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鑽地風

(虎耳草科鑽地風屬植物)

鎖定
鑽地風(Schizophragma integrifolium Oliv.)是虎耳草科鑽地風屬植物。木質藤本或藤狀灌木;小枝褐色,無毛,具細條紋。葉紙質,橢圓形或長橢圓形或闊卵形,長8-20釐米,寬3.5-12.5釐米。傘房狀聚傘花序密被褐色、緊貼短柔毛,結果時毛漸稀少。蒴果鍾狀或陀螺狀,較小;種子褐色,連翅輪廓紡錘形或近紡錘形,扁。花期6-7月,果期10-11月。 [1] 
分佈於中國四川、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海南、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江蘇、浙江、安徽等省區。生長於海拔200-2000米的山谷、山坡密林或疏林中,常攀援於岩石或喬木上。 [1] 
根、葉可以入藥,性味苦、澀,平。具有止血止荊,解毒消腫。主治外傷出血,用葉研末撒佈患處。扁桃腺炎,無名腫毒,痢疾,每用根三至五錢,水煎服。 [2]  鑽地風是一種根系發達、生長強健的落葉藤本植物,宜於中國中亞和南亞熱帶地區,作園林、庭院垂直綠化美化栽培。 [3] 
(概述圖參考來源: [4] 
中文名
鑽地風
拉丁學名
Schizophragma integrifolium Oliv.
別    名
小齒鑽地風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6] 
山茱萸目
繡球科
鑽地風屬
鑽地風
命名者及年代
Oliv.,1890

鑽地風形態特徵

鑽地風
鑽地風(6張)
木質藤本或藤狀灌木;小枝褐色,無毛,具細條紋。葉紙質,橢圓形或長橢圓形或闊卵形,長8-20釐米,寬3.5-12.5釐米,先端漸尖或急尖,具狹長或闊短尖頭,基部闊楔形、圓形至淺心形,邊全緣或上部或多或少具僅有硬尖頭的小齒,上面無毛,下面有時沿脈被疏短柔毛,後漸變近無毛,脈腋間常具髯毛;側脈7-9對,彎拱或下部稍直,下面凸起,小脈網狀,較密,下面微凸;葉柄長2-9釐米,無毛。
傘房狀聚傘花序密被褐色、緊貼短柔毛,結果時毛漸稀少;不育花萼片單生或偶有2-3片聚生於花柄上,卵狀披針形、披針形或闊橢圓形,結果時長3-7釐米,寬2-5釐米,黃白色;孕性花萼筒陀螺狀,長1.5-2毫米,寬1-1.5毫米,基部略尖,萼齒三角形,長約0.5毫米;花瓣長卵形,長2-3毫米,先端鈍;雄蕊近等長,盛開時長4.5-6毫米,花葯近圓形,長約0.5毫米;子房近下位,花柱和柱頭長約1毫米。蒴果鍾狀或陀螺狀,較小,全長6.5-8毫米,寬3.5-4.5毫米,基部稍寬,闊楔形,頂端突出部分短圓錐形,長約1.5毫米;種子褐色,連翅輪廓紡錘形或近紡錘形,扁,長3-4毫米,寬0.6-0.9毫米,兩端的翅近相等,長1-1.5毫米。花期6-7月,果期10-11月。 [1] 

鑽地風主要變種

粉綠鑽地風Schizophragma integrifolium var. glaucescens Rehd.):該變種與鑽地風的主要區別,在於其葉片下面呈粉綠色,脈腋間常有髯毛。分佈於中國西南、華南、華中和華東等省區。生於山谷密林或山坡林緣或山頂疏林下,常攀援於喬木或石壁上。 [1] 
粉綠鑽地風 粉綠鑽地風

鑽地風產地生境

分佈於中國四川、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海南、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江蘇、浙江、安徽等省區。生長於海拔200-2000米的山谷、山坡密林或疏林中,常攀援於岩石或喬木上。 [1]  性喜濕潤涼爽的氣候環境,喜歡陽光照射,也能耐半陰,要求在疏鬆肥沃,富含有機質的酸性黃壤砂質土中生長。 [3] 
鑽地風 鑽地風

