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長延堡街道

鎖定
長延堡街道,隸屬於陝西省西安市雁塔區,地處雁塔區南部。東鄰曲江新區,南與長安區接壤,西靠電子城街道,北依小寨路街道,總面積17.6平方千米。 [1] 
長延堡街道屬南部文教區,有陝西師範大學西北政法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等院校。古蹟有唐天壇、長安城明德門遺址和元代楊武莊公居址及墓羣。西安市城南的標誌建築——陝西廣播電視塔就坐落在地區的長安南路上。
截至2023年,長延堡街道下轄47個村(居),其中:42個社區、5個行政村 [9]  。2011年,長延堡街道人口13.94萬人 [1]  。2019年,長延堡街道財政税收21584萬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47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4.21億元;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13.58億元。 [3] 
中文名
長延堡街道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陝西省西安市雁塔區
地理位置
雁塔區南部
面    積
17.6 km²
下轄地區
42個社區、5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明德一路7號
電話區號
029
郵政編碼
710065
車牌代碼
陝A
人    口
13.94萬人(2011年)

長延堡街道歷史沿革

長延堡街道地名由來

以轄區內長延堡得名。 [1] 

長延堡街道建置沿革

1949年,屬西安市第九區。
1956年3月,設長延堡鄉,屬雁塔區。
1958年9月,成立東方紅公社。
1960年4月,更名小寨公社。
1966年,又改名東方紅公社。
1972年5月,複名小寨公社。
1984年9月,復設長延堡鄉。
1988年7月,改設街道。 [1] 
長延堡街道電子地圖 長延堡街道電子地圖

長延堡街道行政區劃

長延堡街道區劃沿革

1996年,長延堡街道轄楊家村、瑞和、西八里、東八里、東三爻、瓦衚衕等6個社區和陝西師大、東風儀表廠、石油學院、市結核病院、省實驗磚瓦廠、五二一醫院、西北政法學院、西安外語學院、省化工學院、省第二汽車運輸公司、西安磚瓦研究所、市傳染病院、西安植物園13個家委會及瓦衚衕、西三爻、南窯、新小寨、東三爻、東三多堡、南寨子、北寨子、西三爻、潘家莊、西姜、南姜、東姜、長延堡、楊家、沙乎沱、西八里、廟坡頭、東八里19個行政村。
截至2011年末,長延堡街道轄陝西師大、石油學院、政法、外院、西八里、兵工、師大、瑞禾、東儀、青松路、翠華南路、電視塔、天壇路、軍幹所、東八里、西八里、航天六院、世家星城、華城、東三爻20個社區,長延堡、東八里、西八里、楊家、東三爻、東三爻堡、西三爻、西三爻堡、新小寨、南窯、瓦衚衕、東姜、西姜、南姜、南寨子、北寨子、沙滹沱、潘家莊、廟坡頭19個行政村;下設10個村民小組。 [1] 
截至2020年6月,長延堡街道下轄34個村(居),其中:26個社區、8個行政村 [2] 

長延堡街道區劃現狀

截至2023年,長延堡街道下轄47個村(居),其中:42個社區、5個行政村 [9]  。辦事處駐明德一路7號。 [1]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610113003001
航天六院社區
610113003002
陝師大社區
610113003003
西安外國語大學社區
610113003004
西北政法學院社區
610113003005
西安石油大學社區
610113003006
東儀社區
610113003007
青松路社區
610113003009
西八里社區
610113003010
兵工社區
610113003012
電視塔社區
610113003013
天壇路社區
610113003014
長安南路軍幹所社區
610113003015
瑞禾村社區
610113003016
東八里社區
610113003017
明德門南片社區
610113003018
明德門北區社區
610113003019
三興鑫苑社區
610113003020
長豐園社區
610113003021
世家星城社區
610113003026
廟坡頭村社區
610113003027
華城社區
610113003028
新東八里社區
610113003029
紫郡長安社區
610113003030
楊家村社區居民委員會
610113003032
瓦衚衕社區居民委員會
610113003033
匯銘社區
610113003034
昌明西路社區
610113003035
農林巷社區
610113003036
華城萬象社區
610113003037
軍警路社區
610113003038
新時代社區
610113003039
電視台南社區
610113003040
融尚社區
610113003041
恆豐社區
610113003042
星城映月社區
610113003043
東儀路南社區
610113003044
鑫泰園社區
610113003045
紫郡長安北社區
610113003046
東泰社區
610113003047
長延堡村社區
610113003048
南窯社區
610113003049
東三爻堡社區
610113003207
潘家莊村委會
610113003210
西八里村委會
610113003211
沙乎沱村委會
610113003215
新小寨村委會
610113003217
東三爻村委會

