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鑠古鑄今:考古發現和復古藝術

鎖定
《鑠古鑄今考古發現和復古藝術》是2007年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零。
中文名
鑠古鑄今:考古發現和復古藝術
作    者
李零
出版時間
2007年8月1日
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頁    數
143 頁
ISBN
9787108026583
開    本
32 開
裝    幀
平裝
版    次
1
叢書名
鑠古鑄今(考古發現和復古藝術)
正文語種
漢語

鑠古鑄今:考古發現和復古藝術內容簡介

《鑠古鑄今:考古發現和復古藝術》是對中國古代藝術的復古傾向的專題討論,濤於作者2003年香港中文大學學術訪問期間,以客座教授的身份舉辦的專題講座。在作者看來,中國藝術史的研究,有兩個問題他最感興趣,一個是中國藝術中的外來影響,另一個是中國藝術中的復古傾向。"復古"問題貫穿於兩千年中國藝術傳統發展,在這裏,作者試着用考古發現來解皙復古藝術的審美趣味,看看它在哪些方面是依託古代,哪些方面是背離古代,哪些方面是創造古代,其審美的標準,法古的成分有多大,作古的成分有多大,以及人們怎樣接受和認可這些標準。作者的見解精闢獨到,可為藝術史研究提供頗具啓發性的參考。 [1] 

鑠古鑄今:考古發現和復古藝術作者簡介

李零是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專門研究中國考古、古文字和古文獻。今秋來港,在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任客座教授,講授中國考古和藝術史。李教授曾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從事金文資料的整理和研究,鑽研殷周銅器之學,亦曾參與陝西省田野發掘的工作。近年著作包括《郭店楚簡校讀記》(2002年)、《上博楚簡三篇校讀記》(2002年)、《入山與出塞》(2003年)等。
“復古”問題貫穿着二千年來中國藝術傳統的發展,《鑠古鑄今:考古發現和復古藝術》旨在利用考古發現來解析復古藝術的審美趣味。
李零,祖籍山西武鄉縣。1948年6月12日生於河北邢台市,在北京長大。中學畢業後,曾在山西和內蒙古插隊7年。1977年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參加金文資料的整理和研究。1979年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系,師從張政烺先生做殷周銅器研究。1982年畢業,獲歷史學碩士學位。1982年-1983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從事考古發掘。1983年-1985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業經濟研究所從事先秦土地制度史的研究。1985年至今任教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現為北大中文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簡帛文獻與學術源流、中國方術、中國古代文明史、海外漢學、古代兵法等。

鑠古鑄今:考古發現和復古藝術編輯推薦

《鑠古鑄今:考古發現和復古藝術》中以三類文物古蹟為標本,即:王莽時期的文物古蹟、宋代金石學、宋以後的文人藝術(以篆刻為例),意在説明覆古藝術有兩個主要特點:一是失而復得,斷而復續;二是以古為雅,以今為俗。很多復古都只是表面上的仿古,其實總是包含着變古,有些甚至完全是出於想象,出於借屍還魂的目的,是要突出新意。
如果進一步引申,復古問題在藝術史上是如此,思想史上又何嘗不是這樣呢?作者借這樣一個具體案例,説明的卻是有普遍意義的問題。
“復古”問題貫穿着二千年來中國藝術傳統的發展,《鑠古鑄今:考古發現和復古藝術》旨在利用考古發現來解析復古藝術的審美趣味。《鑠古鑄今:考古發現和復古藝術》是對中國古代藝術中的復古傾向的專題討論,源於作者2003年在香港中文大學學術訪問期間,以客座教授的身份舉辦的專題講座。書中以三類文物古蹟為標本,即:王莽時期的文物古蹟、宋代金石學、宋以後的文人藝術(以篆刻為例)。

鑠古鑄今:考古發現和復古藝術目錄

序言
自序
簡體版前言
一 序説:復古藝術的概念
二 古蹟的憑弔和想象:真古蹟、翻修重建的古蹟和假古蹟
三 早期的“古董”:發現、收藏與仿製
四 標本之一:王莽時期的文物古蹟
五 標本之二:宋代金石學
六 標本之三:宋以來的文人藝術(以篆刻為例)
七 總結:復古藝術的審美矛盾
後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