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鐵(拼音:tiě)是漢語一級通用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秦代篆書,春秋戰國時代中國已經普遍使用鐵 [2]  。鐵是一種金屬元素,又轉指鐵製的各種器物;古代戰場上的兵器也常用鐵製作,故鐵又轉指武器。鐵的質地堅硬,因此又用於比喻堅強、堅硬,或用來形容精鋭或無情。
(基本信息主要來源:《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 [3]  、漢典網 [4] 
中文名
拼    音
tiě
繁    體
部    首
五    筆
QRWY(86);QTGY(98)
倉    頡
OPHQO
鄭    碼
PMOD
筆    順
撇—橫—橫—橫—豎提—撇—橫—橫—撇—捺
字    級
一級(編號:1932) [1] 
平水韻
入聲九屑 [5] 
注音字母
ㄊㄧㄝˇ
筆畫數
5+5(部首+部首外)
造字法
形聲字(左形右聲)
結    構
合體字,左右結構
四角號碼
8578₀
異體字
鉄、銕、䥫、鐡、𨫓、𨬿、𨮯、𨭓
統一碼
基本區 U+94C1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2]
形聲字。鐵字在漢字體系中出現得比較晚,最早見於秦代文字,在傳世文獻中最早見於《尚書·禹貢》。秦代文字從(dié)聲。形旁“金”説明該字本義是和金屬有關的;右邊的戜(dié)指示它的讀音。《説文解字》小篆聲旁改為“𢧜(zhì)”,隸變後楷書寫作字形9。現行簡化字“鐵”來自“鐵”的俗字“鉄”,將右邊的“金”類推簡化為“釒”,就寫成“鐵”字。鐵指一種金屬,古時又叫“黑金”。 [2] 
鐵字出現得晚,並不等於鐵發現或使用得晚。現代考古發掘中,春秋戰國的墓葬中經常發現鐵製品,説明春秋戰國時代中國已經普遍使用鐵了。1990年河南三門峽虢國墓地曾出土5件西周晚期的鐵器,是人工冶制而成,説明至遲西周晚期已經發明瞭冶鐵術。郭沫若《〈班簋〉的再發現》認為班簋銘文中“王令毛公以邦冢君、土馭、𢧄人伐東國”之𢧄為鐵的初文即戜,春秋時代齊叔夷鍾銘文有“造戜徒四千”,即冶鐵工人四千。西周晚期晉侯蘇編鐘銘文:“晉侯率厥亞旅、小子、戜人先陷人。”也有人認為此“戜人”也為冶鐵工人。如果西周金文班簋和晉侯蘇編鐘銘文中的“戜”確為銅鐵之“鐵”的初文,説明西周中期穆王時代就已經有了“鐵”這個名稱了,並且西周中期已經發現了鐵這種金屬。 [2] 
文獻還有其他的線索,如許慎《説文解字》解釋:“鐵,黑金也。……銕,古文鐵從夷。”有學者考證説,“銕”是古代東夷人(居住於今山東濱海地區)使用的字,“銕”從金,從夷,有東夷人發明人工冶鐵的含義。這樣説的話,人工冶鐵可能還要早些。 [6] 
進入鐵器時代後,刀槍等武器就用鐵來製做,成語“手無寸鐵”意思就是手中沒有任何武器,指赤手空拳。
鐵的突出特點是堅硬,因此“鐵”字很自然地引申出了堅硬、堅強的意義。比如把堅強有力的拳頭稱為“鐵拳”,把戰鬥力強的隊伍稱為“鐵流”,把難以攻破的防線稱為“鐵壁銅牆”或“銅牆鐵壁”。強有力的精鋭騎兵隊伍稱為“鐵騎”,如果這樣的隊伍代表一種非正義的暴力用來蹂躪人民,就被稱為“鐵蹄”。“鐵蹄”也泛指軍隊的暴行,不一定專指騎兵的暴行。形容人的心腸硬,不為感情所動,就説是“鐵石心腸”。“鐵”由堅硬、堅強進一步引申,就產生了確定不移的意義。如“鐵的事實”“鐵案如山”的“鐵”都有不可更改、確定無疑的意思。 [7] 

詳細釋義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金屬元素。符號Fe。有延展性,顯磁性,質地堅硬,在濕空氣中容易生鏽。
iron
《尚書·禹貢》:“厥貢璆、鐵、銀、鏤、砮、磬。”
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八回:“力如牛猛堅如鐵,撼地搖天黑旋風。”
郭沫若《中國史稿》第一編第四章第二節:“鐵的發現,大約是在商代,到西周時期,已成為習見的事物。”
鐵軌;鐵甲;鐵皮
鐵製的農具。
ironware
《孟子·滕文公上》:“許子以釜甑爨,以鐵耕乎?”

