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長德之變

鎖定
長德是一條天皇使用的年號之一,典出揚雄《城門校尉箴》:“唐虞長德,而四海永懷”。然而事與願違,長德元年(995年),大規模的天花病流行不僅令百姓痛苦不堪,也讓朝堂幾乎為之一空,五位以上的官員死了六十餘名,十四名正三位以上的公卿也死了八位。於是,一場權力大洗牌不可避免的發生了,要講清楚這個事件,就必須從一年前開始説起。
中文名
長德之變
結    果
失去了最大的後盾父親藤原道隆
事件起因
藤原伊周跳過比自己年長八歲
事件經過
據史書記載,關白藤原道隆死

長德之變事件起因

正歷五年(994年)八月二十八日,藤原伊周跳過比自己年長八歲的叔父藤原道長等人晉升為內大臣,時年僅二十一歲。毫無疑問,這是他的父親、時任關白的藤原道隆強行提升自己兒子官職的結果。然而,這一專橫跋扈的行為招致以一條天皇生母東三條院詮子(道隆之妹)為首的朝野上下普遍不滿。雖然這一不滿當時並未表面化,但卻已經足以讓這些貴族們對伊周產生排斥心理。藤原實資等就曾經在日後中關白家衰敗時,嘲笑“積惡之家,必定是祖先造孽的報應”。世人對其冷眼相待可見一斑。
長德元年(995年)二月,道隆感到病情日益沉重,於是要求讓嫡男伊周接替自己。三月九日,由伊周擔任內覽的宣旨終於頒下(注1)。然而據説宣命中“關白患病期間”的詞句,令原本指望是“關白病替”的伊周非常不滿。換句話説,一條天皇並沒有同意讓伊周接任關白,而只是讓他在道隆病重期間代行職責而已。伊周流露出對這一決定的不滿,自然會令一條天皇感到不悦。更要命的是伊周才代行父職,就急於表現的在內覽中提出節約令,對於着物裾的長度等細微部分制訂了嚴厲的規定,引起公卿們普遍的不滿。在公卿們看來,長長的裾象徵着權力和威嚴,是他們高貴身份的代表,伊周這毛頭小子未免太惹人厭了。四月五日,伊周獲賜關白的隨身兵仗,然而五天之後,他卻失去了最大的後盾——父親藤原道隆。

長德之變事件經過

據史書記載,關白藤原道隆死於四月十日(死因有酗酒和糖尿病諸説)。當時道隆只有四十三歲,嫡子伊周只有二十二歲。道隆其人,據《枕草子》記載頗為平易近人,雖然不能排除作者清少納言偏袒藤原定子而愛屋及烏的可能,但不及其父藤原兼家老辣卻是可以想見的。與父親兼家讓外孫懷仁親王(即一條天皇)登上皇位後,在自己死前安排好一切讓道隆繼承攝政的穩妥相比,道隆在臨死前才急急忙忙的想讓兒子接手未免太過倉促,而且未能給兒子伊周爭取到有力的支援。雖然這也是難以預料之事,但畢竟給有野心的人留下了可乘之機。
果然,道隆死後一條天皇並沒有讓伊周擔任關白,而是讓道隆的三弟藤原道兼繼承關白之位。比較可信的推斷是道兼受父親兼家授意,成功逼迫花山天皇退位,對於一條天皇即位而言可算是最大的功臣,對哥哥道隆繼承關白一事本就心懷不滿。如今哥哥道隆終於死了,他沒理由再容忍侄子騎在自己頭上。於是,在一條天皇和反感伊周的公卿們的支持下,道兼終於如願以償的在四月二十七日成為關白。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短短十一天後的五月八日,道兼也病死了,世稱“七日關白”(其實在任並不是七日),真是白忙了一場。於是圍繞關白這一權力之巔,一場新的爭奪戰悄然上演。
可以想見,伊周對於搶走自己關白之位的叔父道兼之死是暗自高興的。總該輪到我來做關白了吧?伊周是有理由這麼想的,一來他是藤原兼家的嫡孫;二來一條天皇非常寵愛他的妹妹藤原定子;三來此時朝堂之上已經沒有比他官職更高的人。可是,事實證明他過於盲目樂觀了。
三日後,一條天皇下了由藤原道長擔任文書內覽的宣旨。道長是道隆最小的弟弟、伊周的叔父。比較可信的説法是一條天皇這麼做是迫於生母東三條院詮子之命。十六歲的少年天皇,很難違抗母親的命令。也就是説,藤原詮子站在了弟弟道長一邊,排擠侄子伊周。
一個月後的六月十九日,道長超越伊周晉升為右大臣,成為藤氏長者,名實均在伊周之上。《大鏡》記載伊周曾通過受一條天皇寵愛的妹妹定子,夜闖御殿向一條天皇哭述,求見姑母東三條院詮子。在此之前也曾想攔車求見,但被隨行的道長叱退。由此可見伊周對自己被姑母疏遠深感憂慮。

