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長相思·鐵甕城高

鎖定
《長相思·鐵甕城高》是北宋詞人秦觀的作品。此詞寫作地點在鎮江樓頭,時間在秋末,內容是回憶在揚州時與一歌妓的戀情。“曉鑑”句寫衰老之感,結句謂求偶難成,抒有不遇之情,這些似乎都與他落第後的悲傷情緒有關。因此,此詞不僅僅只寫苦相思,在仕途上的困頓落魄情緒也摻雜在其中。 [1] 
作品名稱
長相思·鐵甕城高
作    者
秦觀
創作年代
北宋
作品出處
淮海詞
文學體裁

長相思·鐵甕城高作品內容

長相思(1)
鐵甕(2)城高,蒜山渡(3)闊,幹雲十二層樓(4)。開尊待月,掩箔披風(5),依然燈火揚州。綺陌(6)南頭,記歌名宛轉(7),鄉號温柔(8)。曲檻俯清流。想花陰,誰系蘭舟(9)
念悽絕秦弦(10),感深荊賦(11),相望幾許凝愁(12)。勤勤(13)裁尺素,奈雙魚難渡瓜洲。曉鑑(14)堪羞,潘鬢(15)點、吳霜漸稠。幸於飛(16)、鴛鴦未老,不應同是悲秋(17) [2] 

長相思·鐵甕城高註釋譯文

長相思·鐵甕城高詞彙註釋

(1)長相思:《疆郵叢書》本《賀方回詞》此調作《望揚州》,“掩箔”作“卷箔”、“綺陌”作“繡陌”。唐圭璋《宋詞四考·宋詞互見考》雲:“此首秦觀詞,見《淮海詞》,用賀方回韻。”甚是。
(2)鐵甕(wèng):鎮江(今屬江蘇)古城名,三國時孫權所築。《鎮江府志》:“子城,吳大帝所築,內外甃(zhòu 用磚砌)以甓(pì 磚),號鐵甕城。《圖經》言:古號鐵甕城者,以其堅固如金城也。”宋程大昌《演繁露》卷十三:“潤州城古號鐵甕,人但知其取喻以堅而已,然甕形深狹,取以喻城,似為非類。乾道辛卯,予過潤,蔡子平置宴於江亭,亭據郡治前山絕頂,而顧子城,雉堞綠岡,彎環四合。其中州治諸廨在焉。圓深之形,正如卓甕。予始知喻以為甕者,指子城也。”子城,指附屬於大城的內城。
(3)蒜山渡:蒜山渡口。《一統志》:“蒜山在鎮江府治西三里西津渡口,北臨大江,無峯嶺,山多澤蒜,故名。或謂周瑜、孔明會此計破曹操,人謂其多算,因亦名算山。”《讀史方輿紀要》:“宋慶曆中,疏蒜山漕渠達江。舊志雲:山寬廣可容萬人,宋元間淪入於江,今西津渡口水中孤峯是也。”
(4)幹雲十二層樓:鎮江城樓有十二層高,故曰幹雲。幹雲:衝雲。幹,衝。“上觸雲霄言高。漢司馬相如《子虛賦》:‘其山則交錯糾紛,上幹青雲。’”
(5)開尊待月:斟上酒等待月亮升起。尊同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6)掩箔(bó)披風:放下竹簾,當風而立。箔,竹簾子。披風,擋風。披,本指分散,此處引申為遮擋。
(7)綺(qǐ)陌:縱橫交錯的道路,梁簡文帝《登烽火摟》詩:“萬邑王畿曠,三條綺陌平。”唐元稹《羨醉》詩:“綺陌高樓竟醉眠,共期憔悴不相憐。”本句似從元詩化出。
(8)歌名宛轉:指《宛轉歌》,一名《神女宛轉歌》。郭茂倩《樂府詩集》卷六十《琴曲歌辭》載晉劉妙容《宛轉歌》二首,序稱當時王敬伯見之於吳地,妙容命婢彈箜篌而自唱此歌,並脱頭上金釵pP琴絃而和之,意韻繁諧。其一有句雲:“歌宛轉,宛轉悽以哀。願為星與漢,光影共徘徊。”
(9)鄉號温柔:即温柔鄉。舊題漢伶玄《飛燕外傳》:“是夜,後進合德,帝(漢成帝)大悦,以輔屬體,無所不靡,謂為温柔鄉。謂樊嫕曰:‘吾老是鄉矣,不能效武皇帝更求白雲鄉也。”’
(10)蘭舟:即木蘭舟。任坊《述異記》卷下:“木蘭川在潯陽江中,多木蘭樹。昔吳王闔閭植木蘭於此,用構宮殿也。七里洲中有魯班刻木蘭為舟,舟至今在洲中。詩家雲‘木蘭舟’出於此。”唐馬戴《楚江懷古》詩:“猿啼洞庭樹,人在木蘭舟。”宋晏幾道《鷓鴣天》:“守得蓮開結伴遊,約開萍葉上蘭舟。”
(11)秦弦:即秦箏,古代絃樂器,音調悽苦。相傳為秦時蒙恬所造。秦李斯《諫逐客書》:“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目者,真秦之聲也。”唐李白《古風五十九首》之五十五:“齊瑟彈東吟,秦弦弄西音。”
(12)荊賦:指《楚辭》。楚,古稱為荊。聯繫結句,知此指宋玉《九辯》。
(13)凝愁:《詩詞曲語辭匯釋》卷五:“凝,為一往情深專注不已之義,猶今所云‘發痴’、‘發怔’、“出神’、‘失魂’也,……柳永《八聲甘州》詞:‘爭知我,憑闌干處,正恁凝愁。’凝愁,愁之不已,猶雲‘深愁’也。”
(14)勤勤二句:尺素,指書信,古代以生絹作書,故名。雙魚,指魚形信函。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典出於此。
(15)瓜洲,在今江蘇揚州南四十里長江邊,隔岸與鎮江相對,亦作“瓜州”。唐張祜《題金陵渡》詩:“潮落夜江斜月裏,兩三星火是瓜州。”
(16)曉鑑:早起臨鏡。唐李商隱《無題》詩:“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17)潘鬢(bìn)句:《文選》潘岳《秋興賦·序》:“餘春秋三十有二,始見二毛。”李善注:“二毛,頭白有二色也。”其賦日:“斑鬢髮以承弁兮。”後因以潘鬢指頭髮斑白。唐趙嘏《春盡獨遊慈恩寺南池》詩:“秦城馬上半年客,潘鬢水邊今日愁。”
(18)吳霜,唐李賀《還自會稽歌》:“吳霜點歸鬢,身與塘蒲晚。”
(19)幸:幸虧之意。
(20)于飛:指夫婦好合。于飛,比翼而飛,喻夫婦好合。《詩·大雅·卷阿》:“鳳凰于飛,劌劌其羽。”《左傳》莊公二十二年:“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佔之,曰:‘吉,是謂鳳凰于飛;和鳴鏘鏘,有媯(guī)之後,將卜於姜。”鴛鴦,指情侶或夫婦。
(21)悲秋:秋氣蕭森,令人傷感,故稱。宋玉《九辨》:“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杜甫《登高》詩:“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2]  [3] 

