是中國古代掛在門框上的,畫着或刻有避邪圖形或字跡的兩塊桃木板。桃符早在秦漢以前就出現了,當年中國民間每逢過年,就有在大門的左右懸掛畫着或刻着降鬼大仙“神荼”、“鬱壘”桃符的習俗。
那麼為什麼桃木能避災驅邪呢?根據中國古代神話《山海經》的記載,遠古時代有座山是個鬼的世界,叫鬼域。在這個鬼域門口,有棵大桃樹,樹冠能覆蓋三千里,在樹上生活着一隻金雞,負責每天的報曉。每當清晨金雞啼叫的時候,夜晚出去遊蕩的鬼魂就必須趕回鬼域。在鬼域的大門兩邊站着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鬱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鬱壘就會立將它們捉住,用繩子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所有的鬼魂都畏懼神荼、鬱壘。這樣在民間就流傳開用降鬼大仙神荼、鬱壘和桃木驅邪、避災的風習。他們用桃木刻成神荼、鬱壘的模樣,或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鬱壘的名字,掛在自家門口,用以避邪防害。這種桃木板被稱做“桃符”。
門對也叫“春聯”、“春貼”、“對聯”、“對子”,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春節貼春聯的民俗起於宋代並在明代開始盛行。據史書記載,明太祖朱元璋酷愛對聯,不僅自己揮毫書寫,還常常鼓勵臣下書寫。有一年除夕,他傳旨:“公卿士家,門上須加春聯一副。”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見交相輝映的春聯感到十分高興。當他行至一户人家,見門上沒有春聯,便問何故。原來主人是個殺豬的,正愁找不到人寫春聯。朱元璋當即揮筆寫下了“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的春聯送給了這户人家。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對春聯的大力提倡,也正是因為他的大力提倡,推動了春聯的普遍盛行。
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論述。春聯在當時已成為一種文學藝術形式。

門對分類

門對 門對
門對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鬥斤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鬥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同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中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據《夢粱錄》記載:“歲旦在邇,席鋪百貨,畫門神桃符,迎春牌兒……”;“士庶家不論大小,俱灑掃門閭,去塵穢,淨庭户,換門神,掛鐘旭,釘桃符,貼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貼春牌”即是寫在紅紙上的“福”字。
“福”字現在的解釋是“幸福”,而在過去則指“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都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中國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福”字倒貼在民間還有一則傳説。明太祖朱元璋當年用“福”字作暗記準備殺人。好心的馬皇后為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上一個“福”字。
馬皇后的旨意自然沒人敢違抗,於是家家門上都貼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一家把“福”字貼倒了。皇帝聽了稟報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漳説:“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場大禍終於消除了。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后。
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過去民間有“臘月二十四,家家寫大字”的説法,“福”字以前多為手寫,現在市場、商店中均中出售。

