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鑲錫

鎖定
鑲錫工藝是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鑲錫工藝在中國的發展已經有一千多年曆史,鑲錫工藝最早起源於唐朝的曲阜地區,宋朝的時候已經頗為興盛。 鑲錫工藝的發展初期,人們日常生活中用到的瓷器、陶器損壞之後,人們用錫來修補焊接損壞的器皿。隨着時間的推移,這項技術慢慢的成熟演變,發展成瞭如今比較成熟的工藝,並且已經成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文名
鑲錫工藝
外文名
Tin plating process
發源時期
北宋年間
簡介
曲阜鑲錫工藝,經過雕刻、焊接、打磨、拋光等多道複雜工序處理後,最終形成了集觀賞性,實用性於一身的藝術珍品。鑲錫紫砂茶具鍍24K金並且鑲嵌了翡翠、玉器、寶石等貴重部件,作品視覺效果獨具特色,高雅動人色澤優美,閃閃生輝。鑲錫紫砂茶具上鑲嵌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龍、鳳、花、鳥、魚、蟲,名家設計的字畫,以及十二生肖等圖案。我們與多位紫砂壺藝專家合作發展,產品會遠遠不斷的更新,保證我們的產品的豐富性,滿足不同喜好的消費者。皇家茶具出品的鑲錫紫砂茶具,是這一工藝中的精品。
明朝的周高起認為:“惟純錫為五金之母,以製茶銚,能益水德,沸亦聲清”。清人方以智在《物理小識》中稱“收貴錫瓶”,死後能有一錫供相伴,“此生足矣”!當時諸多錫工名家所打製錫壺以及鑲錫壺甚至簪鍤,風格高古,並銘詩文刻字畫於其上,頗受士大夫所喜愛,一時“常價再倍”、“動輒五、六金”,直墜商周鼎彝之列。清朝以後,鑲錫工藝的發展迎來了高速發展,隨着越來越多的殖民者來到中國,他們對中國這種古老的傳統手工藝開始痴迷起來,典雅古樸的鑲錫茶具受到往來殖民者的追捧,遠銷海外。與日俱增的市場需求,使錫鑲製造業迅速在威海繁榮起來。到了現代,隨着茶文化和紫砂工藝的興盛發展,鑲錫工藝茶具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追捧。
今天,由於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工藝水平的發展,鑲錫工藝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現代工匠們不僅繼承了傳統的古法鑲錫工藝,更重要的是應用新技術和新工藝,並注入現代時尚的生活元素,不斷地摸索創新,將傳統錫藝業發揚光大。現代的鑲錫製品不僅更加貼近現代人的時尚生活,同時更加註重提高純錫藝品的藝術欣賞和珍藏價值。
山東皇家茶具,作為這一技藝的傳承者,將這一技藝與紫砂文化相結合,推出了鑲錫紫砂茶具系列產品, 將鑲錫工藝這一民族瑰寶進一步的發揚光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