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長春寺

(北京長春寺)

鎖定
長春寺,又名長椿寺,位於北京西城區 [1]  長椿街。山門東向,有前殿、大殿與後罩樓,雖有改建但原有建築基本完整。建於明代萬曆二十年(1592年),已有近500年的歷史。
中文名
長春寺
別    名
長椿寺
保護等級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理位置
北京西城區長椿街
創建時間
明代萬曆二十年(1592年)

長春寺長春寺簡介

長椿寺
長椿寺(5張)
該寺是明神宗的母親孝定李太后下令敕建用以居水齋禪師,水齋大弟子為神宗的替修。神宗賜額“長春”,意味着神宗祝願他母親健康長壽。李太后死後人們叫她“九蓮菩薩”,所以長椿寺裏一直保存着一幅九蓮菩薩像。另外,明代最後一個皇帝崇禎,因想念他的生母孝純劉太后,讓畫家畫了一張劉太后像,也掛在長春寺內。光緒年間兩幅畫像只剩下劉太后像,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劉太后像也丟失了。在長春寺中原來還有一座滲金多寶佛銅塔,高1.5丈,銅塔已移至萬壽寺。
長春寺在康熙年間因地震頹毀,後由首輔馮溥捐資重葺。在長春寺旁有清初文人龔鼎孳所修妙光閣。妙光閣在乾隆時倒坍,嘉慶時重建,改名浙寺。李大釗等烈士遺體曾先後在長春寺和浙寺停厝。浙寺已拆除。
2019年10月7日 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1] 

長春寺當今長春寺

500年的古樹下演繹舊京生活的春夏秋冬,紅牆黃瓦映照歷史文化名人典型場景……
11月30日,依託於明代 “京師首剎”——長春寺而建的宣南文化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從即日起,通過視覺、聽覺、觸覺上的全方位接觸,廣大市民可以感受到宣南文化的異彩紛呈和博大精深。 北京市宣武區是北京城的肇始之地,也是北京的建都之始,3000多年的悠久歷史造就了宣武區豐厚的文化底藴和優良的文化傳統。早在明清兩朝“北京文化”形成的重要時期,當以皇城為中心的內城成為宮廷文化集中區域時,處於外城的宣南日益成為士文化與市井文化的展示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