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長興縣博物館

鎖定
長興縣博物館,位於浙江省長興縣中央大道與濱湖大道交叉口。 [5]  總建築面積3.1萬平方米;有長興歷史廳、太湖人文廳、太湖自然廳、臨時展覽廳四大展廳,是以太湖為主題的專題類博物館。 [4] 
1976年7月,正式成立長興縣博物館。2001年,新館正式落成。 [1]  2002年元旦,正式對外開放。 [2]  2016年8月,太湖博物館開工。將長興博物館與太湖博物館兩館合併。 [3]  2019年1月13日,長興(太湖)博物館開館。 [4]  截至2019年末,長興縣博物館館藏文物有10023件(套),其中珍貴文物609件(套)。 [6] 
2020年12月,長興縣博物館入選第四批國家二級博物館名單。 [7] 
中文名
長興太湖博物館
地理位置
浙江省長興縣中央大道與濱湖大道交叉口
佔地面積
145 畝
類    別
綜合性博物館
開放時間
週二到週日9:00—16:30(16:00停止入館);週一閉館(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
門票價格
免費
建築面積
31000 m²

長興縣博物館歷史沿革

外景及內況
外景及內況(7張)
1976年7月,正式成立長興縣博物館。
1989年,搬至人民中路鐘樓弄,原雉城鎮政府辦公樓。
1994年,重新搬回解放中路10號原館址。
2001年,新館正式落成。 [1] 
2002年元旦,正式對外開放。 [2] 
2016年8月,太湖博物館開工。將長興博物館與太湖博物館兩館合併。 [3] 
2019年1月13日,長興(太湖)博物館開館。 [4] 

長興縣博物館建築佈局

  • 綜述
長興縣博物館總建築面積3.1萬平方米;有長興歷史廳、太湖人文廳、太湖自然廳、臨時展覽廳四大展廳,是以太湖為主題的專題類博物館。 [4] 
  • 臨展廳
臨展廳內展示着環太湖博物館聯盟新石器時代考古成果聯展。展廳內展示了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錢山漾文化、廣富林文化的五個發展階段。 [5] 
  • 長興歷史展廳
長興歷史展廳分史前溯往、古越遺蹤、長城故地、江南望縣、太湖熱土、鐵血地標等六大版面。1027件(套)文物依據版面內容分別按年代通史和小專題呈現,珍貴文物佔據整個展覽的半數以上,其中國家一級文物24件、二級文物65件,三級文物520件。 [5] 
  • 太湖人文歷史展廳
太湖人文歷史展廳內展示着以太湖流域為中心,以錢塘江為界,包括同源同出的“吳文化”和“越文化”。展示“魚米之鄉”的經濟、文化發展的變化。 [5] 
  • 太湖自然資源展廳
太湖自然資源展廳展示着太湖是一個充滿神奇經歷與故事的湖泊,它記錄着地球發生過重大自然事件的珍貴記憶。 [5] 

長興縣博物館館藏文物

長興縣博物館綜述

截至2019年末,長興縣博物館館藏文物有10023件(套),其中珍貴文物609件(套)。 [6] 