長延堡街道地理環境

長延堡街道地處陝西省西安市雁塔區南部。東鄰曲江新區,南與長安區接壤,西靠電子城街道,北依小寨路街道。轄區東西最大距離4.3千米,南北最大距離4.5千米,總面積17.6平方千米。距區人民政府3千米。 [1] 

長延堡街道人口

截至2011年末,長延堡街道轄區總人口13.94萬人,城鎮化率100%。另外有流動人口16.06萬人。總人口以漢族為主,達12.85萬人,佔92.16%;其他少數民族10932人,佔7.84%。2011年,長延堡街道人口出生率9.8‰,人口死亡率3.9‰,人口自然增長率5.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7923人。 [1] 

長延堡街道經濟

長延堡街道綜述

2011年,長延堡街道財政總收入3億元,比上年增長34%。從各主要税種看,完成營業税2.6億元,增值税0.7億元,企業所得税390萬元,個人所得税94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53.8%、28.8%、21.9%、21.4%。 [1] 
2019年,長延堡街道財政税收21584萬元,完成全年任務的101.42%;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47億元,完成全年任務的110.37%;固定資產投資14.21億元;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13.58億元;建築業總產值25.34億元;規模以上服務業完成營業收入8.4億元;規上文化企業完成5.96億元;實際引進內資15.6億元,完成全年任務的120%;實際引進外資9萬美元。 [3] 

長延堡街道第二產業

2011年,長延堡街道工業總產值達到2.8億元,比上年增長1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家,職工392人,有工業園區1個。 [1] 

長延堡街道第三產業

2011年,長延堡街道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30.5億元,比上年增長26.3%。 [1] 

長延堡街道交通

長延堡街道境內地鐵2號線通勤。G30過境,主幹道有長安路、朱雀大街、南三環、東儀路、電子正街、丈八東路、雁展路、翠華路等。
長延堡街道地形圖 長延堡街道地形圖

長延堡街道社會事業

長延堡街道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長延堡街道幼兒園27所,在園幼兒5200多人,專任教師600人;小學13所,在校生10402人,專任教師659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8%;中學8所,在校生5854人,專任教師509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8.7%。轄區內普通高等院校4所,有陝西師範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西北政法大學、西安石油大學4所重點知名高校,其中,教育部直屬高校1所,省屬高校3所,在校普通高等教育學生7萬餘人,其中研究生14500餘人,本科生55000餘人,專任教師4200餘人,擁有博士點120個,兩院院士3人,國家級工程實驗室2個。成人繼續教育及網絡教育生85000餘人。 [1] 

長延堡街道體育事業

2011年,長延堡街道100%的社區和50%的村都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15.6%。 [1] 

長延堡街道衞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長延堡街道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4個,其中三級乙等專科醫院兩所分別是西安市傳染病醫院和西安市結核病醫院。二級甲等醫院一所為兵器工業部第521醫院,以及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病牀168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5.6張,固定資產總值2200餘萬元,專業衞生人員1600餘人,其中執業醫生761人,註冊護士850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衞生技術人員5.6人、執業(助理)醫師2.5人、註冊護士2.8人,2011年,長延堡街道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8.54萬人次。2011年,長延堡街道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56萬人,參合率98%。 [1] 

