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鐵爐鎮

(陝西省安康市嵐皋縣下轄鎮)

鎖定
鐵爐鎮,隸屬於陝西省安康市嵐皋縣。地處嵐皋縣西北部,東接佐龍鎮,南連民主鎮,西鄰堰門鎮,北接大道河鎮,東北與漢濱區新壩鎮相鄰。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8.1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1.8千米,總面積88.4平方千米。其中陸地84.2平方千米,佔95.2%;水域4.2平方千米,佔4.8%。 [1] 
截至2014年10月,鐵爐鎮下轄8個行政村 [2]  。2011年,鐵爐鎮總人口9760人,農業總產值7080萬元,工業總產值達到5680萬元,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874萬元。 [1] 
2015年6月28日,陝西省調整鄉鎮行政區劃,撤銷嵐皋縣鐵爐鎮,併入民主鎮 [3] 
中文名
鐵爐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陝西省安康市嵐皋縣
地理位置
嵐皋縣西北部
面    積
88.4 km²
下轄地區
8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先進村
電話區號
0915
郵政區碼
725402
氣候條件
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陝G
人    口
9760人(2011年)

鐵爐鎮歷史沿革

因鎮人民政府所在地原名鐵爐壩而得名。
清代屬磚坪廳西鄉鐵爐壩保。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為西區鐵爐壩保。
民國三十年(1941年),為尚和鄉五保。
1949年12月,設大道河區(後改為明珠區)鐵爐鄉。
1958年9月,屬長春公社鐵爐管理區。
1966年9月,改為紅旗公社。
1972年,複稱鐵爐公社。
1984年9月,改為鐵爐鄉,屬民主區管轄。
1996年11月,撤區並鄉,將原民主區廟壩鄉、大道鎮江南片並於鐵爐鄉。
2011年7月,改設為鐵爐鎮。 [1] 
2015年6月28日,陝西省調整鄉鎮行政區劃,撤銷嵐皋縣鐵爐鎮,併入民主鎮 [3] 

鐵爐鎮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鐵爐鎮轄柳林、紅星、蘭加壩、先進、新風、永紅、光榮、廟壩8個行政村。 [1] 
截至2014年10月,鐵爐鎮下轄8個行政村 [2]  。鎮人民政府駐先進村。 [1] 
代碼
城鄉分類
名稱
610925108200
121
先進村
610925108202
220
紅星村
610925108203
220
蘭家壩村
610925108205
220
柳林村
610925108207
220
新風村
610925108208
220
永紅村
610925108209
220
光榮村
610925108213
220
廟壩村

鐵爐鎮地理環境

鐵爐鎮位置境域

鐵爐鎮地處嵐皋縣西北部,東接佐龍鎮,南連民主鎮,西鄰堰門鎮,北接大道河鎮,東北與漢濱區新壩鎮相鄰。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8.1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1.8千米,總面積88.4平方千米。其中陸地84.2平方千米,佔95.2%;水域4.2平方千米,佔4.8%。 [1] 
鐵爐鄉

鐵爐鎮地形地貌

鐵爐鎮地處秦巴山脈中麓,地勢東高西低、南高北低。境內地形以山地為主。最高點藥尖山頂,海拔1730米;最低點瀛湖,海拔331米。 [1] 

鐵爐鎮氣候特徵

鐵爐鎮氣候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温暖濕潤,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氣温15.8℃,1月平均氣温1℃,7月平均氣温35℃。生長期年平均270天,無霜期年平均25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560小時,年總輻射110.5千卡/平方釐米。年平均降水量1036.7毫米,極端年最大雨量1532.7毫米,極端年最少雨量596.4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6—9月。 [1] 

鐵爐鎮水系水文

鐵爐鎮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漢江水系。主要河流大道河由南而北注入漢江,境內流長8千米。 [1] 

