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長鬣蜥

鎖定
長鬣蜥(學名:physignathus cocincinus)是鬣蜥科、長鬣蜥屬爬行動物。體全長702(198+504)毫米。頭呈四稜錐形,頭長超過頭寬;頂眼清晰;吻鈍圓,吻稜顯著;上睫脊明顯。鼻孔位於鼻鱗中央;眼大;吻鱗寬遠超過吻鱗高;頭背被微起稜的細粒鱗;顳部鱗片大。體上窄下寬。鬣鱗側扁而狹長,雄蜥鬣鱗最長者超過眼眶直徑。四肢發達,後肢尤為強壯,貼體前伸時,最長趾端超過眼;指(趾)外側鱗片突出形成櫛狀緣,末端具爪。股孔6對。尾側扁,尾基背面鱗片細小,向後逐漸增大;尾部鬣鱗漸次消失,有兩行稜鱗形成兩縱稜,與尾腹面兩行稜鱗相對稱。
棲息於有林木、岩石的河流及水溝邊附近竹枝上,林間或沙地。善爬樹,多棲於老樹、大樹的樹幹上,近水陰涼的草叢、林木間、河邊石縫中;爬行迅速,快速奔跑時,前肢貼體,僅以後肢着地;可穴居沙土洞內。分佈於柬埔寨、中國(廣東、廣西、雲南)、老撾、泰國、越南。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拉丁學名
physignathus cocincinus
別    名
水龍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爬行綱
亞    綱
雙孔亞綱
有鱗目
亞    目
蜥蜴亞目
鬣蜥科
長鬣蜥屬
長鬣蜥
亞    種
[2] 
命名者及年代
Cuvier,1829
保護級別
(IUCN)2017年 ver 3.1——易危(VU)、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3]  [10] 
中文名
長鬣蜥
外文名
Long rock agama、Chinese Water Dragon

長鬣蜥形態特徵

長鬣蜥
長鬣蜥(7張)
體全長702(198+504)毫米。頭呈四稜錐形,頭長超過頭寬;頂眼清晰;吻鈍圓,吻稜顯著;上睫脊明顯。鼻孔位於鼻鱗中央;眼大;鼓膜大、裸露;吻鱗寬遠超過吻鱗高;上唇鱗右10枚、左12枚,內側有1行大鱗片與上唇鱗平行;下唇鱗10枚,內側亦有一行大鱗片與下唇鱗平行,10枚;額鱗前窄後寬;頭背被微起稜的細粒鱗;顳部鱗片大;鼓膜後下方、咽喉部鱗片圓錐狀,其中有3枚特別大;頭腹面粒鱗由前向後、向外逐漸增大;肩褶與喉褶相連,前方還有一發達的喉褶。
體上窄下寬。鬣鱗側扁而狹長,雄蜥鬣鱗最長者超過眼眶直徑。鬣鱗起於頭頂後部,止於尾前約1/3處,在軀幹與尾交界處中斷。軀幹部被起稜粒鱗:胸腹部、四肢前緣和腹面鱗片大而平滑,呈覆瓦狀排列。四肢發達,後肢尤為強壯,貼體前伸時,最長趾端超過眼;指(趾)外側鱗片突出形成櫛狀緣,末端具爪。股孔6對。尾側扁,尾基背面鱗片細小,向後逐漸增大;尾部鬣鱗漸次消失,有兩行稜鱗形成兩縱稜,與尾腹面兩行稜鱗相對稱。
生活時,體色隨環境不同常有變化,一般頭、軀幹、尾前部和四肢背面呈暗綠色,尾後部黃綠色,體腹面近土紅色;體側和尾前部兩側具淡綠色或淡黃色斑,斜行排列,其中有5個形成“Λ”形;頜緣淺棕黃色,喉部棕紅色;尾中段有9個黑色環紋。鬣鱗淺棕色。 [4] 