鑽地風繁殖方法

鑽地風播種

鑽地風的果實為蒴果,成熟後會自動乾裂,因此,蒔養者應在10月,視其陀螺狀的果實由綠色轉變為黃褐色時採收,置於陰涼通風的地方讓其自動乾裂後取得種子。鑽地風的種子有一段短時間的休眠,因此,不宜隨採隨播,應將種子進行層積砂藏,待到次年春暖花開時再播。鈷地風,在野外大自然中,也能自行繁衍,但是,作為引種栽培,就應該為其創造更好的生態環境,培育壯苗。因此,播種前,要挑選濕潤涼爽的環境,深翻土地,耙細整平,理箱作牀,有條件的可在冬季翻土,讓其充分暴露實行冬炕,加強土壤的團粒結構,減少病蟲害。 [3] 
到春季播種前理箱作牀,苗牀基部可埋入綠肥、廄肥。苗牀的大小,可根據種子的多少而定,一般長約500-700釐米,寬為70-80釐米,高為25-30釐米,溝寬為40-45釐米,苗牀做好,便可播種。播種時,將種子篩出,挑選充實飽滿的種了,用45℃的温水浸泡24-36小時。待種子充分吸水膨大後撈起,置於竹箕內,用温毛巾覆蓋催芽,每天用温水衝淋1-2次,待種子進一步膨大,胚珠開始萌動時再播。操作時,在苗牀上按1-2釐米的株行距理溝,溝深為3釐米,然後按10釐米的株行距,將種子點播在溝內,播後覆蓋一層薄薄的細砂土,再用稻草或雜草蓋在苗牀上,然後用細孔噴壺把水透。 [3] 

鑽地風扦插

鑽地風的營養枝具有一定的細胞分生能力,扦插後能萌發出生活根。蒔養者可在秋季落葉後,挑選已經木質化的成熟枝條,最好是藤蔓的中上部位無病蟲害的壯實枝條,每段長約10-15釐米,插條粗細宜在直徑為1.6-2釐米之間最好,插穗應具有3-4個芽眼。操作時,剪口要平滑,不能損壞皮層,播穗剪好後,每10-15根捆紮一把,埋入疏鬆濕潤的砂質土壤中,厚度以不被凍傷為度,填土略高於地面,上面覆蓋落葉或稻草,埋后土壤保持微潤即可。鑽地風扦插可在3月上中旬進行。扦插前,要挑選向陽背風的地方,冬季進行30-35釐米的深翻,深耕不可把生土翻上來,以免影響插穗根系的生長。次年扦插時,再粑細整平,做畦開溝,一般地勢稍低的地方,畦寬為100-120釐米,地勢稍高的,畦寬為180-200釐米,畦高為20-25釐米,溝寬為40-45釐米,長度不限,根據需要而定。扦插時,取出準備好的插條,挑選癒合組織好的、芽苞膨脹的插條,用竹籤打孔按20釐米×30釐米的株行距插入畦內,插後覆土壓實,把水噴透,使插穗和土壤密貼。 [2] 

鑽地風栽培技術

鑽地風苗期管理

播後管理:主要是保持基質的濕潤,若遇連續千旱,可在覆草上常噴水,使其土壤不幹燥,發芽出土後,要陸續揭去稻草,並搭棚遮蔭。長出兩片真葉後,可進行第一次間苗。成活後加強肥水管理,一般有兩對真葉後,就要進行第二次間苗,進一步擴大株行距。如果種子發芽率高,還要進行第三次間苗。要注意的是每次間苗後,都要把水噴透,使其根系完全與基質密貼,成活後都可用稀薄液肥澆灌,遮蔭可到秋分時節,秋分後不再遮蔭,但牀內基質要濕潤。越冬後進行分栽,株行距可按20-30釐米挖穴栽培,植株莖幹匍匐時要立竿牽引,使其攀援生長。並進入一般蒔養管理,但入夏還需作短時間的遮蔭。在苗牀培育2-3年,便可根據植株的長勢或培土或起苗用於園林綠化、美化栽培。 [3] 
扦插管理:主要是保持土壤温度,控制在20-25℃,如果本地區這時氣温還很低,達不到插穗生理生化活動的温度,也可在畦上拱架,覆蓋塑料薄膜,這樣既可保温,又可保濕,更有利於插穗的萌發。但是,畦上温度不能過高,如果中午陽光強烈,要揭開塑料薄膜兩頭,使其通風降温。插穗生根發芽,要揭去塑料薄膜,5月以後,要搭棚遮蔭,一般在畦上培育一年,次年便可進行定植栽培。 [3] 

