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鍋底山遺址

鎖定
鍋底山遺址,位於江西省撫州市宜黃縣棠陰鎮解放村大坪上自然村東約150米處,是一處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商周時期聚落羣。 [1]  [5] 
鍋底山遺址由台地、城牆、壕溝及外壕堤四部分組成,現存總分佈面積約4.2萬平方米。鍋底山遺址對重新認識江西及南方片區先秦時期的文化面貌、深入研究展現早期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推進早期中國區域文明模式研究提供了新視野,具有重要的歷史與考古價值。 [1] 
2019年10月7日,鍋底山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2] 
中文名
鍋底山遺址
地理位置
江西省撫州市宜黃縣棠陰鎮解放村大坪上自然村東約150米處
所處時代
新石器時代至商周
保護級別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8-0058-1-058
分佈面積
42000平方米

鍋底山遺址歷史沿革

2016年底,在鍋底山環壕聚落遺址區域發現部分早期陶片和石器遺物。 [5] 
2017年下半年,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與撫州市文物博物管理所、宜黃縣文物管理所聯合組隊,對該遺址展開了考古調查、勘探與發掘工作,發掘面積360平方米。 [5] 
2020~2021年,考古隊發掘區位於遺址的南部,發掘發現房址、堆燒堆積、陶土堆積、灰坑、蓄水池等遺蹟,並根據這些遺蹟的特徵、性質和分佈規律,基本可確定該發掘區域為新晚至夏商時期的製陶作坊區。 [4] 

鍋底山遺址遺址特點

鍋底山遺址由台地、城牆、壕溝及外壕堤4部分組成,分佈面積4.2萬餘平方米。台地(含城牆)高出四周農田約2~5米,平面呈長方形,長105米、寬65米,地勢南北高中間低,面積約6800平方米。 [4] 
鍋底山遺址經解剖表明,城牆、壕溝、壕堤均為人工形成。從地層疊壓關係及包含物分析,專家推斷其為新石器時代晚期。通過調查,考古人員還發現鍋底山環壕遺址周邊分佈有太坪村、屋沿山、炮沿山、塔前山、楊家山、菜籽山、下寮山、遼家山、朱單界等9處同時期山岡坡地遺址,説明該區域已形成了以鍋底山遺址為中心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到商周時期聚落羣。這些遺址、遺蹟和遺物的發掘和出土,證明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宜黃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生產生活,並創造和延續文明。 [5] 
航拍鍋底山環壕聚落遺址

鍋底山遺址文物遺存

鍋底山遺址發掘清理出土遺物主要為石器及陶器。石器分錛、斧、鏃等;陶器有罐、鼎(足)、豆、鬹、盉等。陶質分印紋硬陶與夾砂陶,印紋硬陶主要為灰色、紅色,紋飾較為豐富,常見有方格紋、菱格紋、席紋、繩紋、交錯繩紋、雷紋、籃紋等。夾砂陶的陶色有淺灰色、淺黃色、紅色,均為素面。 [5] 

鍋底山遺址文物價值

鍋底山遺址是瞭解環壕類遺址聚落羣的分佈規律、文化性質及功能佈局的典型遺址,是建立撫河流域先秦文化編年序列、釐清樊城堆文化的發展脈絡及上、下限問題的珍貴實物資料,為重新認識江西及南方片區先秦時期的文化面貌、深入研究展現早期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推進早期中國區域文明模式研究提供了新視野,具有重要的歷史與考古價值。 [1] 

鍋底山遺址保護措施

2018年3月9日,鍋底山遺址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東至台地東邊牆向外延伸80米,南、西、北各至外壕邊緣。保護面積5.28萬平方米。 [3] 
2019年10月7日,鍋底山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2] 

鍋底山遺址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鍋底山遺址位於江西省撫州市宜黃縣棠陰鎮解放村大坪上自然村東約150米處。 [1]  [5] 
  • 交通指引
宜黃縣人民政府距離鍋底山遺址12.5千米,駕車約18分鐘可到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