長延堡街道社會保障

2011年,長延堡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728户,人數1570人,支出362萬元,比上年增長13.2%,月人均192元,比上年增長14.8%;城市醫療救助38人次。農村最低生活保障52户,人數114人,支出26萬元,比上年增長13%,月人均190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人,支出0.36萬元;農村醫療救助3人次;農村臨時救濟1人次,支出0.1萬元。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37人,接收無軍籍職工80人。社區服務設施7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站15個,社區日間照料牀位42張。2011年新增就業崗位800多個,全辦共實現新增就業3436人,有910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230人,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5649人。辦理街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手續30000餘人,其中為失地農民2600餘人辦理居民醫療保險;為符合辦理被徵地農民養老保險的400餘名失地農民辦理了養老保險參保手續。 [1] 

長延堡街道歷史文化

長延堡街道隋唐天壇

隋唐天壇位於唐長安外廓城明德門外道東1千米處,今長延堡村東,陝西師範大學南側,是古都西安僅存的較完好的皇家建築遺址之一。天壇始建於隋文帝開皇十年(590年),已有1400多年曆史。從隋初到唐末,圜丘沿用了314年。隋朝2位皇帝和唐代19位皇帝(除順宗、哀宗外)均在此處進行過祭天的禮儀。這裏曾是國家至高無上的禮儀重地,是古人與天相接的地方,是中國保留下來的唯一一處早於清代的圜丘遺址。
古代信奉“天圓地方”學説,壇為圓形,又稱圓丘,為封建帝王祭天之用。唐天壇是在隋天壇舊址上重建而成的,壇底部直徑54米,共4層,每層高1.5—2.3米不等,每層圓壇都設有十二陛(即上壇的階道),呈十二辰均勻分佈於圓壇四周。這可能是反映天上的十二個方位。唐代文獻是以十二辰稱呼陛的,即子陛、醜陛、寅陛、卯陛、辰陛、巳陛、午陛、未陛、申陛、酉陛、戌陛、亥陛,子、午、卯、酉陛又稱北、南、東、西陛。發掘表明,午陛(南陛)比其它十一陛要寬,應為皇帝登壇的階道。
唐代圜丘的築造方式很特別:整個壇體沒有一磚一石。全部素土夯築,台壁和枱面均用黃泥抹平,所有外露部分又都抹上了一層和有穀殼、秸稈的白灰面,白灰面厚0.4—1.1釐米,外觀潔白神聖、質樸大方。自上而下,頂層面徑20米,設昊天上帝之神座;三層徑29米,設黃、青、赤、白、黑五方天帝與日、月七個神座;二層徑40米,設北辰、北斗、天一、太一、紫微五星及以下官五十五星座;一層徑54米,設二十八宿及以下官一百三十五星座。外壝(wěi,祭壇四周的矮牆)設眾星三百六十座。按唐制規定,每年正月上辛、孟夏和冬至,皇帝率文武官員在此祭天。新皇帝登基也要來此祭祀。 [4] 
隋唐天壇比北京明清天壇早1000多年,和北京的天壇相比,西安的唐天壇更具有價值,北京天壇只有5.4米高,西安天壇高8米,北京天壇只在四面有台階,西安天壇12面都有台階,更符合周禮禮治。隋唐帝王包括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武則天、唐玄宗等二十位皇帝登壇祭天,被譽為“天下第一罈”。

長延堡街道圜丘遺址

隋唐圜丘有着1400多年的歷史,被譽為“中華第一罈”,為中國已知的現存最早的皇帝祭天禮儀建築,是皇帝祭天活動的禮儀建築,位於唐長安城郭城正南門明德門遺址以東約950米。
1999年春,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工作隊發掘出土了圜丘遺址,使這座千年天壇遺址重見天日。考古發掘資料表明,遺址高約8米,為4層素土夯築圓壇,表面塗白灰。底層直徑約54米,第2層約40米,第3層約29米,頂層約20米,各層層高1.5米至2.3米不等。
2003年至2004年,西安市文物局組織實施了保護工程。西安市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處處長唐龍介紹,現在看到的地面是在原有遺址上加了1米高的黃土覆蓋層,形成一個保護層,它的形制是完全按照當時考古發現的天壇的形制和結構來複原的。 [8] 
2013年5月3日,圜丘遺址被國務院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 