長德之變事件升級

道長和伊周之間的矛盾隨着氣温的升高而日漸激化,七月二十四日,二人因座位之爭而發生激烈的口角,令全體在座的人都深感恐懼。三日後,伊周的同母弟藤原隆家的隨從與道長的隨從在都城的七條大路發生衝突。八月二日道長的侍從秦久忠據傳被隆家的人殺害。道長決定先發制人,於是開始有了伊周的外祖父從二位高階成忠請陰陽師詛咒道長的傳言。可是,時任檢非違使的惟宗允亮認為沒有足夠的證據是不能逮捕伊周、隆家兄弟的,那樣也不能服眾。老練的道長於是暫時偃旗息鼓,耐心等待着機會。
機會很快就來了。長德二年(996年)不僅是決定伊周兄弟命運的一年,也是後期攝關時代史上頗為重要的一年。已故太政大臣恆德公藤原為光的四女與花山法皇相通,而與藤原為光三女有戀情的藤原伊周誤認為花山法皇橫刀奪愛,於是與弟弟隆家商議之後於一月十六日晚在為光的府邸埋伏,他們的隨從人員放出的箭穿透了法皇的袖子(也有射死了法皇隨從的説法)。
道長苦苦等待的機會終於出現了!道長的反應非常迅速,二十五日在縣召除目時就命令撤去伊周的坐墊(注2),二月十一日在陣定中當着羣臣的面(注3),命頭中將齋信對官吏傳達內大臣伊周與權中納言隆家的罪名。
為了避免和上次那樣,被人垢病證據不足或罪行頗輕,道長又驚心策劃了另外一項罪名,那就是伊周正在詛咒一條天皇的生母東三條院詮子。道長這一招十分狠毒,因為他清楚的知道,獲取詮子的支持才是打倒伊周的關鍵。
對此,伊周、隆家兄弟當然矢口否認,解釋説自己僱請僧人和陰陽師只是在為已經懷孕的中宮定子做安產祈願。孰料這反而更加堅定了道長打擊伊周的決心。道理很簡單,定子要是為一條天皇生下了第一位皇子,那麼難保伊周今後不會以外戚的身份執掌大權。於是,四月一日,就有伊周前去祈願的法琳寺僧人密報伊周並不是在為中宮祈禱,而是要求行大元帥法。所謂大元帥法,是法琳寺相傳的真言密教的秘法,奉大元帥明王增強國王之力威服國賊,是不允許臣子舉行的法事。當然,這告密的僧人,就是道長一手安排的。
有了箭射花山法皇、詛咒東三條院、私行大元帥法這三大罪狀,四月二十四日,道長終於採取行動,內大臣伊周貶為大宰權帥,權中納言隆家貶為出雲權守,他們的同父異母兄弟以及外戚高階家,也紛紛被降職。
此時有孕在身的中宮定子正住在二條北宮,左衞門權佐、檢非違使惟宗允亮向伊周傳達了流刑的宣命。憤怒的伊周假稱重病,拒不出發。他與妹妹定子片刻不離,對反覆頒下的敕命拒不執行,局勢就這樣呈現膠着狀態。五月一日早朝,朝廷終於頒下宣旨允許進入中宮御所搜捕。據説檢非違使率領的武士毀壞御所的門户闖入之後,中宮定子悲憤不已而落髮,隨從悲泣的聲音令很多人心生不忍。當時被捕的只有隆家,府邸中沒有找到伊周。拷問隨從得知伊周可能逃往愛宕山,於是搜捕的範圍擴大到了都城的郊外。《榮華物語》中詳細記載了此次事件的經過。
三天後僧人打扮的伊周自首。相傳伊周並不是要逃跑,而是去了春日大社(奈良縣奈良市公園內的神社,供奉着藤原氏的氏神)和木幡(京都府宇治市)父親道隆的墓地。伊周去參拜春日大社和父親道隆的墳墓,無疑是在哭訴自己的冤屈。
五月十五日,將伊周流放到播磨,隆家流放到但馬的詔書頒下,伊周的母親高階貴子受此打擊一病不起。十月初,伊周牽掛得病的母親秘密進京,藏匿於中宮御所。由於平孝義的告密同月十一日被捕,重新被送往大宰府。十月末,貴子死去。自此,伊周兄弟被排斥於中央政權之外,雖然第二年就被赦免,但此時道長的權勢已經穩固,伊周兄弟失去了執掌權柄的機會。
這就是發生在長德年間的一次政局大動盪,以道長的最終勝利而告終,史稱“長德之變”。道長就此確立了自己藤氏長者的地位,也令藤原家的繁華達到了頂峯,這些都是後話,這裏就不多説了。

