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長垌鄉

鎖定
長垌鄉,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金秀瑤族自治縣,地處金秀瑤族自治縣西南部,東接羅香鄉,南連六巷鄉,西鄰象州縣中平鎮,北靠金秀鎮 [2]  區域面積196.52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5686人。 [1] 
明、清時期,長垌隸屬柳州府象縣。1958年8月,改為長垌幸福公社。1962年8月,恢復長垌區。1968年12月,改為長垌公社。1984年10月,改為長垌鄉人民政府。 [2]  截至2020年6月,長垌鄉下轄7個行政村。 [3] 
2019年,長垌鄉有工業企業7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個。 [1] 
中文名
長垌鄉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金秀瑤族自治縣
地理位置
金秀瑤族自治縣西南部
面    積
196.52 km²
下轄地區
7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長垌村12號
電話區號
0772
郵政編碼
545705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桂G
人    口
5686人(2019年户籍人口)

長垌鄉歷史沿革

明、清時期,長垌隸屬柳州府象縣。
清宣統元年(1909年),金秀大瑤山設4個瑤團,長垌系滴水團。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屬象縣下轄的東北鄉,屬象縣與金秀設治局雙重管轄。
1949年10月,國民黨金秀設治局遷駐東北鄉長垌屯。
1951年10月,象縣在長垌設區,為第八區,又稱東北自治區。
1952年5月,大瑤山瑤族自治區(縣級)成立,劃歸金秀大瑤山管轄。
1958年8月,改為長垌幸福公社。
1962年8月,恢復長垌區。
1968年12月,改為長垌公社。
1984年10月,改為長垌鄉人民政府。 [2] 

長垌鄉行政區劃

2011年末,長垌鄉轄長垌、平道、道江、桂田、滴水、平孟、鎮衝7個村民委員會;下設58個村民小組。 [2] 
截至2020年6月,長垌鄉下轄7個行政村。 [3]  鄉人民政府駐長垌村12號。 [2] 
統計用區劃代碼
城鄉分類代碼
名稱
451324203200
210
長垌村
451324203201
220
平道村
451324203202
220
鎮衝村
451324203203
220
滴水村
451324203204
220
桂田村
451324203205
220
道江村
451324203206
220
平孟村

長垌鄉地理環境

長垌鄉位置境域

長垌鄉地處金秀瑤族自治縣西南部,東接羅香鄉,南連六巷鄉,西鄰象州縣中平鎮,北靠金秀鎮 [2]  區域面積196.52平方千米。 [1] 

長垌鄉地形地貌

長垌鄉屬半石山地區,地勢東高西低,地形呈四周高山區,中部小盆地,丹霞地貌。主要山脈有聖堂山,羅漢山等,境內最高點位於平孟村聖堂山頂,海拔1979米;境內最低點位於平道村金秀河口處,海拔249米。 [2] 

長垌鄉氣候

長垌鄉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氣候温和,年平均氣温17℃,1月平均氣温8℃,7月平均氣温20℃,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660毫米。降雨集中在6~7月。無霜期年均32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020小時。 [2] 

長垌鄉水文

長垌鄉境內河道屬於珠江流域源頭,主要河道有滴水河、金秀河。最大河流滴水河,源於金秀老山,流經金秀鎮、羅香鄉、長坷鄉和象州縣羅秀鄉匯入柳江河。長60.5千米,流域面積281.6平方千米,平均流量9.56立方米/秒。 [2] 

長垌鄉自然災害

長垌鄉主要自然災害有暴雨、大風、霜凍、冰雹、山體滑坡、泥石流等。暴雨、冰雹等災害年均發生3~5次,主要發生在6~8月。最嚴重的一次暴雨災害發生在2005年6月,特大暴雨致使山體滑坡、泥石流,造成民房倒塌26間,地質災害危房搬遷67户,緊急轉移安置671人,受災人口4860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6200多畝,直接經濟損失3100多萬元。 [2] 

長垌鄉自然資源

長垌鄉境內主要礦藏資源有花崗岩、鐵、重晶石、銅、石英和稀土礦等。其中花崗岩已探明儲量為320萬立方米;鐵礦已探明儲量約為11萬噸。 [2] 

