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長頸枝觸星蟲

鎖定
長頸枝觸星蟲(Themiste lageniformis Baird,1868)是枝觸星蟲科枝觸星蟲屬昆蟲。
中文名
長頸枝觸星蟲
拉丁學名
Themiste lageniformis
動物界
星蟲動物門
方格星蟲綱
戈芬星蟲目
枝觸星蟲科
枝觸星蟲屬
命名者及年代
Baird,1868

長頸枝觸星蟲形態特徵

體小,形似長頸瓶狀。體長15—35mm,最寬處(後1/3)4—6mm。整體表面的皮膚較粗糙,呈現細微的橫紋和皺痕。體色乳黃或橙黃,後部色澤較淺,肛門後區有黑色色素,背面色素較深。吻長2—4mm,中前部有棕黑色環帶,無鈎,無棘。口盤分四主莖,各莖又分兩支,其上着生羽狀觸手,觸手白色,無色素斑紋。收吻肌1對,背對退化,腹對收吻肌粗大,始自體後部1/4處。紡錘肌始自肛門下方2mm處的體壁上,附着於直腸壁,下行進入腸螺旋,末端遊離。翼狀肌較發達,形成膜狀。固腸肌共3條,前面的2條分別始自收吻肌左右兩側的同一水平(圖62),左方 f. m. 1連接最後一個腸螺旋,右方 f. m. 2 連直腸開始處的腸壁,後面的固腸肌 f. m. 3 呈絲狀,數條,各條固着在食道上回旋始點,遠端融合成1條,固着在收吻肌後3mm神經索的左側。腸螺旋16—20轉,食道延生收吻肌基部,再向上回旋,背面着生普利氏管,細管發達,長管狀,有分支,沿着普利氏管兩側呈羽狀排列。直腸較長,盲囊球形,距肛門8mm。腎管1對,長8—9mm,遊離,懸掛在體腔內,腎孔在肛門下方3mm。1對眼點。 [1] 

長頸枝觸星蟲生活習性

棲息於潮間帶或潮下帶,穴居於珊瑚礁的洞穴中,岩石縫隙,牡蠣底部或與羣體海綿共棲。

長頸枝觸星蟲分佈範圍

廣泛分佈於印度一西太平洋海域和非洲。福建、廣東、海南島、台灣;琉球羣島,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新西蘭,夏威夷羣島,紅海,馬達加斯加,幾內亞灣,阿根廷。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