長德之變總結

綜觀整個事件,其實勝負是不難預料的。伊周雖然有很多有利的條件,但年輕人的浮躁和不成熟成了致命的弱點。相比之下,年長八歲的道長卻老練得多,爭取了一條天皇的生母、自己的姐姐東三條院詮子的支持,自始至終牢牢把握着主動權。與年少氣盛的伊周不同,道長善於忍耐和等待時機,懂得適時的妥協以換取更多的支持,這一點在後來表現的更加明顯,比如在人們普遍同情定子、伊周的時候給予表面上的寬恕,在自己的長女彰子尚未成年時允許藤原顯光之女元子和藤原公季之女義子入內等等。事實上,從伊周不先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就貿然對花山法皇採取行動這一點上來看,雖然是公認的精通漢學之人,而骨子裏其實還只是一個紈絝子弟而已。

長德之變官員信息

附:正三位以上公卿一覽表(995年)
官職 官位 氏名 年齡
關白 正二位 藤原道隆 四十三歲
左大臣 正二位 源重信 七十四歲
右大臣 正二位 藤原道兼 三十五歲
內大臣 正三位 藤原伊周 二十二歲
大納言 正二位 藤原朝光 四十五歲
大納言 正二位 藤原濟時 五十五歲
權大納言 從二位 藤原道長 三十歲
權大納言 正三位 藤原道賴 二十五歲
中納言 從二位 藤原顯光 六十一歲
中納言 從二位 源保光 七十二歲
中納言 正三位 藤原公季 三十九歲
權中納言 正三位 源伊陟 五十九歲
權中納言 正三位 源時中 五十四歲
權中納言 正三位 藤原懷忠 六十一歲
紅色的代表當年死亡,一年之內十四位公卿竟然死了八個,朝堂為之一空。
(注1)內覽:可以先看進呈給天皇的一切文書的役職,一般由攝政、關白擔任,也有少數不是攝政、關白的左大臣、右大臣、內大臣,以及納言級的人擔任此職的特例。
(注2)縣召除目:縣指地方上,除指除去前官,目指認可新官。
(注3)陣定:是平安時代的朝議形式之一。左右近衞府的陣中設定公卿的座位,大臣以下出席,討論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