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槍頭真鯊

鎖定
槍頭真鯊(學名:Carcharhinus macloti)是真鯊科、真鯊屬鯊魚。體呈紡錘型,軀幹修長。頭寬扁。尾基上下方各具一凹窪。吻長而窄圓或尖突。眼圓,瞬膜發達。前鼻瓣如窄乳頭狀;無口鼻溝或觸鬚。口裂弧形,口閉時上下頜緊合,不露齒;上頜齒窄三角形,邊緣平滑,齒尖傾斜,底端兩側具小齒尖;下頜齒傾斜,齒尖平滑,基底寬。噴水孔缺如。背鰭2個,背鰭間無隆脊,第一背鰭中大,起點與胸鰭內角相對,後緣凹入,下角尖突;第二背鰭小,起點稍後於臀鰭起點,後緣微凹,后角尖突;胸鰭中型,鐮刀形,後緣凹入,外角鈍圓,內角鈍尖,鰭端伸達第一背鰭基底後端;尾鰭寬長,尾椎軸上揚,下葉前部顯著三角形突出,中部低平延長,與後部間有一深缺刻,後部小三角形突出,尾端鈍尖。體背側暗灰色或灰褐色,腹側灰白;各鰭具白色緣。
棲息於大陸架或島嶼架的近、外海中。主要以魚類、頭足類及甲殼類為食。胎生,一胎可產下2尾幼鯊。分佈於印度至西太平洋,西起非洲東岸,東至菲律賓,北至中國,南至阿拉夫拉海。在中國分佈於東海和台灣西部海域、南海。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拉丁學名
Carcharhinus macloti
別    名
長吻基齒鯊
麥氏真鯊
槍頭鮫
大沙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軟骨魚綱
亞    綱
板鰓亞綱
真鯊目
亞    目
真鯊亞目
真鯊科
真鯊屬
槍頭真鯊
亞    種
[2] 
命名者及年代
Müller & Henle,1839
中文名
槍頭真鯊
外文名
Hardnose Shark
同義學名
Hypoprion macloti Müller & Henle,1839

槍頭真鯊形態特徵

槍頭真鯊
槍頭真鯊(5張)
剛出生之幼鯊體長可達45-50釐米。雄成魚長69-81釐米,雌成魚長76-89釐米。最大可達110釐米。體延長,軀幹稍粗大。頭長而平扁,頭寬比頭高稍大,頭長約為全長的1/4。尾側扁,比頭和軀幹稍短,尾基上下方各具一凹窪。第一背鰭基後方背中央至第二背鰭基前有1低皮嵴。吻很長,吻軟骨末端膨大堅硬呈球狀,手摸感明顯;吻部背視等邊三角形,兩側直線劇窄,前緣鈍尖,側視延長尖突。眼頗小,圓形,上側位,瞬膜發達,距吻端比距第一鰓孔為近,眼徑約等於第一鰓孔寬的1/2,比鼻孔長約大1.5倍。鼻孔頗狹小,外側位,斜列,距口端比距吻端近許多;鼻間隔很寬,比鼻孔長約大4倍;前鼻瓣後部具一細小三角形突出,後鼻瓣不分化。口深弧形,口寬小於口前吻長,大於鼻孔內側之間的距離,口長約等於口寬的3/5;下頜與上頜緊合,口閉時不露齒;唇褶不發達,只見於口隅處,上褶較明顯,稍前延,下褶被下唇所蓋,不外露。上頜齒側扁,狹三角形,齒頭稍外斜,邊緣光滑,基底具1-4小齒頭,1-2行在使用,正中齒尖直,每側每行15齒,第一齒稍小,最後3齒不發達;下頜齒較狹而直,稍上彎,邊緣和基底都光滑,2行在使用,正中齒尖直細小,每側每行14齒,第一齒較小,最後4齒不發達。噴水孔消失。鰓孔5個,中大,中間3個稍寬,最後2個位於胸鰭基底上方。
背鰭2個;第一背鰭頗大,位於胸鰭與腹鰭之間上方,稍靠近胸鰭,起點約與胸鰭裏角相對,上角鈍尖,後緣凹入,下角延長尖突,未伸達腹鰭起點上方;第二背鰭很小,起點約與臀鰭基底中部相對,上角鈍圓,後緣淺凹,下角延長尖突,未到達尾基;第二背鰭前方有一低的正中皮嵴向前方延伸。尾鰭寬長,比頭稍長,大於兩背鰭之間的距離,尾椎軸上翹;上葉位於尾端近處,下葉前部顯著大三角形突出,中部低平後延,中部與後部間有一缺刻,後部小三角形突出,與上葉連接,尾端鈍尖,後緣凹入。臀鰭比第二背鰭稍大,起點距腹鰭基底與距尾基約相等,外角鈍圓,後緣深凹,裏角延長尖突。腹鰭比臀鰭大,位於背鰭間隔下方前半部,近方形,邊緣幾斜直,外角鈍圓,裏角鈍圓微突。胸鰭寬大略呈鐮形,外角鈍尖突出,後緣凹入,裏角圓形微突,撳平時鰭端幾達第一背鰭基底後端。
背側面青褐色,腹面淡白色;各鰭深褐色,胸鰭、腹鰭、臀鰭後緣稍淡色(幼小者尤明顯)。 [3-5] 

槍頭真鯊生活習性

槍頭真鯊屬暖水性近海棲息小型鯊。 [3]  棲息於大陸架或島嶼架的近、外海中。主要以魚類、頭足類及甲殼類為食。 [4] 

槍頭真鯊分佈範圍

海域:分佈於印度至西太平洋,西起非洲東岸,東至菲律賓,北至中國,南至阿拉夫拉海。在中國分佈於東海和台灣西部海域、南海。 [3-4] 
國家:澳大利亞、孟加拉國、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肯尼亞、緬甸、巴基斯坦、巴布亞新幾內亞、斯里蘭卡、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越南。 [5] 

槍頭真鯊繁殖方式

成熟的雌性可能有一個為期兩年的繁殖週期,胎生,有卵黃囊胎盤,每產1-2仔。壽命為15-20年。 [3]  [5] 

槍頭真鯊保護現狀

槍頭真鯊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03年 ver 3.1——近危(NT)。 [5] 

槍頭真鯊種羣現狀

該物種在其整個範圍內都被近海生計、手工和商業漁業捕撈。南部亞洲國家(巴基斯坦、印度、斯里蘭卡和中國南部)的捕獲量似乎最高。2002年在印度尼西亞的捕獲量很少,這可能表明該地區的數量已被過度捕撈。需要在此區域收集更多數據以調查這種可能性。在澳大利亞北部,該物種是刺網漁業(13.6%)和延繩釣漁業(4.0%)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似乎對種羣沒有重大影響。 [5] 

槍頭真鯊主要價值

主要以底拖網、流刺網及延繩釣捕獲,經濟價值高。肉質可,可加工成各種肉製品,處理過後之殘骸製成魚粉。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