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長江胭脂魚

鎖定
長江胭脂魚又名火燒鯿,是鯉科大型魚類。其形隨生長而變化,幼魚頭小、側扁,背鰭發達;體色呈桃紅色或墨綠色,兩側各具三條黑色橫斑;成魚體型變大,體色呈胭脂紅,幼時的一條橫斑逐漸隱沒,隨之是沿身體縱軸出現一條猩紅色縱斑。 [4] 
長江胭脂魚僅分佈於中國長江,世代棲息於長江之中,生活於水體中下層,肥育期主要活動在江面寬、水流緩且多沙灘的長江中下游江段。長江胭脂魚為雜食性,主食水蚯蚓及其它底棲無脊椎動物。繁殖期在3-4月份,要求水温13-20度,在水流急、具石灘、多礫石的場所產卵。 [4] 
長江胭脂魚是中國較大型經濟魚類,體色美麗而目多變,具有食用、觀賞雙重價值,是當今國際名貴觀賞魚。由中國南京市水產科學研究所承擔的江蘇地區水產三項工程項目之一的“長江胭脂魚引進、馴養技術的研究”已通過專家驗收,長江胭脂魚為中國特有魚類,在長江水系中的資源量比中國一類水生野生保護動物中華鱘還少。該項目執行期間,引進了長江胭脂魚1000尾進行初試,引進10000尾苗種進行生產試驗,成魚養殖試驗面積16畝。收集野生長江胭脂魚12尾,共繁殖出魚苗11萬尾。 [4] 
別    名
火燒鯿
一帆風順
中文學名
長江胭脂魚
動物界
鯉科
分佈區域
我國長江
應    用
食用、觀賞

目錄

長江胭脂魚簡介

長江胭脂魚是僅存於我國長江之中的魚,是當今國際名貴觀賞魚,1989年3月在新加坡國際觀賞魚博覽會上獲銀獎,引起了國際觀賞魚愛好者的極大興趣,同年我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公佈胭脂魚為國家二類保護野生動物。長江胭脂魚又名火燒鯿,世代棲息於長江之中,其體型從小到大有一變態過程。幼魚頭小、側扁,背鰭發達,體色呈桃紅色或墨綠色,兩側各具三條黑色橫斑。成魚體型變大,體色呈胭脂紅,幼時的三條橫斑逐漸隱沒,隨之是沿身體縱軸出現一條猩紅色縱斑,體色美麗而且多變。胭脂魚生活於水體中下層,肥育期主要活動在江面寬、水流緩且多沙灘的長江中下游江段,主食水蚯蚓及其它底棲無脊椎動物。繁殖期在3-4月份,要求水温13-20℃,產卵場所要求水流急,具石灘,多礫石。在我國,胭脂魚資源保護與繁殖工作手到重視並取得了成功的經驗,每年都有一定數量人工繁殖胭脂魚投放長江中 [1] 
該魚少病易養,對水質的要求不高,其中溶氧要求同四大家魚相當;雜食性,飼料要求不高;池塘精養密度可達1200尾/畝左右,養致上市規格只需100多天。

長江胭脂魚形態

胭脂魚的體形隨生長而變化,仔魚體細長,體色灰白,深淺清晰,線條分明,形體美觀。體側扁,有3條黑色豎紋 [5]  。幼魚體高近似三角形,背鰭起自背部最高處,鰭基很長,前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鰭高聳,常後傾與頭背部成斜線,下頜至胸腹壁部較平直,頭小,吻圓鈍,眼上位,口小下位,馬蹄形,唇厚外翻,上有乳突,無須。幼魚期的胭脂魚體色變淺,黑色橫帶逐漸散亂如麻點。成熟的胭脂魚體形變長 [5]  ,失去觀賞價值。胭脂魚最大個體可達30千克,長可達1米 [2] 

長江胭脂魚引申

4月10日,由南京市水產科學研究所承擔的江蘇省水產三項工程項目之一的“長江胭脂魚引進、馴養技術的研究”已於近期通過專家驗收,胭脂魚為我國特有魚類,目前在長江水系中的資源量比國家一類水生野生保護動物中華鱘還少。該項目執行期間,引進了長江胭脂魚1000尾進行初試,引進10000尾苗種進行生產試驗,試驗成活率達86.43%,成魚養殖試驗面積16畝;收集野生長江胭脂魚12尾,共繁殖出魚苗11萬尾。系統地掌握了人工繁養殖技術,總結制訂了南京市地方標準《長江胭脂魚養殖技術規程》 [3] 
參考資料
  • 1.    楊新杭主編,鳥魚蟲鴿天地,經濟日報出版社,1994年10月第1版,第33頁
  • 2.    徐海榮主編,中國社會生活文庫 中國娛樂大典,華夏出版社,2000年09月第1版,第1078頁
  • 3.    《江蘇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江蘇科技年鑑》編輯部編,江蘇科技年鑑 2009,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10,第210頁
  • 4.    [科普中國]-長江胭脂魚 · 科普中國網  .科普中國網[引用日期2023-06-28]
  • 5.    張曉影,王健華,秦濤,郭江濤編著.養好觀賞魚(第2版).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