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鑄成大錯

鎖定
鑄成大錯(拼音:zhù chéng dà cuò)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唐紀·昭宗天佑三年》。 [1] 
鑄成大錯(鑄:鑄造。把金屬熔化後倒人沙型或模子裏,製成器物。錯:挫刀,作雙關語,借指錯誤。)比喻造成重大的而又無可挽回的錯誤。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 [2]  [5] 
中文名
鑄成大錯
拼    音
zhù chéng dà cuò
近義詞
陰差陽錯
反義詞
痛改前非
出    處
《資治通鑑·唐紀·昭宗天佑三年》
注音字母
ㄓㄨˋ ㄔㄥˊ ㄉㄚˋ ㄘㄨㄛˋ
語法結構
動賓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

鑄成大錯成語出處

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唐紀·昭宗天佑三年》:“合六州四十三縣鐵,不能為此錯也。”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鑄成大錯”。 [1] 

鑄成大錯成語故事

唐朝末年,魏博節度使羅紹威擔心自己的衞隊會反他,於是派親信臧廷範去找親家梁王朱温幫忙。朱温趁女兒辦喪事之機,出兵把羅紹威的衞隊消滅,進而佔據魏州。羅紹威只好供應軍餉。他引狼入室,鑄成大錯,後悔莫及。 [4] 
唐朝從中葉開始,藩鎮的勢力就很強大,朝廷已經無力插手,他們有自己的軍隊、税收和官員任免,每一鎮的首長叫節度使,往往是世襲或由鎮內勢力推舉,唐朝皇帝也只好事後追認。 [4] 
唐代宗時,田承嗣當魏博(據有魏、博、相、衞、貝、澶六州,今渤海灣迄黃河以北)節度使,從軍中子弟中選了五千人,供給豐厚,組成了自己的衞隊,叫牙軍。過了二百年,到唐末羅紹威當節度使時,魏博的牙軍勢力很大,驕橫無比,強買豪奪,魏博的地方官吏對他們也奈何不了,而且牙軍常常發生兵變,已經驅逐、殺死了好幾任節度使。唐末昭宗天袥二年,牙軍李公全作亂,羅紹威派人向當時最強大的宣武(今河南開封)節度使朱温求援。朱温派了七萬人馬進入魏博,殺了八千牙軍。這使整個魏博的軍隊都恐懼起來,許多人起來反叛。到了第二年,散據在魏博各地的反叛勢力才得以平息。 [4] 
朱温的軍隊在魏博半年,羅紹威供給的錢財上億,殺了牛羊近七十萬,糧草無數,他們離開時,又送給錢百萬。雖然羅紹威藉助朱温除去了自己的心腹大患,但魏博從此衰弱。羅紹威很後悔,説:“把魏博六州四十三縣的鐵聚集起來,也鑄不成這麼大的錯!” [4] 

鑄成大錯成語寓意

人們常説,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不能做到十全十美,有的人往往會因一些小事而犯下了錯誤。犯錯並不可怕,正所謂“人非聖賢,敦能無過?”,最重要的是能不能正視自己的缺點和錯誤。要知道“漏洞雖小,也能沉沒一艘大船”,積少成多,小錯將會鑄成大錯,所以所以要在自己小錯時就加以改正。人生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髮現、不斷奮進的過程。每次犯錯是成長的一步,正確認識錯誤,及時改正,才不會鑄成大錯。同時還要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要善於發現別人的閃光點,對照自己的缺點,並引以為借鑑。 [4] 

鑄成大錯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鑄成大錯”比喻造成重大的而又無可挽回的錯誤。 [2] 
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 [2] 
運用示例
民國·馮玉祥《我的生活》:“後來我知道民間械鬥常常以此伎倆假刀殺人,而軍隊因為不加深察,鬧出亂子,鑄成大錯,也有很多很多。” [3] 
作家·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五章:“倘若我晚回一步,豈不鑄成大錯。” [3] 
參考資料
  • 1.    閆秀文編著. 中華成語探源 白金典藏版[M]. 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 2014.12:315
  • 2.    郭志坤,陳雪良著. 成語裏的中國通史 中[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07:823
  • 3.    賀銘華主編. 多功用成語典故辭典[M]. 海口:南海出版公司, 1991.08:655
  • 4.    陳營編著. 開闊閲讀 讓孩子更聰明的成語故事 中華成語故事[M]. 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 2014:116-117
  • 5.    王濤主編. 中國成語大辭典[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4:1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