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長孫平

鎖定
長孫平,字處均,河南洛陽人,鮮卑族。北周到隋朝官員,柱國長孫儉之子。 [2] 
少有才幹,頗覽書記,起家衞王(宇文直)侍讀。建德元年(572年),拜開府儀同三司、樂部下大夫。大成元年(579年),出任東京少司寇。楊堅擔任丞相後,授揚州總管。
隋文帝開皇二年(582年),拜度支尚書,修建義倉,以備荒年,轉工部尚書。出使突厥,諭令達頭可汗、都藍可汗和解。 [2]  ,歷任汴、許、見、相州刺史,具有善政,在州數年,坐事免職。憑藉鎮守淮南之功,位進大將軍,拜太常卿、吏部尚書事。仁壽年間(601-604年),長孫平去世,諡號為康。 [2] 
處均
所處時代
隋朝(年號開皇)
民族族羣
河南洛陽人
出生地
河南洛陽
本    名
長孫平
父    親
長孫儉

長孫平人物生平

《隋書·長孫平傳》記載:
長孫平,字處均,河南洛陽人。美容儀,有器幹,頗覽書記。仕北周,釋褐衞王侍讀。周武帝見逼於宇文護,謀與衞王誅之,王前後常使長孫平往來通意於帝。宇文護護伏誅,拜開府、樂部下大夫。周宣帝即位,置東京官屬,以為小司寇,與小宗伯趙芬分掌六府。楊堅龍潛時,情好款洽,及為丞相,恩禮彌厚。尉遲迥、王謙司馬消難並稱兵內侮,楊堅深以淮南為意。時賀若弼鎮守壽陽,楊堅恐其懷有二心,遣長孫平馳驛往代之。賀若弼果然不從,長孫平指揮壯士抓捕賀若弼,解送於京師。
開皇三年,拜度支尚書。長孫平見天下州縣多罹水旱,百姓不給,奏令民間每秋家出粟麥一石已下,貧富差等,儲之閭巷,以備凶年,各曰義倉。因上書曰:“臣聞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命,勸農重谷,先王令軌。古者三年耕而餘一年之積,九年作而有三年之儲,雖水旱為災,而民無菜色,皆由勸導有方,蓄積先備者也。去年亢陽,關右飢餒,陛下運山東之粟,置常平之官,開發倉廩,普加賑賜,大德鴻恩,可謂至矣。然經國之道,義資遠算,請勒諸州刺史、縣令,以勸農積穀為務。“皇上深為嘉納。自是州里豐衍,民多賴焉。
後數載,轉工部尚書,名為稱職。時有人告大都督邴紹非毀朝廷為憒憒者。皇上怒,將斬之。長孫平進諫曰:“川澤納污,所以成其深;山嶽藏疾,所以就其大。臣不勝至願,願陛下弘山海之量,茂寬裕之德。鄙諺曰:不痴不聾,未堪作大家翁。此言雖小,可以喻大。邴紹之言,不應聞奏,陛下又復誅之,臣恐百代之後,有虧聖德”。皇上於是赦邴紹,下敕羣臣,誹謗之罪勿復以聞。
其後,突厥達頭可汗都藍可汗相攻,各遣使請授。上使長孫平持節宣諭,令其和解,賜縑三百匹,良馬一匹而遣之。長孫平行至突厥,為陳利害,遂各解兵。可汗贈馬二百匹。及還,長孫平進所得馬,皇上盡以賜之。未幾,遇譴,以尚書檢校汴州事。歲餘,出除汴州刺史,其後歷許、貝二州,俱有善政。鄴都俗薄,舊號難治,前後刺史多不稱職。朝廷以平所在善稱,轉相州刺史。甚有能名。在州數年,會正月十五日,百姓大戲,畫衣裳為鍪甲之象,上怒而免之。俄而,念鎮淮南時事,進位大將軍,拜太常卿,判吏部尚書事。仁壽中,卒官,諡號為康。