鐵爐鎮自然資源

鐵爐鎮境內礦藏資源主要有煤炭、釩、銅、石英、磷、鐵等。其中煤炭儲量1億立方米,釩礦儲量為5000萬立方米,集中分佈在光榮、廟壩、先進、蘭加壩、柳林等5村。 [1] 

鐵爐鎮自然災害

鐵爐鎮境內自然災害主要有洪澇、冰雹、風災、雷擊等。洪澇平均每三年一遇,最嚴重的一次洪澇災害發生在2010年7月18日,降雨量約230毫米,涉及本鎮8個村,造成房屋倒塌459户1377間,直接經濟損失9000萬元。 [1] 

鐵爐鎮人口

截至2011年末,鐵爐鎮轄區總人口976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084人,城鎮化率11.1%。總人口中,男性5476人,佔56.1%;女性4284人,佔43.9%;14歲以下1161人,佔11.9%;15—64歲7423人,佔76%;65歲以上1176人,佔12.1%。2011年,鐵爐鎮人口出生率3‰,人口死亡率7‰,人口自然增長率-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10人。 [1] 

鐵爐鎮經濟

鐵爐鎮綜述

2011年,鐵爐鎮財政總收入1033萬元,比上年增長38%。人均財政收入1102元,比上年增長40%。
2011年,鐵爐鎮農民人均純收入4948元。 [1] 

鐵爐鎮第一產業

2011年,鐵爐鎮農業總產值7080萬元,比上年增長24%。
鐵爐鎮糧食作物以玉米、薯類為主。2011年,鐵爐鎮糧食生產3249噸,其中玉米1159噸,薯類1623噸。
鐵爐鎮主要經濟作物是魔芋。2011年,鐵爐鎮魔芋種植面積2815萬畝,產量2801噸。
截至2011年末,鐵爐鎮累計造林1.5萬畝,其中防護林1.2萬畝,經濟林300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8.8萬株,林木覆蓋率11%,活立木蓄積量1.2萬立方米。
鐵爐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鐵爐鎮生豬飼養量2.5萬頭,年末存欄1.3萬頭;羊飼養量9188只,年末存欄4870只;家禽飼養量16萬羽,上市家禽5.7萬羽。2011年,鐵爐鎮生產肉類1166噸,其中豬肉927噸,羊肉74噸;禽蛋181噸;畜牧業總產值3909萬元,佔農業總產值的55.2%。 [1] 

鐵爐鎮第二產業

2011年,鐵爐鎮工業總產值達到5680萬元,比上年增長147.2%。 [1] 

鐵爐鎮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鐵爐鎮有商業網點243個,職工328人。2011年,鐵爐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874萬元,比上年增長32.7%;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000萬元,比上年增長29.8%。
截至2011年末,鐵爐鎮有郵政服務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87千米,鄉村通郵率100%,報紙、期刊累計發行285份(冊),業務收入25萬元。
截至2011年末,鐵爐鎮有電信服務網點3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5000門,固定電話用户250户;移動電話用户3200户,寬帶接入用户112户。全年電信業務收入200萬元。
截至2011年末,鐵爐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140萬元,比上年增長10%;各項貸款餘額1240萬元,比上年增長13%。 [1] 

鐵爐鎮交通運輸

鐵爐鎮境內嵐大路穿越全境,村村通水泥路,總長度75千米。2010年,鐵爐鎮建成鐵爐鎮客運站。截至2011年末,鐵爐鎮鎮區道路總長度3.8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長度3.2米;鎮區橋樑1座,總長度15米。 [1] 

鐵爐鎮社會事業

鐵爐鎮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鐵爐鎮有鎮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8個;各類圖書室8個,藏書3萬餘冊。
2001年12月,鐵爐鎮建成鄉廣播電視站。截至2011年末,鐵爐鎮有廣播電視站1個,有線電視用户215户,入户率89%。 [1] 

鐵爐鎮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鐵爐鎮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75人,專任教師5人;小學1所,在校生311人,專任教師3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鐵爐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247萬元,比上年增長25%。 [1] 

