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錫安

(耶路撒冷城的一座山名)

鎖定
耶路撒冷城的一座山名。原指耶路撒冷的汲淪谷和提拉帕(Tyropoeon)谷之間那道山脊南端的陡坡;隨着時間的推移,漸被用來指早期耶路撒冷在上面發展起來的整個東部山脊。後來進一步指代整個耶路撒冷城(詩126:1;賽1:26,10:24)。而在《新約》中變成一個具有啓示內涵的象徵性的詞彙(來12:22;彼前2:6;啓14:1),或象徵上帝的教會,或象徵天上的上帝之城。 [1] 
中文名
錫安
外文名
Zion
引證解釋
原初的錫安陡坡只是一個令人難以逾越的耶布斯人的天然要塞(士19:11),附近的基訓泉和隱羅結泉提供了城邑發展的水源保障。當大衞圍困這座耶布斯衞城的時候,遭到憑險據守的當地人的蔑視和譏諷—“你若不趕出瞎子、瘸子,必不能進這地方”。他們“心裏想大衞絕不能進去。然而大衞攻取錫安的保障,就是大衞的城”(撒下5:6-8;代上11:5-8)。在錫安,大衞建設宮殿(撒下5:11;尼12:37),搭設安放約櫃帳幕(撒下6:12-17;王上8:1),而且死後葬在錫安(王上2:10)。在錫安的發展中,大衞得到了位於山脊再上面一點的“耶布斯人亞勞拿的禾場”,在原來的禾場上“為耶和華築一座壇”(撒下24:18-24),後來所羅門王在此建了耶和華的聖殿。錫安從一個要塞、“保障”到一個聖址的演化過程在經卷中和考古上是有稽可考的。錫安固然有時指耶路撒冷的一個特定區域(詩51:18;賽30:19,64:10;摩1:2;彌3:12),然而若非錫安與聖殿地區是同一處地方,則有些經文就沒有意義。錫安是“聖山”(詩2:6),是“耶和華的住所”(詩9:11,76:2,132,137;賽8:18,60:14),是耶和華接受禱告和崇拜的地方(詩65:1;耶31:6)。巴比倫人要求被擄的希伯來人“唱一首錫安歌”(詩137:3),儘管此處可以指任何一首希伯來歌,但是最可能的是指一首表達對聖殿眷戀的歌。《詩篇》第48篇更是一個朝聖者從橄欖山眺望錫安山的心路歷程的寫照。儘管猶太人流散四處,但是四散的猶太民眾的信仰“根基”是在錫安(詩87)。後來的猶太復國主義運動—“錫安主義”—即由此而來。 [1] 
參考資料
  • 1.    丁光訓、金魯賢.《基督教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年10月:第69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