長相思·鐵甕城高白話譯文

在鎮江城樓頭、西津渡口,樓有十二層高入雲霄。在樓上的閣房裏,品着酒以待賞月,夜寒了,就放下簾子擋擋風。居高臨下,看着黃昏時鎮江城的萬家燈火,就像看到了揚州城。於是想起了以前在揚州的一段歡娛生活。歌妓唱着《宛轉歌》,很温柔,愜和人意。那座妓樓依河流而居,我曾乘着蘭舟尋訪美色。 [1] 
我估量着,自分別以後,你一定每每彈着淒涼的曲調,思念着我;而我呢,也每每吟哦着哀怨的詞句,思念着你;山山相隔,我們相望了多少次都看不見,只能把愁恨凝聚在樂曲裏和詞章裏。我屢屢想給你寫情書,無奈山高路遠,到不了你那邊。清晨臨鏡,白髮日漸見多,老態堪羞。有幸的是,你尚未見老,不應像我這樣,為衰老而悲傷。秋,寓有衰老意。 [1] 

長相思·鐵甕城高創作背景

秦觀曾於熙寧九年訪湖州李公擇歸來,經鎮江;宋元豐二年(1079年)夏四月,乘蘇軾之船經潤州今江蘇鎮江,大風留金山兩日;宋元豐七年(1084年)八月十九日與滕元發等會蘇軾於金山,十月復來,作《宿金山》《金山晚眺》二詩,可見對鎮江形勝甚為熟悉。此詞至遲作於宋元豐七年(1083年)之秋。 [2] 