長興縣博物館重要藏品

崧澤文化刻畫紋陶紡輪
所處時代
新石器時代
崧澤文化刻畫紋陶紡輪 崧澤文化刻畫紋陶紡輪
出土地方
長興縣林城鎮江家山遺址出土
尺寸
直徑5釐米
簡介
崧澤文化刻畫紋陶紡輪泥質灰陶,整體呈扁圓體,截面成梯形狀,中間鑽一圓孔,可插以木柄或骨柄捻線。該紡輪的圖徽刻畫精緻,正面飾雙勾線圖徽和繩結紋,紋飾周邊針戳蓮蓬盲孔,特別是正面紋飾上有兩個“中國結”的原型,與中國結“盤長結”十分接近,象徵心物合一、永恆不滅,代表着大道吉祥。盤長結,也一般用作佛教八寶之一。作為南太湖迄今在紡輪上發現這一特殊的符號和徽記,可以説是跨越了時空的見面。
新石器時代刻畫紋陶紡輪
所處時代
新石器時代
尺寸
直徑6.1釐米、孔徑0.5釐米、厚1.3釐米
簡介
新石器時代刻畫紋陶紡輪屬崧澤文化。泥質灰陶,呈扁圓體,中間鑽一小孔。正面飾雙鈎線牛面圖徽和繩結紋,反面素面。
西周小垂腹扁足獸面紋青銅鼎
所處朝代
西周(前1046—前771年),
西周小垂腹扁足獸面紋青銅鼎 西周小垂腹扁足獸面紋青銅鼎
出土地方
1976年出土於雉城鎮下箬寺上莘橋
尺寸
高20.5釐米,口徑16.9釐米
簡介
西周獸面紋青銅鼎為國家一級文物。它斂口寬沿、立耳、鼓腹、淺平底、高圓足,腹部飾有兩道弦紋,中間裝飾着蟠虺紋,器型敦實厚重。從底部仍存留的些許煙炱痕跡來看,此鼎在當時是作為飪食器之用。
西漢錯銀銅弩機
所處朝代
西漢(前202年—8年)
西漢錯銀銅弩機 西漢錯銀銅弩機
簡介
弩作為狩獵工具的歷史,可追溯到史前時代。青銅弩機則始於東周,由此使弩成為一種強有力的武器。銅弩機是漢代兵器中的絕品,在世界保存如此之好僅存三件,一件在盧浮宮、一件在湖北博物館、一件在長興太湖博物館。這件漢代弩機出土時光澤如新,仍可扳動,在原有基礎上作了較大的改進。一是在弩機外面加裝一個銅鑄的機匣郭,使弩機可以承受更大的張力,殺傷力更強,射程更遠。二是改進了弩的瞄準裝置,在望山上增設了刻度,射手可依目標距離的不同,從望山選擇合適的刻度,明顯地提高了弩的命中率。
漢鐵長劍
所處朝代
漢朝(前202年—220年)
漢鐵長劍 漢鐵長劍
出土地方
1976年開挖長興港時出土
尺寸
通長102.6釐米
簡介
漢代鐵劍為國家一級文物。隨着春秋時期鐵器登上歷史的舞台,戰爭中開始使用鐵劍,後盛行於漢,直至東漢末年鐵劍的實用作用被更適應在戰場上劈砍的環首刀取代,至三國時期,鐵劍就只作為輿服制度中的配飾之用了。鐵劍的基本工藝是鍛打、淬火,古詩云:“君不見昆吾鐵冶飛焰煙,紅光紫氣俱赫然。”
南朝四鳳青銅提樑匜
所處朝代
南朝
南朝四鳳青銅提樑匜 南朝四鳳青銅提樑匜
南朝四鳳青銅提樑匜 南朝四鳳青銅提樑匜
出土地方
1973年在槐坎鄉禮賢岕出土
簡介
青銅匜用於宴饗行沃盥之禮,出現於西周中期,流行於西周晚期和春秋時期,是體現周禮的重要禮器之一,常與盤組合。《左傳》中記載有“奉匜沃盥”。
南朝雙鳳提樑青銅匜採用平底圓盤,竹節紋寬式提樑。提樑兩端飾鳳紋於盆兩翼平板相接。其中一邊平板設半圓型流,是六朝青銅器中的上品。
六朝褐釉羊注子
所處朝代
六朝(222年–589年)
六朝褐釉羊注子 六朝褐釉羊注子
尺寸
通高13.4釐米
簡介
六朝褐釉羊注子灰白色胎,通體施青褐色釉,施釉均勻有光澤。羊作跪伏狀,額間有一小圓孔可注水。體型肥壯,栩栩如生。
北宋青白瓷佛像
所處朝代
北宋(960年—1127年)
北宋青白瓷佛像 北宋青白瓷佛像
出土地方
長興泗安雲峯村宋墓出土
尺寸
高17釐米,寬12釐米,厚11釐米,底座高11釐米,直徑13釐米
簡介
北宋青白瓷佛像佛螺發、閉目、雙耳垂肩有耳飾,左手撫膝,右手施説法印,結跏趺坐於重瓣仰蓮座上。出土時佛與蓮座分置,蓮座置於佛像前方。出土墓誌有“紹聖丁丑”紀年,即1097年。墓主為周子美,身為龍圖閣直學士的妹婿為其作墓誌銘。青白瓷佛像使用痕跡明顯,應是墓主生前供奉之物,具有北宋湖田窯的特徵。
宋青白釉纏枝牡丹紋瓷香薰
所處朝代
宋朝(960年—1279年)
宋青白釉纏枝牡丹紋瓷香薰 宋青白釉纏枝牡丹紋瓷香薰
出土地方
2001年在雉城鎮高山嶺亭子山宋墓出土
尺寸
通高9.6釐米、外徑10.5釐米
簡介
宋青白釉纏枝牡丹紋瓷香薰灰白色的瓷胎,胎質緊密精細,通體施青白色釉,釉質細膩潤澤,半球形蓋,蓋上為鏤空纏枝牡丹,子母口,蓮花瓣座,下飾三扁“T”型足,整器完整、精緻。
宋青白瓷鏤空纏枝菊花香薰
所處朝代
宋朝(960年—1279年)
尺寸
通高9.6釐米
簡介
宋青白瓷鏤空纏枝菊花香薰灰白色瓷胎,胎質堅密精細,通體施青白色釉,釉質細膩潤澤。蓋上鏤空纏枝菊花。子母口,蓮花瓣座,下飾三扁方形足。
宋建窯兔毫盞
所處朝代
宋朝(960年—1279年)
尺寸
高6.6釐米、口徑12.5釐米
簡介
宋建窯兔毫盞胎色灰白,釉色黑而發亮,晶瑩凝厚,內壁黑釉中出現纖細如兔毫流紋,富有強烈的光彩感,可謂“巧奪天工”。
明傳世哥窯型瓷貫耳瓶
所處朝代
明朝(1368年―1644年)
明傳世哥窯型瓷貫耳瓶 明傳世哥窯型瓷貫耳瓶
出土地方
2012年出土於長興縣石泉村明代墓葬
尺寸
口徑2釐米、底徑5釐米、通高11.5釐米、腹徑8釐米
簡介
明代傳世哥窯型瓷貫耳瓶,與明傳世哥窯型瓷三足爐同時出土,為國家三級文物。貫耳瓶是古代工匠燒製的瓷瓶之一。流行於中國宋代。器形仿漢代投壺式樣,直頸較長,腹部扁圓,圈足,頸部兩側對稱貼豎直的管狀貫耳。
明傳世哥窯型瓷三足爐
所處朝代
明朝(1368年―1644年)
明傳世哥窯型瓷三足爐 明傳世哥窯型瓷三足爐
出土地方
2012年出土於長興縣石泉村明代墓葬
尺寸
口徑9釐米、底徑10釐米、通高6.7釐米
簡介
明傳世哥窯型瓷三足爐哥窯與汝窯、官窯、定窯、鈞窯合稱為“五大名窯”。傳世哥窯瓷器一般胎色較深,釉層凝厚如脂,釉面潤澤,通常都會開有大小深淺不一的裂紋,俗稱“金絲鐵線”,有着獨特的魅力,被後世一直視作名瓷而進行仿燒。
據志蓋“明故巢松吳先生之墓”銘文,以及《呂山吳氏宗譜》中記載:“吳先生即吳瓊,字汝輝,號巢松,生於永樂癸卯年,卒於弘治十三年”,可推斷該墓葬年代應為弘治十三年,即1500年或稍後不久。與此三足爐同時出土的還有一件貫耳瓶,經耿寶昌、王麗英等專家鑑定,判斷這兩件均為傳世哥窯瓷器,年代應為宋代至元代。