鑽地風栽植方法

鑽地風的實生苗或打插苗,在苗圃培育馴化2-3年後,植株已基本適應了從山地走下平原的生長習性。同時,經過多次的翻栽,對於那些生長欠佳或者根本就不適應平原的苗株,早已在翻栽過程中加以淘汰。當然,用於園林和庭院綠化美化時,還應挑選生長強健的植株。栽培時,應帶土團挖取,保護好根系。鑽地風栽培困難的主要原因是,它的直根雖然強健,但須根較少,不精心挖取容易傷根,從而使栽培失敗。所以在苗牀中進行翻栽時,就要注意切短主根,促進側根的萌發和生長,對定植培育大有好處。栽培要選疏鬆肥沃而又濕潤的環境,挖坑要大,坑內要施足基肥,以堆積的綠肥、幹雜肥、廄肥最好,肥料上蓋土踩緊,然後再將準備好的苗株植於大坑之上,根基與土表齊平,周圍回土填平,把水灌透,5-7天后再灌一次,植株芽苞開始萌動後,便可進行正常的水分管理。 [3] 

鑽地風水肥管理

施肥:鑽地風屬於根深植物,因此需要施足基肥。每年的春季可在植株周圍60-70釐米處挖環狀土溝,施入畜禽幹糞,如果沒有這些肥料,也可施入堆積的幹雜肥、廄肥或綠肥,再適當加入少量的尿素、磷酸二氫鉀,然後回土填平,把水噴透,追肥可用餅類和硫酸亞鐵漚制的液體肥料,以1:10的濃度在4月中旬澆灌一次,花謝以後再灌一次。摘果以後,按照春季的施肥方法,在植株周圍80-100釐米處挖環形溝,施入尚未腐熟的幹雜肥和液體肥料,施後回土填平,把水灌透,其他季節不再施肥,一般就能滿足植株的生長髮育了。 [3] 
澆水:鑽地風性喜濕潤,但也能耐旱。不過它需要較高的空氣濕度,所以栽培地區一定要濕潤,這是鑽地風能長好的關鍵。蒔養者在知道了它的這種生長習性後,就應隨時向其補充水分。春季結合施肥,從早春起,就要把水灌透使其在新芽萌動、綠葉展放時,土壤既濕潤又肥沃。夏季澆水要多,特別是栽培在地勢稍高的植株更要注意水分的管理,因為植株不能忍受高温和乾燥。秋季氣温降低,但是植株仍然在生長,特別是果實採收後,植株要恢復樹勢需要水分,蒔養者便可結合施肥把水灌透。冬季落葉時,灌透水一次即可,以後停止灌水,使其土壤幹潤,以利植株安全越冬。 [3] 

鑽地風温度光照

光照:鑽地風原生長在亞熱帶的濕潤涼爽山區,在一些林緣地區或喬灌木中生長,因而,它既需要陽光照射,又不能忍受烈日的曝曬,宜於在春秋冬三季陽光充足,夏季在半廕庇的光照條件下生長。因此,在栽培鈷地風的地方應適當配植一些落葉喬木,使其春秋冬三季不與之爭光,而夏季還能為其遮蔭,這對植株的生長特別有利。如果沒有這種條件,在夏季就應採取噴水降温辦法,增加空氣濕度,從而降低陽光強度,植株也能長好。
温度:除光照外,鑽地風對温度也很敏感。春季氣温回升到10℃左右時,樹液開始流動,新芽開始萌發。當氣温上升到25-30℃時,花蕾成長壯大,當氣温上升到35℃左右時,植株便花繁葉茂。秋季果實成熟後,氣温隨之降低,植株生長明顯減慢,當氣温低於15℃時,葉片開始老化,以後隨着氣温的下降而落葉休眠。蒔養者這時要注意控水降温,使其落葉休眠,這對植株來年的旺盛生長非常有利。 [3] 

鑽地風主要價值

藥用:根、葉可以入藥,性味苦、澀,平。具有止血止荊,解毒消腫。主治外傷出血,用葉研末撒佈患處。扁桃腺炎,無名腫毒,痢疾,每用根三至五錢,水煎服。 [2] 
觀賞:鑽地風是一種根系發達、生長強健的落葉藤本植物。鑽地風與一般的藤類不同,它基部櫱條少,花着枝頂,密集成球,四周還有高於花朵的大型令箭似的白色苞片,圍着綠茸茸的花朵。花後又呈現出陀螺狀的果實,這就更加顯得綺麗別緻了。宜於中國中亞和南亞熱帶地區,作園林、庭院垂直綠化美化栽培。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