長延堡街道明德門

明德門是隋唐京師長安城郭城的正南門,亦是隋唐長安國門。
根據考古發掘,明德門為五門洞“天子五門道”,明德門和長安城皇城門朱雀門、大明宮丹鳳門一樣是都城建制的最高等級五門道,是名副其實的“隋唐第一門”。
明德門始建於隋開皇二年(582年),唐永徽五年(654年)重建,與皇城朱雀門,宮城承天門構成長安城南北中軸線。

長延堡街道風景名勝

長延堡街道西安電視塔

西安電視塔又稱陝西廣播電視塔,位於西安鐘樓、南門中軸線南端長安南路南端,與大、小雁塔三角相望,整個塔體為八角形,塔樓似一盞宮燈。該塔於1984年5月動工興建,1987年竣工使用,總面積4萬多平方米,承擔中央台一套、陝台二套、教育台、陝廣播台調頻立體聲等電視與廣播節目的發射任務,是全省廣播電視節目發射傳輸中心。塔樓上建有觀光廳、旋轉廳。登塔遙望,古城風貌盡收眼底,成為西安市一大觀光景點。西安電視塔改造後的塔樓和塔座將成為玻璃幕牆,整體形狀呈藍寶石狀,塔體為銀灰色氟碳漆,並變8稜為16稜,成為集廣播電視發射和旅遊觀光為一體的綜合性高塔。是中國唯一一座多稜角電視塔,也是建成最早的混凝土電視轉播塔。

長延堡街道西安植物園

陝西省西安植物園始建於1959年,由中國科學院在中國西北地區建設的第一個植物園,也是解放後全國重點建設的八大植物園之一。
陝西省西安植物園原址位於西安市大雁塔旁,佔地面積20公頃,收集保存植物3400餘種,保存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植物70餘種。2011年,經陝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西安植物園在原址保留12公頃外,在西安曲江新區徵地43公頃建設西安植物園新園區,並列入陝西省和西安市重點項目。新園區建設了獨具三秦特色的秦嶺園、絲綢之路園、華山岩石園、遺忘園、系統園、薔薇園、百卉園、水景園、兒童園、本草園等11個專類園,收集保藏植物達到4000餘種(含品種)。同時,新區還開發建設了植物信息檔案數據庫、地面定位的GIS平台、覆蓋園區的互聯網+數字植物園系統、導覽系統、IBEACON信息推送系統,將植物的來源、類別、生態習性以及用途、文化等信息與科研、科普互動有機結合。新園區一期已建成並於2016年10月1日面向公眾開放。

長延堡街道陝西自然博物館

陝西自然博物館是AAAA級景區 [6]  ,位於西安市長安南路舟形環島之上,北望鐘鼓樓,南眺終南山。場館建築如日似月,環境優雅、交通便捷。2008年1月5日開館。
場館建築以電視塔為對稱點,有肯尼斯·貝林館、自然兩大展館,兩展館分別呈玻璃球和月牙形,猶如“日”和“月”,藴含“日月同輝”,2萬餘件標本在此安家。陝西自然博物館通過近5.4億年的標本與歷史對話、與自然和科學對話,敍述人與自然的故事。館內有地質萬象、古生物長廊、昆蟲王國、神奇秦嶺、生命之光,穹幕影院、勇敢者通道及觀景平台。各展廳及館區展示了大量遠古化石,陳列着“四大國寶”及血雉、金雕、獨葉草、珙桐、紅豆杉等一大批珍稀動植物標本,設有“鳥語林”、大型古生物展示台、魚池景觀、仿真馬門溪龍、霸王龍、百餘種植物等室外景觀,闡釋自然現象,弘揚科學精神。展示方式力求新穎互動、追求寓教於樂、寓教於趣,是廣大青少年和遊客學習自然發展史,親近自然的樂園。 [5] 
陝西自然博物館 陝西自然博物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