長興縣博物館文化活動

  • 宣傳教育
2001年開始,長興縣博物館提出以基本陳列為陣地,以巡迴展覽為龍頭,由等人蔘觀向請人蔘觀到送展上門轉化工作思路。 [1] 
2004年元月開始,長興縣博物館基本陳列全年全天候對外開放,全面實行免費參觀,義務講解,並與當地學校、機關、企業、部隊等社會團體建立良好的共建互贏關係。同時,認真做好圖片巡迴展和文物保護法律法規、長興歷史等巡迴講座。先後推出《長興黨史》《鐵的新四軍》《長興考古成果》《浙江省第三次文物普查成果》《江家山遺址考古成果》《尋找文明——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等圖片巡迴展。 [1] 
2003年開始,長興縣博物館創辦了“當一回考古小博士”夏令營,每年組織少年兒童參加“識寶、尋寶、護寶”活動,為文物保護從娃娃抓起開闢了新的途徑。與江蘇省無錫市博物館、良渚文化博物館合作,館際聯手,舉辦四期"當一回新四軍戰士”、“太湖文化新幹線”等夏令營,拓展了博物館宣傳教育新領域。 [1] 
2005年至2006年,開展“百場文物法規及文物考古成果”巡迴展和講座,歷時10個月,下鄉上百場,教育二十萬人次。 [1] 
  • 學術研究
長興縣博物館先後在《文物》《東南文化》《考古》等國家級學術報刊上發表各類簡報、論文30餘篇。其中夏星南的《浙江長興發現吳、越、楚青銅劍》《浙江K興發現一批唐代銀器》梁奕建的《長興博物館的兩通明碑》以及博物館與省考古所合作的《浙江長興鼻子山越國貴族墓》《長興江家山遺址發掘主要收穫》《長興七里亭舊石器遺址考古發掘主要成果》等文章在考古界、學術界受到廣泛關注。 [1] 

長興縣博物館所獲榮譽

2002年,長興縣博物館榮獲全省文物安全防範風險等級示範單位榮譽稱號。 [8] 
2003年,長興縣博物館被評為全省文物普查先進集體。 [8] 
2005年,長興縣博物館被評為長興縣文明單位。 [8] 
2009年,長興縣博物館被評為國家三級博物館。 [8] 
2010年,長興縣博物館被評為全國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實地調查階段突出貢獻獎先進集體。 [8] 
2013年,長興縣博物館被評為長興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8] 
2014年,長興縣博物館被評為湖州市中小學社會實踐基地。 [8] 
2019年,長興縣博物館被評為長興縣中小學研學基地、浙江省社科普及基地、湖州市職工療休養基地、湖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8] 
2020年12月,長興縣博物館入選第四批國家二級博物館名單。 [7] 
2022年6月,入選浙江省博物館(紀念館)名錄(2021年)。 [9] 

長興縣博物館參觀信息

  • 地理位置
長興縣博物館位於浙江省長興縣中央大道與濱湖大道交叉口。 [5] 
  • 開放時間
週二到週日9:00—16:30(16:00停止入館);週一閉館(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 [5] 
  • 票價
免費參觀。 [5] 
  • 交通
長興縣市民可乘坐長興縣公交131路、133路。131路在新塘街下車,步行1000米。133在新塘站下車,步行210米。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