鐵爐鎮衞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鐵爐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1個,病牀11張;固定資產總值600萬元。專業衞生人員11名,其中執業醫師2人,執業助理醫師6人,註冊護士3人。2011年,鐵爐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8923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1] 

鐵爐鎮體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鐵爐鎮有體育場2個。2個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23%。 [1] 

鐵爐鎮社會保障

2011年,鐵爐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27户,人數42人,支出10.7萬元,比上年增長18%,月人均212元,比上年增長7.6%;醫療救助1767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711人次,共支出45.5萬元,比上年增長86%。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583户,人數1273人,支出148.2萬元,比上年增長10.3%,月人均97元,比上年增長14%。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01人,撫卹事業費支出40萬元,比上年增長20%。敬老院1家,牀位1700張,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68人。 [1] 

鐵爐鎮基礎建設

截至2011年末,鐵爐鎮鎮區有自來水廠2個,鋪設幹線水管6580千米,年生活用水3.86萬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年人均生活用水32噸。
截至2011年末,鐵爐鎮鎮區有主變壓器2台,年售電量累計完成27億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9%,供電可靠率99%。 [1] 

鐵爐鎮歷史文化

祝家祠堂
位於嵐皋縣鐵爐鄉先進村三組,建於清宣統二年(1910年),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據祠堂後面祝家祖墳墓碑記載,清乾隆年間祝家從湖北武昌老屋上陝西有一分支居住鐵爐壩,後來繁衍生息逐步發展成為這裏的名門望族。祝氏家族為了共同祭祀祖先,於是集資修建了這個祠堂。
祝家祠堂建築為磚木石結構,飛檐斗拱、雕樑畫棟、高大堅固、美麗壯觀。房屋一進兩重,四合天井,共計十六間。後重五間,供奉祖先牌位;前重五間,接待祭祀賓客;左右兩邊各有廂房三間,用來保管物品。大門由石料做成,門頭刻寫“祝氏宗祠”四個大字,門前蹲放一對石頭獅子。房檐四周雕繪各種圖案:前瞻為“二十四孝”和“八仙過海”,後瞻是“三國演義”,左邊有“封神榜”,右邊是“紅樓夢”,神仙英雄、金童玉女、飛禽走獸、花草樹木一應俱全。室內室外門窗和石墩木柱上都是雕龍畫鳳、刻花繡草,千姿百態、古色古香,煞是好看。圖案工藝精巧,種類繁多;但所有圖案中唯獨沒有《水滸》書上的內容,原因是《水滸》中有“三打祝家莊”的故事。祠堂內立有兩塊石碑,一塊名為“永垂不朽”,另一塊名為“貽厥子孫”。石碑上分別記載了祝家“置產建祠”功德和“家規家法”條例。兩塊石碑均完好無損。
民國時期,鐵爐壩祝家出了一個比較有名的人物叫祝應修,外號祝獻廷,當過嵐皋縣舊政府的文教局長。他比較開明,重教興學,民國五年在祝家祠堂創辦女子私塾學校,招收祝家及其他人家女子上學,有學生三十多人,聘請堰門鄉曹四先生為教師,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停辦。解放後,1958年大躍進時期,鐵爐成立人民公社大鍊鋼鐵,鐵爐小學校舍被鍊鋼鐵民工佔用,隨將學校遷入祝家祠堂,並更名為“嵐皋縣紅旗小學”,1968年學校遷回原址又恢復鐵爐小學名稱,至今祠堂大門頭頂“嵐皋縣紅旗小學”名字和大門兩邊的毛主席語錄以及歌頌毛主席的大幅標語字跡清楚醒目,保存完好。
祝家祠堂記載了當地歷史文化變遷和鄉土民俗風情,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它雖曾經戰亂和“文革”破壞,損失較為嚴重,但主體建築還在,許多殘跡遺物尚存,仍然古風雅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