指刀、槍等兵器。
weapon
漢·李陵《答蘇武書》:“兵盡矢窮,人無尺鐵。”
毛澤東《團結起來,劃清敵我界限》:“敵人大炮比我們多,但士氣低,是鐵多氣少。”
手無寸鐵
指鐵衣,鐵甲。

宋末元初·宋無《戰城南》詩:“凍指控弦指斷折,寒膚着鐵膚皸裂。”

鐵馬,檐鈴。

康海《香羅帶·離思》套曲:“只見雕窗靜,繡幃揭,無言怕聽窗外鐵。”

赤黑色的馬。後作“驖”。

《初學記》卷二九引三國魏賈岱宗《大狗賦》:“絕駟鐵之猲獢,云何盧令之足書。”

古丘名。春秋衞地。在今河南濮陽北。

《春秋·哀公二年》:“晉趙鞅帥師及鄭罕達帥師戰於鐵。”
《左傳·哀公二年》:“登鐵上,望見鄭師眾,大子懼,自投於車下。”

姓氏用字,參看“鐵姓”。



形容詞
像鐵一樣的顏色。

宋·曾鞏《冬望》詩:“霜餘荊吳倚天山,鐵色萬仞光鋩間。”

比喻堅硬、堅強、牢固。
firm;solid

鐵拳;鐵腕;鐵飯碗銅牆鐵壁
比喻精鋭。


鐵騎
比喻強暴或無情。
strong

鐵蹄;鐵面無私;鐵石心腸
比喻確定不移。
irrefutable
劉少奇《論黨內鬥爭》二:“列寧並且確定了黨的組織原則是民主集中制,黨有統一的鐵的紀律。”
老舍《龍鬚溝》第三幕:“這門親事算是鐵了。”
鐵證;鐵定;鐵桿
動詞
指下定決心。

殘酷的現實使他鐵了心。

板着面孔,形容表情嚴肅。

他總是鐵着臉。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大詞典》 [8]  《現代漢語詞典》 [9]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十四】【金部】天結切(tiě)
黑金也。從金𢧤聲。
𨫓,鐵或省。
銕,古文鐵,從夷。 [10] 

説文解字注

“黑金也。從金,𢧤聲”注:天結切,十二部。
“銕,古文鐵,從夷”注:按夷蓋弟之譌也。 [11] 

廣韻

他結切,入屑透 ‖呈聲質2部(tiě)
鐵,《説文》雲:“黑金也。”《神異經》雲:“南方有獸名曰齧鐵,大如水牛,色如漆,食鐵飲水,其糞可作兵器,其利如鋼也。”又虜複姓,赫連勃勃改其支庶為鐵伐氏,雲:“庶朕宗族子孫剛鋭如鐵,皆堪伐人也。”又作𨫓。俗作鐡。他結切。八。
銕,古文。 [12] 