長鬣蜥生活習性

長鬣蜥 長鬣蜥
習性:棲息於有林木、岩石的河流及水溝邊附近竹枝上,林間或沙地。善爬樹,多棲於老樹、大樹的樹幹上,近水陰涼的草叢、林木間、河邊石縫中;爬行迅速,快速奔跑時,前肢貼體,僅以後肢着地;可穴居沙土洞內。 [5]  擅游泳,捕捉時迅速急走。人工飼養的長鬣蜥除採食外,常匍匐於樹枝上棲息和在水中浸泡降温,排泄多在水中。長鬣蜥在中國南方地區每年3-11月為活動期,12月至翌年2月為冬眠期,在冬眠期室温控制在15℃以上,長鬣蜥仍有活動,實為半冬眠狀,但基本上不採食。3月天氣逐淅回暖,長鬣蜥結束冬眠開始進食,體質增強,此時個體顏色鮮豔,活動量增大, [6]  穴居。 [4] 
食性:長鬣蜥以昆蟲、螺、蝸牛、小魚、小蝦為食。人工飼養條件下,以黃粉蟲、蟋蟀為主,輔以鮮嫩的青菜葉絲、胡蘿ト絲等,也食蛙和小白鼠。喜食動物性飼料,植物性飼料偶爾進食,但量很少。 [4]  [6] 

長鬣蜥分佈範圍

分佈於柬埔寨、中國(廣東、廣西、雲南)、老撾、泰國、越南。 [3] 
長鬣蜥分佈圖 長鬣蜥分佈圖

長鬣蜥繁殖方式

  • 發情交配
長鬣蜥進入發情交配期,雄性開始追逐雌性求偶。通常在雌蜥進食時,雄蜥向雌蜥靠近,而雌蜥一旦見到雄蜥就會怏速奔跑,此時雄蜥緊追上去咬住雌蜥一側,用力將雌蜥翻倒並將尾基掃過進行交配,此時雌雄腹部相對,後肢交錯。雄蜥的尾基部內有一對埋藏在陰莖囊裏的半陰莖,當交配時翻出以一側的半陰莖插入雌蜥的泄殖腔孔進行交配,雌性個體為1次交配。卵子在體內受精後,產出受精卵。 [6] 
  • 產卵
長鬣蜥在3-7月產卵,5-6月為高峯期,在產卵前先挖洞,然後把卵產入洞中。臨產前多在岩石塊下的鬆土挖洞。挖洞時雌蜥用前肢挖土,後肢向後把土推開,先是直向深挖,後向兩側擴大,洞深約15-20釐米。從挖洞到產卵有時會持續1周,但多在產前2-3天挖好洞產卵,有時也會挖好洞後休息片刻即開始產卵。
產前母蜥腹部明顯膨大,體色鮮豔,動作遲緩。產卵時間持續10-30分鐘,產卵結東後,長鬣蜥用四肢交替把挖出的泥土覆蓋於產卵窩上,再用頭壓實泥土。產後雌蜥體色暗啞,守在卵窩旁久久不離開。產卵時間有一定規律,多在黃昏17:00-19:00,也偶見於中午產卵。成熟的雌蜥1年可產卵2-3窩,時間間隔由33-45天不等,窩卵數7-18枚。長鬣蜥的卵呈長橢圓形、白色、卵売革質柔軟,平均卵重3.06(2.80-3.50)克,卵徑2.63釐米×1.18釐米。卵的質量和大小都有差別,好的卵表面飽滿,有彈性,長短徑比例適當,差的卵表面凹陷,不飽滿,長短徑比例不適當,偏長或偏短。 [6] 
  • 孵化
孵化後期因卵売為革質柔軟,吸收水分而膨脹,卵重由原來的3.06克增至8.50克,卵徑則由2.63釐米×1.18釐米增至2.63釐米×2.00釐米,卵殼變薄,方便幼蜥撕破卵殼破殼而出,出売後幼蜥自行鑽出孵化的沙土。 [6] 

長鬣蜥保護現狀

  •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7年 ver 3.1——易危(VU)。 [3]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7]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爬行類)——瀕危(EN)。 [8] 
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瀕危(EN)。 [6] 
列入《中國廣東、雲南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6]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9] 
  • 各地發現
2022年3月下旬,一個由兩爬研究專家、攝影師、驢友組成的隊伍,在廣州從化區觀察、徒步、拍攝野生動物期間,發現了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長鬣蜥,該物種同時被列入IUCN紅色名錄易危級別,曾一度被認定在廣州野外已絕跡。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