長相思·鐵甕城高作品鑑賞

長相思·鐵甕城高文學賞析

詞人故里高郵,南距鎮江僅不足二百里。他在宋元豐七年(1083年)前,曾數次到鎮江,因此具有較豐厚的生活積累,寫來十分真切。可與前面的《望海潮》“揚州懷古”、“越州懷古”相比,詞之意境有過之而無不及。 [2] 
此詞上闋涉及往昔歡娛,記憶猶新;下闋“感深荊賦”,託諷《九辨》。而《九辨》中有“坎凜兮,貧士失職而志不平;廓落兮而無友生”之句,似與詞人之坎坷遭遇相合。考少遊生平,宋元豐元午(1078年)、五年(1082年)考進士,皆不中。六年(1083年)作《精騎集序》,曰:“比數年來,頗發憤自懲艾,悔前所為;而聰明衰耗,殆不如曩時十一、二。”詞雲“感深荊賦”,又曰“潘鬢點、吳霜漸稠”。衰老之感,不遇之情,隱然而見。 [2] 
詞之特點,是在雄偉壯麗的背景中寓有瀟灑之致,柔婉之情,可謂豪放中有婉約,沉鬱頓拙,感慨萬千。起首三句,寫鎮江形勢,備極壯麗。鎮江北瀕長江,中貫運河,周圍有山,在歷史上,除金、焦、北固外,以蒜山為著名。詞雲“鐵甕城高,蒜山渡闊”,以雄渾之筆,勾勒了這座古城的風貌。“幹雲十二層樓”,以誇張語氣,描寫了城內高樓直插雲霄的氣勢。“開尊”二句謂斟滿芳酒,等待月上東山;放下湘簾,迎風而立,充滿了豪情勝慨。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黃庭堅《念奴嬌》“萬里青天,垣娥何處,駕此一輪玉”?皆寫待月,方之此詞,可謂異曲而同工。蘇黃之詞超曠豪邁,秦觀此詞,則瀟灑出塵。接着一句,由潤州待月,而及揚州燈火,乍看有些突兀,實亦自然宛轉。揚州在長江之北,距潤州僅四十餘里,唐宋時甚為繁華,詞人故里,在其屬下。此時他在潤州“開尊待月”,忽見不遠處燈火闌珊,於是情不自禁地憶起在揚州時的冶遊。可見此句頗似今日電影之“暗轉”,有承上啓下的作用。自此以下,乃回憶揚州時的豔遇。所謂“綺陌”,實乃“春風十里揚州路”。所謂“宛轉歌”、“温柔鄉”,實乃指在揚州青樓聽歌賞舞之事。何以見得?試以《夢揚州》一詞下闋印證:“長記曾陪宴遊,酬妙舞清歌,麗錦纏頭。滯灑困花,十載因誰淹留?”與此詞所寫,何其相似乃爾!歇拍三句,又寫到在鎮江時情景:他憑欄俯瞰長江,想象揚州舊遊之地,此刻花陰之下,不知是誰繫着蘭舟。語意含蓄,充滿惆悵迷惘之情。 [2] 
過片三句,以一“念”字領格,於凝想舊情之中,打併人“身世之感”。當時他在青樓聽着淒涼怨慕的箏聲,引起“貧士失職而志不平”的感慨。所謂“感深荊賦”,乃以宋玉自況。宋詞中往往寓有《騷》《辯》之意。清代詞論家張惠言《詞選·序》説詞是“極命風謠里巷、男女哀樂,以道賢人君子幽約怨悱不能自言之情”,就是指的這一點。少遊此詞,足以當之。所謂勤裁尺素,雙魚難渡,表面上是説他修了許多情書,卻難以寄到所思者的手中。鎮江揚州不過一江之隔,傳書送信斷不會如詞中寫得困難。這不過是一種遁辭而已,實際上是説他的一腔理想,無由上達。因而進出“曉鑑堪羞,潘鬢點、吳霜漸稠”二句。當時秦觀年約三十五、六,卻發出嘆老嗟卑之詞,實乃抒不遇之情也。 [2] 
下闋歇拍,惆悵自憐,對未來猶未喪失信心。鴛鴦未老,反襯“潘鬢吳霜”,是一大轉折,蓋喻遇合有時。不應悲秋,説明詞人慾拂去籠罩心頭的陰雲,重新振作起來,去爭取美好的前程。自慰亦復自勵,詞情一波三折,令人撫繹不盡,一本結句僅作“綢繆”二字,可謂差之毫釐,失之千里了。 [2] 

長相思·鐵甕城高名家點評

明段斐君刻《淮海居士長短句》捲上徐渭眉批:出凋高爽,不尚纖麗,詞家正聲。 [2] 
清萬樹《詞律》卷二楊無咎同調詞末附註:逃禪自注此詞,乃用賀方回韻。而淮海“鐵甕城高”一首,與此韻腳相同。想揚州懷古,秦、賀同作也。秦尾句汲古閣刻作“鴛鴦未老”,不誤也。《詞彙》刻“鴛鴦未老綢繆”為是。但此詞第二句是“蒜山渡闊”,‘蒜”“渡”二字作去聲甚妙,正與楊詞“淡”“障”二字合,《詞彙》乃作“金山”,“金”字平聲,一字之訛,相去河漢矣。 [2] 
參考資料
  • 1.    (宋)秦觀著,王醒解評.秦觀集:山西古籍出版社,204:117-119
  • 2.    徐培均,羅立綱編著.秦觀詞新釋輯評:中國書店,2003:68-73
  • 3.    趙炯.淮海詞注析.天津市: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03: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