康熙字典

【戌集上】【金部】 鐵
古文:銕、䥫
(tiě)《唐韻》天結切。《集韻》《韻會》《正韻》他結切,竝天入聲。《説文》:黑金也。《書·禹貢》:厥貢璆鐵銀鏤砮磬。《史記·貨殖傳》:邯鄲郭縱以冶鐵成業,蜀卓氏之先趙人也。用冶鐵富魯人,曹邴氏亦然。江淹《銅劍贊序》:古以銅為兵,至於秦時,攻爭紛亂,兵革互興,銅既不克給,故以鐵足之。
又黃鐵,銅也。《書·呂刑》其罰百鍰傳:鍰,黃鐵也。疏:古者金銀銅鐵,總號為金,此傳言黃鐵,舜典傳言黃金,皆是今之銅也。古人贖罪,悉皆用銅,而傳或稱黃金,或言黃鐵,謂銅為金為鐵耳。
又《禮·月令》:孟冬駕鐵驪。注:鐵驪,色如鐵。《詩·秦風》:駟鐵孔阜。傳:鐵驪也。疏:鐵者,言其黑色如鐵。◎按今集註作驖。
又地名。《春秋·哀二年》:戰於鐵。注:鐵,衞地,在戚城南。
又水名。《山海經》:敝鐵之水出焉。
又獸名。《神異經》:南方有獸,名曰齧鐵,大如水牛,色如漆,食鐵,飲水,其糞可作兵器,其利如鋼。
又書名。《前漢·藝文志》:桓寬《鹽鐵論》六十篇。
又姓。《正字通》:宋鐵南仲,明鐵鉉。
又《廣韻》:複姓。赫連勃勃改其支庶為鐵伐氏,雲庶朕宗族,剛鋭如鐵,皆堪伐人。
(dié)又《集韻》徒結切,音耊。利鐵也。 [13]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上排:U+94C1;下排:U+9435) 字形對比(上排:U+94C1;下排:U+9435)

書寫提示

“釒”的第二筆是橫,末筆㇙(豎提)一筆寫成。“釒”窄“失”寬,頂部和底部左右旁齊平。“釒”第三筆橫在橫中線。“失”,第一筆短撇起筆於豎中線;兩上短下長,下橫收於橫中線;第四筆長撇撇尖伸向“釒”下;捺與撇底部持平。 [3]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王力系統
iet
董同龢系統
iet
周法高系統
et
李方桂系統
th
it
西漢



東漢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黠屑薛

iɑt
北魏後期北齊
黠屑薛

iɑt
齊梁陳北周隋
黠屑薛

iɑt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iet
擬音/王力系統

iet
擬音/董同龢系統

iɛt
擬音/周法高系統

iɛt
擬音/李方桂系統

th
iet
擬音/陳新雄系統

iet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4] 

韻書集成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韻系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入聲
十六屑

開口呼
四等
次清
他結切
tʰiɛt
集韻
入聲
十六屑

開口呼
四等
次清
他結切
tʰɛt
禮部韻略


入聲






他結切

增韻


入聲






他結切

中原音韻

入聲作上聲
車遮




次清

tʼiɛ
中州音韻


入聲作上聲
車遮






湯也切

洪武正韻

入聲
五屑


次清
他結切
t‘iet
分韻撮要

陰入
第一先蘚線屑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4]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tʰie
214
上聲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tʰie
213
陰平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tʰie
21
陰平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tʰie
213
陽平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tʰie
21
陽平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tʰiɐʔ
4
入聲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tʰieʔ
4
入聲

晉語
太原
tʰieʔ
2
陰入

吳語
蘇州
tʰiɪʔ
4
陰入

吳語
温州
tʰi
323
陰入

湘語
長沙
tʰie
24
入聲

湘語
雙峯
tʰe
13
陽平
文讀
湘語
雙峯
tʰia
13
陽平
白讀
贛語
南昌
tʰiɛt
5
陰入

客家話
梅縣
tʰiat
1
陰入

粵語
廣州
tʰit
33
下陰入

粵語
陽江
tʰit
21
下陰入

閩語(閩南語)
廈門
tʰiɛt
32
陰入
文讀
閩語(閩南語)
廈門
tʰiʔ
32
陰入
白讀
閩語(閩南語)
潮州
tʰiʔ
21
陰入

閩語(閩東語)
福州
tʰieʔ
23
陰入

閩語(閩北語)
建甌
tʰiɛ
24
陰入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方音字彙》 [15]  、漢典 [14]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5-04]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1216
  • 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345
  • 4.      .漢典[引用日期2015-06-28]
  • 5.    平水韻 九屑  .搜韻[引用日期2020-05-04]
  • 6.    戴吾三著.漢字中的古代科技[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01:137-139
  • 7.    丁義誠等主編.常用字音·形·義·用 第4分冊[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98.01:298-299
  • 8.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11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1399
  • 9.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1296
  • 10.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2004
  • 11.    辭書查詢  .復旦大學中華文明數據中心[引用日期2020-05-04]
  • 12.    餘乃永校注.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07:493;948
  • 13.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1311-1312
  • 14.    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20-05-04]
  • 15.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4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