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伏誅

鎖定
伏誅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fú zhū,釋義指犯罪者被法律懲罰,處以死刑。
中文名
伏誅
出    自
《戰國策·秦策三》
涵    義
指壞人被法律懲罰而受到死刑
拼    音
fú zhū

目錄

伏誅解釋

被處死。

伏誅出處

《戰國策·秦策三》:“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於前,而明日伏誅於後,然臣弗敢畏也。”
《史記·淮南衡山列傳》:“淮南王安甚大逆無道,謀反明白,當伏誅。”
《資治通鑑·後唐明宗天成元年》:“魏王繼岌軍還武連,遇敕使,諭以朱友謙已伏誅。”
大宋宣和遺事.利集》:“蔡脩亦以復辟之謗伏誅。童貫初貶惡州居住,量移郴州。”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回:何進謀反,已伏誅矣!其餘脅從,盡皆赦宥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鍾生》:“過數日,相傳罪人已得,伏誅訖。夫妻相慶。”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