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長樂第五中學

鎖定
長樂第五中學是一所完全中學,位於福州市長樂區潭頭鎮大宏村。學校地處人傑地靈的長樂文化重鎮─潭頭鎮,是宋代著名理學家、教育家朱熹習學講書之地。學校依山而建,傍依風景秀麗的龍山寺,南北東三面環繞潺潺流水的閩江,青山與碧水輝映,書聲與山籟共響,是理想的涓蘭樹蕙之地。 [1] 
中文名
福建省長樂第五中學
簡    稱
長樂五中
創辦時間
1968年
辦學性質
中等教育
所屬地區
福州市長樂區
類    型
完全中學
主要院系
初中部,高中部
現任校長
陳忠長

長樂第五中學學校概況

長樂第五中學辦學歷史

長樂第五中學
長樂第五中學(14張)
長樂第五中學位於潭頭鎮大宏村,校園總佔地面積31畝。長樂第五中學始建於1960年,位於縣城東關,於1961年撤銷。 現長樂第五中學創辦於1968年,前身為長樂一中的分校。1970年,由長樂一中分校改為潭頭中學。1971年,由潭頭中學改為長樂第五中學,1989年由普通高中改制職業高中,2001年復辦普通高中,2018年暫停高中部招生,2019年恢復高中部招生,辦學迄今已有51年辦學歷史。 [2-4] 

長樂第五中學新校建設

長樂五中新校區
長樂五中新校區(3張)
2013年潭頭鎮黨委政府實施教育資源盤整,將潭頭初級中學併入五中,投巨資在潭頭中學原址規劃擴建標準化的新五中校區,待新校區落成好厚福中學也將併入五中,屆時五中將迎來全新的發展機遇,這也給五中人增添了信心與希望。追尋千年文脈,培育世紀棟樑,面對新的征程,意氣風發的五中人正以撰寫新一頁輝煌篇章的夢想和激情,為早日邁進省級達標校而努力奮鬥。
長樂第五中學新校區佔地面積約60畝,將設36個教學班,其中初中24個班,高中12個班,可容納1800—2000人,能夠滿足全鎮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需求。
長樂第五中學新校區佔地面積約60畝,總投資約1.1億元,總建築面積33716平方米。新校區建成後,可容納學生1800人至2000人,對轄區中學資源盤整優化和提升辦學質量,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配套附屬設施(包括:室外田徑場、籃球場、圍牆、大門、景觀綠化、停車場、道路工程等)。 [5] 

長樂第五中學辦學理念

在“以制度促規範、以文化積底藴、以特色創品牌、以質量求發展”的辦學思路指引下,學校倡導“一切為了學生的終生髮展奠基”的教育理念,全方位展開德育探索,積極實行新課程改革,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努力實現“高效課堂、實效教研、有效德育”的戰略轉型。學校初中教學質量一直名列長樂市前茅,相繼獲得教學質量先進單位、德育先進單位、優秀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長樂五中已然成為一所人文底藴深厚,教學設施先進,師資力量雄 厚,校風嚴謹篤實的優越學校,學校的辦學能力和辦學水平深受社會各界的讚譽。
“以人為本、以德為先、創新為根、發展為主”是在跨入21世紀的長樂五中確立的辦學理念,倡導“以學生髮展為本”,注重學生個體的培養和特長的發展,不斷深化教育改革,強化學校管理,校風嚴謹,學風優良。學校先後被評為長樂市安全工作先進單位、德育先進單位、鞏固學額先進單位、教科研先進單位、教學質量綜合比率先進單位、暑期青少年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先進基層黨組織﹑紅旗團委等榮譽稱號。學校的辦學能力和辦學水平獲得社會各界的廣泛 認可。團結務實、開拓創新的五中人正:與時進謀發展,五育並舉重素質,繼往開來騰飛。

長樂第五中學學校文化

長樂第五中學辦公理念

辦學理念:一切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
教育教學理念:適合學生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辦學思路:以制度促規範、以文化積底藴、以特色創品牌、 以質量求發展 [6] 

長樂第五中學校風教風學風

校風:厚德 博學 勵志 篤行
教風:愛生 善教 嚴謹 求真
學風:勤德 樂學 善思 好問 [7] 
校歌
作詞:高一樓 陳臘梅
作曲:李傑
校歌創作經費來源:76屆初中和78屆高中同學會

長樂第五中學長樂五中校歌

長樂五中校歌
長樂五中校歌(3張)
啊!啊!啊!閩江入海口,啊!文脈在潭頭,
看五中人意氣風發,意氣風發。
啦啦 啦啦啦 ,啦啦 啦啦啦
閩江入海口,文脈在潭頭。/ 青山育鴻儒,登文道古道忙。
意氣風發,看五中人意氣風發,意氣風發。/ 千年迴盪,聽朱熹理學千年迴盪,千年迴盪。
啊!啊!
莘莘學子,研墨成池。/ 同學少年,鯤鵬之志。
書海盡情暢遊,盡情暢遊。啊!/ 校園揮灑激情,揮灑激情。啊!
求實創新,和諧發展,辛勤老師育棟樑,滿園的桃李報芬芳。 / 厚德博學,勵志篤行,這裏是英才的殿堂,托起東方的旭日。
啊!五中啊!五中,珍藏我們今天的歡笑啊!/ 啊!五中啊!五中,今天我們與你同歡啊!啊!
展望我們明天,明天的輝煌。/ 來日我們是你, 是你的榮光。
來日我們是你 ,是你的榮光。 [2]  [8] 

長樂第五中學所獲榮譽

2021年12月,被福建省教育廳認定為“第一批省級平安校園”。 [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