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湘繡博物館

鎖定
中國湘繡博物館建築面積近4000平米,2021年6月18日新館正式開放,展陳面積約2000平方米,館藏作品4000餘件,其中二級文物3件/套、三級文物118件/套,展陳主題“針尖上的湖湘之美”,由針尖之源、針尖之興、針尖之盛、針尖之夢四個主題展廳組成,再現湘繡工藝的演變、先輩藝人的精湛技藝,以及當代湘繡的創新發展,呈現了湘繡的前世今生、藝人佳作和時代新風。 [1]  [3] 
中文名
中國湘繡博物館
地理位置
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車站北路39號
類    別
文化博物館
開放時間
每週二至週日9:00-17:00(16:30停止入館)

中國湘繡博物館歷史沿革

博物館於2006年開始籌建,歷經四載,前身為“五一路天利湘繡藝術館”,“太平文化古街湘繡藝術館”。2009年3月在3A級旅遊景區——沙坪小鎮的湘繡文化廣場開始籌建,博物館始移址重建在文化廣場西北角,於2010年5月18日對社會開放。是一座向世人展示湘繡歷史與技藝的專業性博物館。展館共810平方米,館藏1200餘件,由《湘繡的歷史淵源》、《湘繡的崛起》、《當代湘繡擷英》等到三個主題展廳構成,展品生動地再現了湘繡工藝的演變和先輩藝人精湛的力作,形象地介紹了湘繡發展的歷程和當代精美絕倫的作品,展示了刺繡藝術新的風采。
2021年6月18日,新館正式開放,展陳面積約2000平方米,藏品4000餘件,展陳主題“針尖上的湖湘之美”,由針尖之源、針尖之興、針尖之盛、針尖之夢四個主題展廳組成。
湘繡作為一門傳統的民間手工藝,已有兩千多年曆史,在經過湘繡藝人們不斷地創新發展,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被譽為中國四大名繡。沙坪是湘繡的發源地,中國湘繡之鄉,位於湖南省長沙市開福區。為保護與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振興沙坪湘繡產業,天利湘繡有限公司董事長毛勇臻先生首倡創建了湖南省沙坪湘繡博物館。博物館由省文物局授予“湖南省首批民辦博物館”,是我省首家民辦湘繡產業配套型博物館。
中國湘繡博物館免費對外開放

中國湘繡博物館展出內容

中國湘繡博物館館藏文物

中國湘繡博物館的建設得到省、市、區、鎮各級領導的關懷與支持。得到湘繡業界、博物館界、書畫藝術界、收藏界等各界人士的關注與幫助,先後被確認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基地、湖湘文化發展示範基地、長沙市湘繡科學科技館,為廣大觀眾提供了一個湘繡藝術參觀、體驗的場所。
在這些優秀的作品中,其中用獨創的“毛針”精心研製的《雄獅》、《飲虎》等湘繡精品,榮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盃獎,並雙雙入選中國工藝美術國家珍品;研製的《楊貴妃》、《望月》和《羣仙祝壽圖》等被國家珍藏。
湘繡是勤勞智慧的湖南人民在漫長的人類文明歷史發展過程中,精心創造的一種具有湘楚文化特色的刺繡工藝。
湘繡淵源流長,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從長沙戰國楚墓和馬王堆西漢古墓出土的大量繡品中,可以窺見當時湖南地方刺繡技藝已經達到令人驚訝的高度。經過長期演變,形成了以中國畫為基礎,溶西畫技法於一體,以近百種針法和多種色階的繡線,在各類底料上充分發揮針法的表現力,精細入微地刻畫出物象外形內質的自行特色。二十世紀初湘繡以其獨特風格,在國內外獲得多項殊榮,成為飲譽世界的中國四大名繡之一。

中國湘繡博物館館內活動

湘繡博物館發揮“非遺+旅遊”優勢,舉辦“湘繡非遺進課堂”540餘場次,策劃非遺户外研學150餘場以及“漢服巡遊”等活動。
湘繡博物館打造“三點半”課堂,“文化傳授+實踐動手”在校園形成良好口碑,帶動周邊產品銷售。 [1] 

中國湘繡博物館參觀信息

  • 免費開放對象:社會全體公眾,12週歲以下未成年人入館需由成年人陪護。
  • 免費開放範圍:基本陳列:針尖上的湖湘之美
  • 免費開放時間:每週二至週日9:00-17:00(16:30停止入館),除法定節假日,全年週一閉館;除夕至初二閉館。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