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唐舞馬銜杯仿皮囊式銀壺

鎖定
舞馬銜杯仿皮囊式銀壺,唐代銀器,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1970年陝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收藏於陝西曆史博物館
該銀壺高18.5釐米,整體造型仿照騎馬的遊牧民族儲水用的皮囊,上口斂而底部呈扁弧形,周身看不到焊縫。
中文名
唐舞馬銜杯仿皮囊式銀壺
出土地
西安南郊唐代窯藏
館藏點
陝西曆史博物館
出土時間
1970年
年    代
唐代
類    別
銀器

唐舞馬銜杯仿皮囊式銀壺文物特徵

鎏金舞馬銜杯紋壺 鎏金舞馬銜杯紋壺
鎏金舞馬銜杯紋壺為白銀質地,通高14.8釐米,口徑2.3釐米,腹長徑11.1釐米、短徑9釐米,壁厚0.12釐米,重549克。 [1] 
這件銀壺仿照西域遊牧民族裝水用的皮囊壺和馬鐙的形狀綜合製造,鎏金的提樑位於扁圓形壺身上部,提樑之前是斜向上的小壺口,壺口上倒扣蓮花瓣形壺蓋。另外,蓋紐上還繫有一條l4釐米長的麥穗式銀鏈,套連於提樑的後部,以防止壺蓋脱落遺失。另外,壺底與圈足相接處有“同心結”圖案,圈足內墨書“十三兩半”,標示了該壺的重量。 [2-3] 

唐舞馬銜杯仿皮囊式銀壺表現手法

鎏金舞馬銜杯紋壺 鎏金舞馬銜杯紋壺
銀壺的腹部兩側以模壓手法各錘出一幅凸起的駿馬圖像,馬口中銜有一隻酒杯,其上揚的馬尾和頸部飄動的綬帶顯示出十足的動感。壺身上弓狀的提樑、覆蓮瓣式的壺蓋,以及壺身所飾騰躍的駿馬,均鎏上一層黃燦燦的金色,與銀白色的壺體交相輝映,色調格外和諧富麗。這件銀壺不僅造型別致,而且極具實用價值,充分顯示了唐代工匠的匠心獨運。 [2] 
最令人稱奇的是在壺身中央,裝飾了一匹突出於壺面的、金色的、奇異的馬。這匹馬身軀健碩,長鬃披頸,前肢蹦直,後肢彎曲下蹲,口中叼着一隻酒杯,其上揚的馬尾和頸部飄動的綬帶顯示出十足的動感。據考證,這是一匹正在舞蹈的馬。
馬具有極好的節奏感,既能征戰又能跳舞,現代體育項目中難度極高的“盛裝馬步”即是證明。史書記載,在唐代人們已訓練馬匹舞蹈,以取悦於皇室貴族 [4] 

唐舞馬銜杯仿皮囊式銀壺文物研究

 唐代舞馬俑  唐代舞馬俑 [2]
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這種形制的壺在遼金時代的古墓中常有發現,是契丹文化的代表器物,但在唐代金銀器中還是首次見到。契丹民族出現於4世紀初,其根據地以今西喇木倫河和老哈河為中心,約佔內蒙古自治區的大部分地區。在唐代,它是中國東北方的少數民族之一,與大唐王朝保持着密切的交往。這件銀壺的出現,正是唐代漢族和契丹等各族人民文化交流的顯證。
也有專家認為,鎏金舞馬銜杯紋壺上馬用嘴銜起裝滿酒的酒杯翩翩起舞的圖案。根據典籍記載,每年八月初,李隆基生日時,舞馬披上錦繡衣服,頸部掛上黃色的金鈴,鬃毛上繫着貴重的珠王,按照“傾杯樂”的節拍,跳舞祝壽,銜杯敬酒。 [2] 

唐舞馬銜杯仿皮囊式銀壺文物地位

鎏金舞馬銜杯紋壺是盛唐時期工藝品的典型代表,同時也反映了漢族與少數民族的文化交流。1973年11月發行的《文化大革命期間出土文物》1套12枚郵票中,鎏金舞馬銜杯紋壺也是其中之一。 [2] 
左圖:文物上色效果圖
右圖:文物郵票
舞馬銜杯仿皮囊式銀壺 舞馬銜杯仿皮囊式銀壺
鎏金舞馬銜杯紋壺 鎏金舞馬銜杯紋壺

唐舞馬銜杯仿皮囊式銀壺文物背景

玄宗為皇帝的時候,將治理朝政和居住的地方遷移到風景秀麗的興慶宮,在興慶湖畔建造的“勤政務本”樓是處理政務之處。每年的千秋節也就是皇帝生日的那一天,玄宗在“勤政務本”樓前的廣場上大擺筵席,不但有山珍海味大快朵頤,席間還有各式歌舞和雜耍表演,而舞馬則是表演中必不可少的項目。據説一次舞馬演出舞到興處,馬兒屈膝向皇帝祝壽,皇帝大喜,賜酒給跳舞的馬匹,舞馬以口銜住酒杯,一飲而盡。銀壺上舞馬的造型抓住了銜杯飲酒的瞬間,將歷史的精彩一刻流傳至今。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