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鍾炌

鎖定
鍾炌(1583年-1650年), 號昭明,字淑賢,江西分宜山泗村人。天啓年間進士,授中書,考選户科,初任中書舍人,後歷任户科、禮科、吏科給事中,太常大理少卿、大理正卿、順天府尹、吏工二部左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
中文名
鍾炌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江西分宜
出生日期
1583年
逝世日期
1650年
主要成就
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

目錄

鍾炌評價

在他近二十年仕宦生涯中,一貫為官耿直,辦事公道。任中書舍人時,主試湖廣,一時稱得人;任大理寺卿時,夙亱匪懈,竭盡厥職;任順天府尹、京兆尹時,以嚴馭吏,以寬洽民;任吏部左侍郎時,謹慎從事,夙弊一清。崇禎皇帝在敕命中稱他是“潔己奉公之選”,並褒揚他“使吏部有清貞獨立之名”。

鍾炌生平

元至正二十年(1360),陳友諒與朱元璋爭天下,佔據袁州等3府,暫借糧一年,陳戰敗,“黎伯安妄將借徵冊籍抱獻明太祖希賞”,後成“歲額”。至正二十二年袁州殘將歐普祥遣子納降時,又誤將袁郡畝田納糧3鄉鬥(每鬥3升)報為3官鬥(每鬥10升),造成袁郡税負特重中的獨重。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户部向省加派遼餉畝田派銀3釐5毫,後續加至畝田9釐,江西按原税糧石數加派,原税負越重者,加得越多。造成袁民不堪重負,飢寒交迫,逃亡接踵。鍾炌懷以公正與憐憫之心,倡頭邀集在京袁州籍官員袁業泗等6人,向皇上秉筆呈報《減派遼餉公疏》。《公疏》陳詞激烈:“袁民拊膺莫可奈何,嗷嗷一郡,膏血已盡,骨髓俱竭,向猶稱貸饒家,今家家疲於竭澤,遍閭里皆蕭條,即貸無可貸也”,“每歲萬千之金,從何而出?”“然剜己之肉,誰無不平之鳴”。他以無所畏懼的氣概,一針見血地揭露與抨擊元末乃至明朝封建統治者對農民的殘酷掠奪。後經皇帝御批“照畝均派”。從此,袁郡(分宜等4縣)每年減納賦税銀1.2萬餘兩。
明王朝熹宗皇帝重用宦官魏忠賢,魏勾結客氏(熹宗奶媽)攀掌朝廷大權期間,專橫跋扈,結幫營私,賣官鬻爵,妄圖竊取帝位。鍾炌疾惡如仇,不同流合污,懷着“眾人皆濁我獨清”的情思,告假歸裏閒居。
公元1627年,明熹宗亡故,崇禎皇帝朱由檢登基,鍾炌復出,隨後,升任都察院(與六部平行)左都御史,掌管彈劾建言,會同吏部司官吏考察、升遷、黜陟,會同刑部理司法刑獄,並會同大理寺行駛相關職權。這時,對魏殘餘勢力內侍鄧希詔為非作歹,企圖捲土重來之事,會同刑部侍郎張承詔(分宜人)會審,皇帝不明真相,將《會審疏報》説是“忤旨”,兩人均遭暗算,罷職免官。張承詔後復出,鍾炌因忍受不了朝廷烏煙瘴氣,又見當朝政權搖搖欲墜之勢,已無返朝任職志趣。於崇禎十三年(1640)攜妻並隨帶皇帝敕封相關聖旨,掛冠歸里。閒居袁州府治宜春台右側。除見府縣利弊事有所建言外,罕言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