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長沙高新區虹橋小學

鎖定
長沙高新區虹橋小學位於長沙市嶽麓區麓谷園區棲才路199號,學校始建於1991年。2000年啓動聯村辦學,撤併鎮內原嶽山、安慶、向陽三所小學,全部併入虹橋學校。2004年,學校由高新區全面託管。2010年,學校與湖南第一師範學院聯合辦學,成為湖南一師虹橋實驗小學。學校共有四棟四層樓,其中A、B棟為教學樓,C棟為綜合樓,D棟一層為食堂、二至四層為籃球館。學校佔地31828.53m2(47.743畝),建築總佔地面積:5085.42m2,總建築面積:17241.48m2,其中教學樓建築面積:8106.9m2,綜合樓建築面積:5032.32m2,廁所建築面積:836m2,食堂建築面積:1694.25m2,多功能廳建築面積:2031.01m2,校門建築面積:87m2,廊道建築面積:290.00m2,綠地面積:11878.86m2,基礎設施及教學配套設施總投資五千萬元。學校設有標準籃球場4個,標準排球場2個,200m體育場和100m直跑道。學校圖書室共有圖書三萬餘冊。學校可容納36個教學班,1800名學生。
中文名
長沙高新區虹橋小學
創辦時間
1991年
類    別
公立小學
所屬地區
長沙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的東方紅鎮

長沙高新區虹橋小學學校簡介

學校始建於1991年,現有在校學生1838人,在職教職教師115人,小學高級教師50餘人,所有教師均持證上崗。國家級骨幹教師1人,省級骨幹教師3人、市級骨幹教師4人,區級骨幹教師4人。
2005年學校成功創建長沙市現代教育實驗學校。學校建成了多媒體教室、語音室、計算機教室、電子備課室。校園網站,班班通、校園電視台都已正式投入使用,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條件和學習機會。2006年學校又成功創建湖南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校園現代化建設有邁上新台階。學校管理逐漸走上正規化、科學化的軌道。2006年學校實行義務教育“一費制”全免,2007年率先實行義務教育“零收費”。
虹橋小學曾先後被評為湖南省“十五”規劃課題小學科學課程研究基地、長沙市紅旗大隊、長沙市標杆紅旗大隊、長沙市依法治校先進單位,並多次被評為長沙市體育達標先進單位、區先進工會組織等多項榮譽。

長沙高新區虹橋小學師資力量

長沙高新區虹橋小學位於長沙市嶽麓區麓谷園區棲才路199號,學校始建於1991年。2000年啓動聯村辦學,撤併鎮內原嶽山、安慶、向陽三所小學,全部併入虹橋學校。2004年,學校由高新區全面託管。2010年,學校與湖南第一師範學院聯合辦學,成為湖南一師虹橋實驗小學。學校共有四棟四層樓,其中A、B棟為教學樓,C棟為綜合樓,D棟一層為食堂、二至四層為籃球館。學校佔地31828.53m2(47.743畝),建築總佔地面積:5085.42m2,總建築面積:17241.48m2,其中教學樓建築面積:8106.9m2,綜合樓建築面積:5032.32m2,廁所建築面積:836m2,食堂建築面積:1694.25m2,多功能廳建築面積:2031.01m2,校門建築面積:87m2,廊道建築面積:290.00m2,綠地面積:11878.86m2,基礎設施及教學配套設施總投資五千萬元。學校設有標準籃球場4個,標準排球場2個,200m體育場和100m直跑道。學校圖書室共有圖書25259冊。學校可容納36個教學班,1800名學生。學校現有在校學生1678人,設31個教學班。,一年級6個班,二年級6個班,三年級5個班,四年級5個班,五年級5個班,六年級4個班,班平均人數為54人。虹橋小學在職教師88人,退休教師24人,食堂工作人員14人,保安7人,保潔2人,水電工1人。其中在職教師中級職稱40人,初級職稱32人;市級骨幹教師3人,區級骨幹教師6人。 [1] 

長沙高新區虹橋小學校園文化

機器人隊伍,揚威國際。該校於2007年組建小學生機器人隊伍,經過不懈的努力,該校機器人隊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其中國家級比賽金牌3塊、銅牌3塊,省、市級比賽獎牌二十餘塊。2009年12月,在韓國舉行的第十一屆國際奧林匹克機器人大賽上,該校彭子堯同學獲得單機搬運比賽銀牌,雷忠瑞同學獲得非編程比賽銅牌。在2010年暑假舉行的第十二屆國際奧林匹克機器人中國區競賽中,,彭子堯同學獲得單機搬運項目金牌;彭清泉同學獲得非編程項目銅牌;在雙機搬運項目中,彭子堯同學與鄭澳同學合作獲得銅牌。同時,該校獲團體總分一等獎,並取得12月在澳大利亞舉行的國際奧林匹克機器人大獎賽資格。
讀經典詩文,做儒雅少年。學校以班為單位,利用早讀和每週一節的誦讀欣賞課,開展廣泛而深入的經典詩文誦讀。2010年,我們組織編寫了一套“經典詩文誦讀本”,內容包括《三字經》、《增廣賢文》、《弟子規》、《千字文》、《論語》和古詩詞,分別供一至六年級使用。每學年舉辦一次“經典誦讀活動節”。憑藉經典書籍的誦讀,營造書香校園,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成為一種樂趣,成為一種風氣,以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與情懷。
培養小記者,走入大社會。長沙晚報於2010年6月在虹橋小學成立了校園記者站,並招募了108名小記者。學校“小記者”活動自創辦以來,就積極開展活動。小記者走出校園參與了各種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從採訪中國湘繡博物館到省科技館,從採訪銅官窯到可口可樂公司等,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使小記者們積累了寶貴的經驗,能力得到鍛鍊,受到了學校、老師、家長的熱烈歡迎與一致好評。學校還定期邀請報社專業人員來校講座,確保了“小記者”水平的提升與鞏固。短短的一年時間,該校就有10多位小記者的習作發表在《長沙晚報》和《小學生導刊》上。在長沙市教育局與長沙晚報聯合組織的2011“百佳校園記者”評選中, 該校三4中隊的周碩穎同學獲此榮譽。
紅領巾社團,讓夢想起飛。近年來,學校把少先隊工作與素質教育及新課程改革相結合,創造性地開設了古箏、美術、動畫製作、健美操、籃球、武術、文學社、網頁製作、電腦繪畫等20多個學生社團。學生社團充分滿足了兒童自由發展的興趣愛好,提供了展現自我的平台,讓孩子在社團活動中接受了知識、增長了才幹、挖掘潛力、和諧地發展。如今,這些社團不僅成為“紅領巾們”最開心的小天地,更成為他們夢想起飛的踏板,助力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
電腦製作,來勢喜人。電腦製作活動是一項對小學生十分有益的活動,已得到學生、家長及社會的廣泛關注,這項活動可以鼓勵廣大學生積極探索、勇於創新;豐富充實學生的校園生活,激發創新精神,培養實踐能力,提高信息素養。2012年,章校長親自帶領信息技術、美術骨幹教師組建成輔導團隊,並將該社團細分為網頁製作、動畫設計、電子報刊三個小組,有計劃地給予細緻輔導,力爭把電腦製作打造成該校的又一特色。2012年4月7日至8日,該校首次參加了第十三屆湖南省中小學電腦製作大賽,入圍面試的4件作品全部入圍報送全國參賽名單,入圍數量佔全省(小學組)五分之一強。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