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錫晉齋

鎖定
錫晉齋是和珅時期的嘉樂堂,曾是和珅的住所。因齋內存有晉代大文人陸機手書的《平復貼》珍品,方改稱為“錫晉齋”。 [1] 
中文名
錫晉齋
所屬時代
清朝

目錄

錫晉齋歷史沿革

府邸西路最後一進院落,在和珅時稱為“嘉樂堂”、在慶王和恭親王時稱為“慶宜堂”。恭親王《萃錦吟》“慶宜堂避暑偶作”的詩中寫到“積善欣餘慶,安閒更得宜,留歡殊自愜,出語總成詩。”此詩前半闕的四句裏藏尾“慶宜愜詩”四字,並註明“邸第西齋額曰慶宜堂,傳聞系慶邸居時舊額”。這首寫於光緒十三年(1887年)的短詩表明,奕訢進駐的曾是慶王的住居處。直到小恭王溥偉時,因齋內存有晉代大文人陸機手書的《平復貼》珍品,方改稱為“錫晉齋”。
《平復帖》是晉代大文人陸機的真跡,乾隆年間藏於內府,乾隆皇帝將《平復帖》賞賜給皇十一子成親王永瑆。後來永瑆的重孫載治過繼給隱郡王奕緯為嗣,降襲貝勒爵位,便把《平復帖》帶到了隱郡王府。載治貝勒死後,其子溥倫降襲貝子爵位,因溥倫年少,慈禧太后命恭親王奕訢暫時代管隱郡王府事務,恭親王奕訢託言溥倫年幼,便把《平復帖》拿到恭王府“代管”,從此原本歸溥倫貝子所有的《平復帖》就成了恭王府的鎮府之寶。民國年間,小恭王溥偉的弟弟溥儒為籌錢給母親舉辦喪事,將《平復帖》賣給了大收藏家張伯駒,解放後張伯駒先生把《平復帖》捐獻給了故宮博物院。
小恭王溥偉對室內裝飾有兩層金絲楠木仙樓的錫晉齋十分喜愛,並在仙樓北部的四面楠木牆上題寫春夏秋冬《四季詩》。在二十世紀30年代錫晉齋室內的老照片中,可以看到小恭王溥偉題寫的《春日詩》、《秋日詩》和《冬日詩》。
錫晉齋,也就是和珅時期的嘉樂堂,曾是和珅的住所,和珅二十大罪中第十三款“僭侈逾制”的楠木殿至今依然存留了主要部分。金絲楠木的室內裝潢,用料考究,耗資巨大。名貴的金絲楠木千年不腐,高超木作工藝精美絕倫,這樣的奢華裝飾與故宮寧壽宮類似。地面金磚是一種名貴的火山岩,經過打磨,呈現出金黃色花紋,配合金絲楠的精雕細琢,顯得滿目華麗。
中國古建專家王世仁研究員在《北京清代恭王府正殿原狀推測》一文中對和珅居住之處有過精闢分析,“和珅居住的西路,表面上看是休閒居處的宅院,有抄手遊廊、垂花門、什錦燈窗、竹木花卉等。但正廳為七間,台基高二尺八寸(87.5釐米),與東路公主前廳相同;同時,明間的面闊與柱高和中路大殿一致。廳前設月台,用石雕須彌座,柱頂用石雕鼓座,廳內仿寧壽宮樂壽宮設‘周制’仙樓。而且西路房屋,包括廂房、圍房都用雕花屋脊,豪華程度遠遠超過東路。由此可以看出,和珅建府時,在典章與富足之間選擇的心態。”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