門對書寫

春聯門對既是根據中國古代駢體文衍生出來的一種新文體,又是借鑑了中國詩歌傳統的文學形式。它與古代的駢體文和詩歌不同,是一種特有形式的獨立文體。儘管律詩或駢文中的對仗句,往往就是絕妙的對聯,但只有在它們脱離律詩或駢文而獨立存在時,才能稱為對聯。它的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形式上成對成雙,兩聯彼此相“對”,內容互相照應,緊密聯繫。一副對聯的上聯和下聯,必須結構完整統一,語言鮮明簡練。具體要求如下:
文字對等
門對 門對
譬如:“新春富貴年年好,佳歲平安步步高。”這副春聯每聯都是七個字,上下聯字數相等,這是春聯的最基本的要求。但是也有另類的現象。在1916年竊國大盜袁世凱一命嗚呼之後,全國人民奔走相告,歡欣鼓舞,手舞足蹈。四川有一位文人,聲言要去北京為袁世凱送輓聯。鄉人聽後,驚愕不解,打開他撰寫好的對聯一看,寫着:
袁世凱千古
中國人民萬歲
人們看後,不禁啞然失笑。文人故意問道:“笑什麼?”一位心直口快的小夥子説:“上聯的‘袁世凱’三字,怎麼能對得住下聯的‘中國人民’四個字呢?”這個文人聽了“哧”的一聲笑了起來,説:“對了,袁世凱就是對不住中國人民!”這個故事雖然説的是“輓聯”的事,而“輓聯”也屬於對聯的一種,這就説明無論春聯還是其他的對聯,都必須做到上下聯字數相等,如不相等,那隻能是極個別的另類。
詞組、詞性一致
就是説組成上聯的各個詞組分別是幾個字,下聯的對應詞組也必須分別是幾個字。上下聯的詞性,就是説詞的類別性質,如名詞、動詞、形容詞等,要對等排列,既要相同,又要相對。如剛才列舉的“新春富貴年年好,佳歲平安步步高。”每聯都是三個詞組,即:新春—富貴—年年好,佳歲—平安—步步高。上下兩聯詞組相同。這副春聯裏的“新”、“佳”都是形容詞。“春”、“歲”,“富貴”、“平安”都是名詞。“年年”、“步步”都是副詞,“好” 和“高”都是動詞。這種要求,主要是為了用對稱的藝術語言,更好地表現思想內容。
平仄相調
對聯上下聯的表現方法,要注意聲律相對,也就是平仄相調。這主要是為了音韻和諧,錯落起伏,悦耳動聽,鏗鏘有力。相傳紀曉嵐一次南行來到杭州,一位友人為他設宴洗塵。席間,賓主之間聯句對答。紀曉嵐才思敏捷,出口成聯,友人心悦誠服,誇他為北國孤才。曉嵐則不以為然地説:“北方才子,遍及長城內外;老兄之言從何談起?”友人道:“前幾年我曾到北方去,帶去一個上聯,竟然沒有人對得上來。”曉嵐半信半疑,問道:“老兄你出了什麼句子,竟讓對方對不出來?”他的友人就順口唸出了上聯:
雙塔隱隱,七層四面八方
紀曉嵐聽罷哈哈大笑,説:“這樣簡單的出句,是他們覺得不屑於回答,才表示不會對的!”這位友人不解地問:“那麼,下聯應該怎麼對呢?”紀曉嵐脱口而出道:
孤掌搖搖,五指三長二短
這位友人聽了,不僅尋得了下聯,還十分佩服紀曉嵐的才智超羣。這副“雙塔隱隱,七層四面八方;孤掌搖搖,五指三長二短 ”的對聯就做到了平仄相調,達到了音韻和諧,錯落起伏,悦耳動聽,鏗鏘有力的藝術效果。
對聯橫披
橫披,又叫橫批,橫額,橫聯。橫披除輓聯、壽聯之外,大部分都要用。橫披與對聯內容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好的橫披,可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換句話説,一句橫披,就是一副對聯的內容的昇華,是對聯的主題,更是點睛之筆。橫披在寫作手法上,常見的可分為三種形式:
一是對聯寫意,橫披題名,如“歡度春節”、“新春大吉”等,直接點名貼春聯的目的;
二是對聯寫意,橫額點睛,如“新春富貴年年好,佳歲平安步步高”的橫披是“吉星高照”,則是揭示出實現對聯內容的關鍵所在就是“吉星高照”,屬於點睛之筆;三是聯披互補、相輔相成,如,“減負恤民,浩浩東風常送暖;扶貧解困,瀟瀟春雨總關情”的橫批是“前程似錦”,則是與對聯相互補充,相輔相成,既揭示出百姓對黨中央“常送暖”和“總關情”的無比感激之情,也讚頌了黨前程遠大,輝煌燦爛。橫披多為四字,過去寫橫披是從右往左橫寫,現今多從左往右寫,從右自左寫當屬正式寫法。貼橫披應貼在門楣的正中間,其字體應與上下聯風格一致,上下呼應。
切忌合掌
所謂“合掌”,語義重複,浪費筆墨。譬如舊時商家常用的春聯,有一副是“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這副春聯平仄合律,對仗工整,而且與爆竹聲中“恭喜發財”的氣氛相協調,很受商界歡迎。但深一步研究就會發現,“通四海”和“達三江”是一個意思,語義重複,對聯的術語就叫“合掌”。七言聯一共才十四個字,其中六個字表達的是三個字的內容,這就導致語義重複。對聯是文章中最精練的文體,決不允許浪費筆墨。為了以較少的文字提供較多的信息,必須避免上下兩聯説同一意思。例如,在新春聯中用“震乾坤”對“驚世界”,“發祥光”對“騰瑞氣”,也都是語義重複,都屬於“合掌”的毛病。

