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長春市科學技術協會

鎖定
長春市科學技術協會簡稱長春市科協,是中共長春市委領導下的人民團體,是全市科技工作者的羣眾組織,是黨和政府聯繫科技工作者的橋樑和紐帶,是推動全市科學技術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中文名
長春市科學技術協會
組織隸屬
長春市委
業務主管
吉林省科協
組織性質
人民團體

長春市科學技術協會發展歷史

初創發展階段(1958~1965)
長春市科學技術協會 長春市科學技術協會
1958年9月,全國科協和全國科普合併,建立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簡稱中國科協)。中國科協成立後,市委決定將長春科聯和長春科普兩個團體合併,建立一個統一的科學技術羣眾團體--長春市科協。
1959年2月,長春市科協第一次代表大會在春誼賓館召開。長春市和長春地區科技工作者、工農革新家257人蔘加大會,大會選出委員73人。選舉唐敖慶為主席,郭力等8人為副主席。
1963年9月,長春市科協第二次代表大會在長春市賓館召開。來自生產、教學、科研和醫療衞生等部門代表233人蔘加,大會總結了市科協4年來的工作,明確其後的任務。大會選舉委員79人,其中常委37人。選舉唐敖慶為主席,李先民等10人為副主席。
曲折停滯階段(1966~1978)
1966年5月開始的“文化大革命”,使科學技術事業蒙受極大的災難。1967年1月,市科協機關被“造反派”奪權停止工作。1968年7月,市科協被撤銷,專職人員集中到學習班搞“鬥批改”。這場浩劫使市科協和各學會停止工作達10年之久。
改革開放階段(1978~1992)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揭開了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序幕。同年3月,市科協恢復工作。之後的12年裏,市科協召開了兩次代表大會,分別選舉唐敖慶、伍卓羣為第三屆和第四屆委員會主席。
這期間,市科協各項活動空前活躍。1980-1987年,組織學術交流活動3471次,交流論文11205篇;市級學會組織迅速發展到72個,擁有會員25000餘名;廠礦科協74個,會員17500餘名;農村鄉、鎮科普協會153個,發展會員21800名;在200多所中小學建立科技輔導員協會或學生活動小組489個。
在1987年召開的市科協第四次代表大會上,市科協提出了以“為我市經濟建設服務,為繁榮科學技術服務,為培養人才服務以及建好‘科技工作者之家’”為核心的“七五”期間主要任務。
市場經濟階段(1992~)
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巡並發表重要講話,為中國走上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道理奠定了思想基礎。同年10月1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會議明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要求全黨抓住機遇,加快發展,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在十四大精神指引下,市科協依託長春科教文化城的雄厚人才底藴,發揮自身組織網絡優勢,圍繞黨政中心工作,投身經濟建設主戰場,形成了蓬勃發展的新局面。科學普及、學術交流、諮詢服務、技改攻關、國際民間科技交流等諸多領域都活躍着“科協人”的身影。
在此後的20年裏,市科協先後召開了第五次、第六次和第七次代表大會,分別選舉王峻山、辛雁榮、孫國慶為主席。
以“中國科協2001年學術年會”、“中國科協2006年海外智力為國服務研討會暨聯席會議”、2007年全國“第五屆博士生學術年會”、2008年“中國科協海智計劃長春工作基地“揭牌、“2010年第五屆世界鹿業大會”、連續五年的“科技傳播行動“、連續五年的農博會科普大集、兩屆長春“十大科技英才”和“百名優秀科技工作者”評選表彰活動等系一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成果為標誌,市科協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與此同時,市科協不斷強化對基層的服務,堅持開展多年的“基層科普行動計劃”、“科普進軍營”活動、“科普大篷車進校園”、博士專家“百鄉行”、“百企行”、“社區行”活動、青少年科技競賽活動等也都取得了豐碩成果。 [1] 

長春市科學技術協會組織結構

長春市科學技術協會領導機構

主 席:孫成軍
副主席(按姓氏筆畫為序):
於化東、王立軍、王利祥、王家騏、馮江、劉曉明、安立佳、孫友宏、李曉玲(女)、何興元(滿族)、宋柏林、孟繁軍、秦貴信、賈平、梁志超、梁國超、蔡卓研 秘書長:蘇興亞
長春市科學技術協會黨組
孫彥鵬 黨組書記
劉曉明 黨組成員 副主席
蔡卓研 黨組成員 副主席

長春市科學技術協會委員會

長春市科學技術協會第八屆委員會委員名單: (共114名,按姓氏筆畫為序)
丁慧東、於化東、於立羣(女)馬健、馬冬巖、文革、王冬、王穎(女)、王立伍、王立軍、王立祥、王佳靜(女)、王卓民、王建偉、王金獅、王彥會、王春陽(女)、王樹賓、王家騏、王桂峯、王道武、王耀民、叢峯、馮江、田洪福、白巖寶(回族)、石連旋、劉軍、劉多、劉鋼、劉斌、劉永江、劉冶平、劉忠毅、劉浩天、劉曉明、劉瑞卿(女、滿族)、劉德卿、呂文發、呂榮賢(女)、孫鵬、孫文武、孫友宏、孫成軍、孫夢謙(女)、安立佳、莊秀麗(女)、許海生、許富東、許顏青、何興元(滿族)、宋柏林、張偉、張麗(女)、張鵬、張紅旗、張學軍、張學建、張明耀、張樹君、張曉昆、張瑞林、李鋭(朝鮮族)、李士軍、李北偉、李華靚、李宏光、李國棟、李曉玲(女)、李曉峯、李豔琴(女)、李雪巖、杜建時、楊志東、楊永剛、楊曉東、肖輝山、蘇春輝、蘇興亞、陳鳳華(女)、陳興海、周強、孟令爽(女)、孟繁軍、孟繁有、羅昕、單瑩瑩(女)、苑吉林、姜明、姜雲壘、段士元、趙剛、趙慶全、趙曉路、郝國榮(女)、夏振強、溪惠鵬(滿族)、欒立明、秦貴信、賈平、郭鐵珊、錢秀紅(女)、高明達、高宗澤、梁士寶、梁志超、梁國超、黃蓓(女)、崔亞新、臧平、臧連生、蔡紅星、蔡卓研、燕德國

長春市科學技術協會常委會

長春市科學技術協會第八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名單: (共57人,按姓氏筆畫為序) 丁慧東、於化東、於立羣(女)、王穎(女)、王立伍、王立軍、王利祥、王佳靜(女)、王金獅、王春陽(女)、王桂峯、王家騏、白巖寶(回族)、馮江、劉軍、劉鋼、劉斌、劉冶平、劉曉明、劉德卿、安立佳、許富東、許海生、許顏青、孫鵬、孫友宏、孫成軍、蘇興亞、杜建時、李北偉、李華靚、李曉玲(女)、楊志東、楊曉東、肖輝山、何興元(滿族)、宋柏林、張偉、張鵬、張樹君、張瑞林、苑吉林、羅昕、孟令爽(女)、孟繁軍、單瑩瑩(女)、趙剛、秦貴信、賈平、錢秀紅(女)、奚惠鵬(滿族)、欒立明、黃蓓(女)、梁志超、梁國超、蔡卓研、燕德國。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