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長城雁門關段

鎖定
長城雁門關段,又名西陘關,是明代長城的重要關隘之一。與寧武關、偏頭關合稱內三關。據清乾隆《寧武府志》載,舊關在雁門山上,明洪武七年(1374年)移至現址。明萬曆二十五年(1579年)、清同治六年(1867年)重修,現存雁門關為明代所築 [1] 
2001年6月,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長城雁門關段
地理位置
代縣城北20公里白草口雁門關村 [1] 
所處時代
[1] 

長城雁門關段遺址簡介

長城雁門關段,位於代縣雁門關鄉白草口村東3000米,由山陰縣新廣武向西南,進入代縣境,起點為雁門關鄉白草口村東3000米,止點為白草口村西北1500米處 [4] 

長城雁門關段建造特點

雁門關關城,周長1公里餘,由關城、甕城、圍城三大部分組成。牆高10米,石座磚身,內為夯土,開門三重,即東門、西門、小北門。東門即天險門,石座磚券,額匾書刻“天險”二字,門上有樓,為雁樓。面闊五間,進深四間,重檐歇山頂。牆垣設垛口,門洞內原有板門一道,青石板鋪路。雁門樓是駐守官兵巡察、瞭望、休息的場所 [1] 
雁門關堡,位於代縣雁門關雁門關村中。平面呈不規則形,南北寬約200米,東西長約500米,現存東牆殘長約200米,
西牆殘長約250米,南牆殘長約300米,北牆殘長約50米。基寬4.5~5米,頂寬0.5~3米,殘高0.5~6米。牆體為土、石、磚混築,外側包磚。有東、北二座城門,東城門磚券頂,拱內側高4.4米,外側高約5.2米,門道內側寬約3.4米,外側寬約4.5米,進深21米。包磚、基石俱存,南門額書“天險”二字。北門磚券頂,拱內側高約5米,外側高約4.2米,門道寬約3.3米,進深約21米,包磚、基石俱存,門額書“地利”二字。北城門外設一甕城,東北向開一城門洞,殘存部分東牆,其餘牆體無存。雁門關關城內現無人居住。屬明代遺存。

長城雁門關段保護範圍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