長垌鄉人口

2011年末,長垌鄉轄區總人口5239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33人,城鎮化率4.45%;另有流動人口840人。總人口中,男性2777人,佔53%;女性2462人,佔47%;14歲以下733人,佔14%;15~64歲3876人,佔74%;65歲以上630人,佔12%。總人口中,以瑤族為主,達3472人,佔66.27%。2011年,人口出生率11.01‰,人口死亡率5.88‰,人口自然增長率5.13‰。 [2] 
截至2019年末,長垌鄉户籍人口5686人。 [1] 

長垌鄉經濟

長垌鄉綜述

2011年,長垌鄉財政總收入1396萬元,比上年增長2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59萬元,比上年增長50%。 [2] 
2019年,長垌鄉有工業企業7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個。 [1] 

長垌鄉農業

2011年末,長垌鄉有耕地面積9755畝,人均1.69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2200萬元,比上年增長10%,農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17.5%,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055噸,人均182.5千克。其他經濟作物有玉米、紅薯、八角、生薑、甜茶葉、茶葉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等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2750頭,年末存欄1355頭;家禽飼養量16247羽,上市家禽12086羽。畜牧業總產值1200萬元,佔農業總產值的54.55%。 [2] 
截至2011年末,長垌鄉累計造林8426萬畝,其中防護林6241畝,大紅八角年產量800噸,經濟林2185畝,森林覆蓋率89%。 [2] 

長垌鄉工業

長垌鄉有木材加工廠2家,花崗岩採石、加工廠1家,水電站1個,共有從業人員60多人。2011年,工業總產值600萬元。 [2] 

長垌鄉商業

截至2011年,長垌鄉有個體工商户67户,從業人員90人;有集貿市場1個,年貿易總額3000萬元。 [2] 

長垌鄉金融

截至2011年末,長垌鄉信用社各類存款餘額2825萬元,比上年增長10%,人均儲蓄5300元;各項貸款餘額1200萬元,比上年增長11%。 [2] 

長垌鄉社會事業

長垌鄉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長垌鄉有鄉級中心小學1所,村級小學3所,在校生420人,專任教師32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2011年,教育經費達275萬元,比上年增長8%。 [2] 

長垌鄉文體事業

截至2011年末,長垌鄉有鄉級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360平方米。村級文藝隊7個,村級文藝舞台7個,羣眾演職人員112人。 [2] 
截至2011年末,長垌鄉有體育場地7處,每年定期舉辦的體育活動有籃球、乒乓球等。 [2] 
截至2011年末,長垌鄉村村通廣播電視,有50個村屯628户安裝衞星電視,電視綜合覆蓋率60.85%,全年公共電視節目播出時間2920小時。 [2] 

長垌鄉醫療衞生

截至2011年末,長垌鄉有鄉級衞生院1所;病牀15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2.6張,固定資產總值144萬元。專業衞生人員5人,其中執業醫師2人,執業助理醫師1人,註冊護士2人。 [2] 

長垌鄉社會保障

截至2011年,長垌鄉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2户,人數26人,支出6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379户,人數1081人,支出83萬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8人,支出2.4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6人,支出2.1萬元;農村醫療救助2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137人次,共支出6.4萬元;農村臨時救濟3866人次。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1人,撫卹事業費支出5.3萬元。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113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35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78人。參加失業保險3人。新型農村養老社會保險參保率90%。 [2] 

長垌鄉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長垌鄉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210千米。全年投遞國內函件23680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800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176件,徵訂報紙1026份、期刊264冊,業務收入3.5萬元。有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1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5門,固定電話用户108户,比上年減少10户,電話用户普及率100%,與上年持平;移動電話用户2368户,比上年增加52户,比上年提高0.02個百分點;光纜線路總長達35千米,主幹電纜達33對千米,互聯網端口總數3個,其中已全部佔用,寬帶接入用户168户,比上年增加2户。 [2] 

長垌鄉交通

長垌鄉境內有二級柏油路1條,總長28千米。三級柏油路1條,總長2千米。全部村通四級路,村民小組通屯級公路。 [2] 

長垌鄉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長垌屯旁邊有一長約1千米的田垌,故稱為長垌。因鄉人民政府駐長垌村得名。 [2] 

長垌鄉所獲榮譽

2022年11月,入選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鎮(鄉)名單 [4] 
參考資料
  • 1.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20(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03:第431頁.
  •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黃樹賢總主編;韓元利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廣西壯族自治區卷·下[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8.01.2180-2181.
  • 3.    2020年行政區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8-13]
  • 4.    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鎮(鄉)  .其他.2022-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