長孫平主要成就

長孫平接管壽州

北周末期,長孫平與楊堅同朝為官。當時,北周已處於滅亡前期,皇帝柔弱,官吏貪婪,民不聊生。他和楊堅常常對政局發表意見,説:“時日曷喪,予及汝偕亡。”老百姓已盼望北周這個“太陽”落山了,我們該如何?
此時,淮河以南地區,發生叛亂事件,而鎮守壽陽(今安徽壽陽)的大將賀若弼不積極平叛,且對楊堅為相不滿。賀若弼性格剛強,狂悖而傲慢,認為天下無人可超過自己。楊堅對他極為不滿,就派長孫平赴壽州,宣佈撤銷其刺史、駐軍統領的職務。
長孫平接到授命後便立刻出發了,到壽州宣佈楊堅的命令,不料賀大怒,將命令撒碎,大喊:“楊堅並非皇帝,無權撤我的職!”長孫平當即命令手下將賀捆綁,押赴京城長安,交楊堅處置。賀若弼乃將門虎子,人脈極盛,捆綁此人很可能引來殺身之禍,但長孫平不畏強權,盡職盡責,令人敬佩。

長孫平安民有方

楊堅稱帝建立隋朝後,將長孫平調任度支尚書。這一官職負責國家的財政管理,責任重大。
隋文帝開皇二年(公元582年),全國不少地方遭受水旱災害,山東、河北一帶尤為嚴重。百姓缺糧,餓殍遍野。長孫平下令開倉救濟,但倉儲太少,不足以解災民之需。他一方面從別省調糧,令地方官員深入農户,進行調查、協調,並要求他們親自耕種,化解矛盾;另一方面,他倡導興修水利,加強對各省河流的治理。經過他的努力,隋初全國安定,避免了動亂。
幾年之後,長孫平調任工部尚書。這個職務主管城建及維修等重大建設項目。他大力支持大建築師宇文愷的工作,修長安舊城、建陵園、引水入長安、建大明空……使長安成為世界最大的都市。

長孫平仗義執言

長孫平在工部尚書任上時,朝中發生一件大事:大都督邴紹惡言攻擊朝廷,説朝廷用人唯親,胡亂作為,勞民傷財,如此下去,國去必不長久。這些話傳到楊堅那裏,他勃然大怒,下旨將邴紹逮捕,並決定殺掉。
消息傳到了長孫平耳朵裏,他急忙對文帝説:“邴紹的話,只是別人傳言,並無真憑實據,如此定罪,是否草率?他心直口快,但對陛下忠心。”説到這裏,他話鋒一轉:“山嶽藏疾,所以成其大;川澤納污,所以成其深……臣不勝志願,願陛下山海之量,茂寬裕之德……邴紹之言不應聞奏,陛下又復誅之,恐百代之後,有虧聖德。”文帝聽了這番話,認為有理,下旨放了邴紹,並説,“今後有關誹謗朝廷的話,不必上報,也不再追究”。此後,長孫平在朝廷中威望更高了。

長孫平調解突厥

突厥族本已歸順隋朝,邊境也安定了幾年,不料,這個族中的兩個頭目——達頭可汗和都茲可汗產生分歧,兩方準備兵戎相見,這對突厥和隋朝均不利。文帝派長孫平去調解。長孫平到突厥後,分別接見了這兩個頭目,勸他們以和為貴。同時,他還陳述利害得失,並表明隋朝的態度:決不袖手旁觀,姑息肇事者。如此恩威並舉,兩可汗終於欣然和解,並送給長孫平絹100匹,以示感謝。

長孫平治理相州

晚年的長孫平被派往相州。此地民風不好,長孫平常常深入民間,敦促百姓勤於耕耘,勸解鄉里要互相關愛。由於生產的發展,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因經濟小事產生的糾紛少了,淳樸的鄉風逐漸形成。 [1] 

長孫平人物評價

果敢有謀,善於經營,納諫如流。

長孫平親屬成員

父親:長孫儉,北周柱國。
兒子:長孫師孝,渤海主簿,為王世充所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