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錦秋湖

鎖定
根據清嘉靖四十四年 (1565年) 《青州府志》、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博興縣誌》記載,錦秋湖址在原博興縣城——龜背城東南城下,是與桓台縣的界湖,今遺蹟尚存。
中文名
錦秋湖
外文名
Jinqiu Lakes
地理位置
今博興縣西南與桓台縣交界處
氣候條件
温帶季風氣候
門票價格
免費
佔地面積
22.36 km²
著名景點
錦秋湖

錦秋湖湖泊水系

屬於小清河水系,現有小清河孝婦河烏河等河水注入其中。因北側即為地上懸河——黃河,而魯中為山地丘陵地貌,孝婦河、烏河等自南往北流至平原眾多河流無法匯入黃河,故在大堤南側與小清河交匯,與窪地內成湖。

錦秋湖湖泊概況

錦秋湖屬於典型的北方平原湖泊地貌,湖泊內溝壕交錯,水村園田星羅棋佈,堤內窪地連片,堤外湖水盪漾,形成了半水半旱的獨特地理特徵。全湖東西長7公里,南北寬3.5公里,面積20平方公里,現有水面積1.5萬畝,最大水深2.3米,平均水深1.2米,湖泊呈東西方向,西窄東寬,湖盆淺平,三面高北面低,湖底高程在5.8-6.2米之間。 [1] 

錦秋湖湖泊地位

是山東省第三大天然湖泊,面積僅次於微山湖(南四湖)、東平湖 [2] 

錦秋湖湖泊別稱

錦秋湖又被稱為“官湖”、“北湖”、“麻大湖”、“馬踏湖”,皆為其別稱。 [3] 

錦秋湖湖名由來

相傳宋代詩人蘇東坡知登州(山東文登)時曾來此觀賞湖光,並賦詩《橫湖絕句》:
貪看翠蓋擁紅妝,不覺湖邊一夜霜。卷卻天機雲錦緞,縱教匹練寫秋光。後人取其詩中的“錦”“秋”二字,改稱錦秋湖。
最早記錄“錦秋湖”這一名稱的當屬元代人於欽。於欽(1284—1333)所作《齊乘》中有這樣的記載:錦秋亭,博興東南城上,中統間邑人所建,取坡詩命名。蓋齊地菑、時、般、濼眾水瀦為馬車瀆,以入海。博興宛在水中,舟楫交通,魚稻成市。昔嘗過之,愛其風景絕類江南,賦詩亭上雲:“霜風收綠錦,萬頃水雲秋。海氣朝成巿,山光晚對樓。舟車通北闕,圖畫入南州。且食鱸魚美,吾盟在白鷗。” [4-5] 

錦秋湖歷史文化

錦秋湖(清:李長霞)柳陌菱塘路欲迷,荷花荷葉與人齊。舟橫野岸偎芳草,水擁寒沙上廢堤。 [6] 
過錦秋湖望博興(清代: 王啓座)荷花開遍錦秋湖,疏雨斜風入畫圖。十里長堤行未了,柳條煙重是蒲姑。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