門對選用

門對具有廣泛性,幾乎家家户户都在過春節時貼春聯。不僅如此,就是連一些飯店、美髮廳、賓館、雜貨店等一些商家、企業也都貼春聯。這就涉及如何選擇春聯的問題。
體現出個性
既然貼春聯是要寄託某種祈望和祝福,那麼,不同的人家,不同的行業,不同的身份都會有不同於他人的祈望與祝福,因此貼春聯應符合自身的特點。譬如,“春好禾苗壯;人新稻穀豐。”這是體現農民對新的一年祈望與祝福的春聯。“百貨琳琅,櫃盈春夏秋冬貨;大樓興旺,客滿東西南北樓。”這是宣傳商業繁榮的春聯。“一枝粉筆,連綿化雨滋桃李;三尺講台,搖曳春風撫棟樑。”這是教師家庭貼的春聯。這種體現各自特點的春聯,更突出了對本職工作的無比熱愛和忠誠的敬業精神。當然,那些從國家的宏觀出發,讚頌國家繁榮昌盛,表達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對國家和社會的未來予以熱情謳歌的春聯,無論是家庭,還是單位都可以貼,這是毫無疑問的。體現個性主要是強調不要將春聯貼串行。就是説,作為工人家庭,如果貼一副“費勁養豬,三口人家甜日過;種田流汗,九秋果實旺年來”的春聯,就會惹人笑話。
突出審美觀念和訴求
無論是居民住户還是單位貼春聯,都應體現出一種健康的審美趣味和追求。這種審美追求,有的是從祖國的蒸蒸日上,繁榮富強着眼的。如,“春回大地百花爭豔,日暖神州萬物生輝”,“好時代好風光處處有好人好事,新社會新氣象天天譜新曲新歌”等。這樣的春聯概括了祖國百花爭豔,萬物生輝的繁榮景象,謳歌了新時代的新面貌,透露出春聯的創作者對祖國日新月異的美好生活的讚頌。有的春聯是表達了自家對未來的美好追求和嚮往,如,“一夜連兩歲歲歲如意,五更分二年年年稱心”。“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這種家庭春聯是表達了對未來一年的祈福和祝願,希望在新的一年事事遂心,吉祥如意。
春聯的張貼
春聯的張貼,要符合傳統的規矩,春聯要豎貼。上聯要貼在右手邊(即門的左邊),下聯要貼在左手邊(即門的右邊)。上下聯不可貼反。譬如,“春回大地百花爭豔,日暖神州萬物生輝”,就不可貼成“日暖神州萬物生輝,春回大地百花爭豔”,從內容看,上聯與下聯具有因果關係,因為“春回大地百花爭豔”,才使得“日暖神州萬物生輝”,如果貼反了就顛倒了因果關係,也讓人讀着彆扭。再從平仄看,從春聯上句和下句的平仄上就可以判斷出上下聯來。這副春聯的上聯尾字“豔”是四聲,即平聲。下聯尾字“輝”是一聲,即仄聲。一般地説,如尾字是三聲、四聲的(仄聲)是上聯,如尾字是一聲、二聲的(平聲)是下聯。但也有的對聯上聯尾字是平聲、下聯尾字是仄聲,不要認為是仄聲的都是上聯。遇到這種情況就要從春聯的內容上來判斷上下聯。這就要求我們在張貼時認真讀聯,真正明白聯句的內容。
另外,春聯的尺寸大小要與自家的門户相協調。居民家的門户貼15到20釐米寬的春聯最好,而商家鋪房店面要根據門户的寬窄,貼20到30釐米左右的春聯最好,這樣能顯得協調、大方。至於某些高大建築的機關大門,如果貼春聯的話,其春聯的寬度也不宜超出40釐米為宜。

門對淺析

淺析門對特點和規律,作為對聯種類之一的春聯,在突出一個“春”字的同時,也不可無視對聯注重“對仗”、“對稱”的特點和規律。具體來説,寫春聯至少有如下幾點不可忽視之。

門對字數相等

上聯與下聯,必須字數相等,形式整齊。一般地五言聯和七言聯使用的頻率為最高。

門對詞性相同

對聯中上聯與下聯相對的詞,詞性應是相同的——實詞對實詞,虛詞對虛詞。如: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此聯上下聯中的“海”與“天”都是名詞,“闊”與“高”都是形容詞,“憑”與“任”都是介詞,“魚”與“鳥”都是名詞,“躍”與“飛”都是動詞。

門對句法相似

上下聯在結構上要互相對應——並列對並列,主謂對主謂,動賓對動賓,偏正對偏正等。如:家和百事順;國泰萬民安。
上下聯中的“家和”與“國泰”是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百事順”與“萬民安”也是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

門對節奏相應

上下聯的拍節必須一致,節奏必須對稱,單音節對單音節,雙音節對雙音節,多音節對多音節。如:春入—春門—春不老;福臨—福地—福無疆。

門對內容相關

除“無情對”外,上聯與下聯的內容多關聯,緊緊圍繞着主題。如:松竹梅歲寒三友;桃李杏春暖一家。
此聯中上下聯的內容,揭示的意義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門對平仄相諧

平仄,即漢字字音的平聲和仄聲。古漢語聲調分為平、上、去、入四聲。對聯講究平仄相替、相對、相諧,是指上下聯兩個相對的字,不能都是平聲,也不能都是仄聲,而應是一個為平聲,另一個為仄聲,顯得錯落有致,琅琅上口,悦耳動聽,構成語言的音樂美。其中,對聯講究平仄,末尾最嚴。上聯末尾字字音必須為仄聲,下聯末尾字字音必須為平聲。如: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
然而,由於對聯字數的多少、語句的長短不拘一格,結構、節奏等形式靈活多樣,因此,若不區別其具體情況,在任何一副春聯或其他類對聯的平仄聲調上都套用格律詩的格律,未必都能對號入座。須知,對聯是文人文學,也是民間文學,是雅文學,也是俗文學。對民間的對聯愛好者來説,不宜將對聯的格律強調得太死,最好是區別情況,寬嚴有別,因人因聯而異。別説民間百姓,就是學界名家撰聯,“若果有了奇句,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不以辭害意”(《紅樓夢》裏林黛玉對香菱談詩時講的話)。但這並不是説可以無視對聯的格律了,“寬嚴有別,因人因聯而異”是以“寬嚴有格”為前提為基礎的。“對仗”,畢竟是對聯的最大特點,也是對聯格律的底線,這一底線總還是不可丟棄,應該守得住的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