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鋼筋排列

鎖定
鋼筋是指鋼筋混凝土用和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用鋼材,其橫截面為圓形,有時為帶有圓角的方形。包括光圓鋼筋、帶肋鋼筋、扭轉鋼筋。鋼筋的排列對結構的受力有很大影響。
中文名
鋼筋排列
外文名
arrangemant of rebar
運用場合
混泥土房屋等
影    響
預應力

鋼筋排列概念

鋼筋多用於混泥土結構,起到承受預應力的作用。鋼筋排列方式的不同對受力的影響很大。故選擇合理的排列方式是保證建築結構穩定的基本條件之一。

鋼筋排列預應力混泥土屋面梁中預應力鋼筋的排列

1.後張法預應力混泥土屋面梁中鋼筋孔道的排列及下翼緣寬度,具體情況參考圖1。 [1] 
圖1
圖2
圖2(3張)
2.先張法預應力混泥土屋面梁下翼緣預應力鋼筋的排列,參考圖2。 [1] 
3.先張法預應力混泥土屋面上翼緣預應力鋼筋的排列,參考圖3。 [1] 
圖3 圖3

鋼筋排列梁的選用

鋼筋排列截面的選用

截面的選用要考慮到截面形狀和梁的高度。
圖4 圖4
梁有各種各樣的截面,如矩形、T字形、倒T字形、花籃形、工字形、空心形等,如圖4所示。在選擇梁截面形式時,應根據不同要求,採用不同的形狀。如在整體結構中,為了方便施工,常用矩形和T字形截面;在裝配式樓蓋中。為了擱置板可用倒T字形或花籃形截面。
圖5 圖5
梁的高度如不小於圖5中的數值時,在一般情況下可不進行撓度驗算。 [2] 

鋼筋排列縱向受力鋼筋

圖6 圖6
縱向受力鋼筋的直徑及伸入支座的最小根數見圖6。
圖7 圖7 [2]
受力鋼筋應儘可能地沿梁寬均勻排列,通常可排成一排或兩排,鋼筋間應有足夠的淨距,以便混凝土能四面包住鋼筋,如圖7所示。

鋼筋排列機械錘的鋼筋排列

鋼筋排列基礎架構

圖8 圖8
機械錘基礎之結構設計與一般基礎結構設計相同,先依據作用之振動力,來計算作用於基礎臨界斷面的力矩及剪力,再據以計算必須之鋼筋量。由於機械錘基礎常為塊狀基礎,實際所需的鋼筋量常為最小鋼筋量。

鋼筋排列機械錘鋼筋排列

圖9 圖9
圖10 圖10
鋼筋的排列,一方面靠結構分析,一方面則靠經驗準則,圖8與圖9為兩種典型的鋼筋排列方式。一般錘砧底下通常使用兩層或三層水平筋,最上層鋼筋之混凝土保護層厚,至少需大於3cm,其下各層鋼筋則相距10~12cm,每層水平筋均為兩向交錯成格子狀,各向之鋼筋一般採用直徑14~20mm鋼筋,間距20~30cm。圖10所示者為另一種鋼筋的排列方式,將基礎塊當作短梁懸臂樑設計。 [3] 

鋼筋排列梁圈的構造要求

圖11 圖11
圖12 圖12
圈樑宜連續地設在同一水平面上並形成封閉狀,圈樑宜與預製板同一標高,或緊靠板底(圖11);當圈樑被門窗洞口截斷時,應在洞口上部增設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樑(圖12)。附加圈樑與圈樑的搭接長度不得小於1m,且不應小於其中心線到圈樑中心線垂直間距H1的2倍。
鋼筋混凝土圈樑的寬度宜與牆厚相同,當牆厚h≥240mm時.其寬度不宜小於2h/3;圈樑高度不應小於
120mm;縱向鋼筋不應少於4Φ10,綁紮接頭的搭接長度按受拉鋼筋考慮,箍筋間距不應大於300mm。圈樑兼作
過樑時,過樑部分的鋼筋應按計算用量另行增配。
圖13 圖13 [4]
縱、橫牆交接處的圈樑應有可靠連接,不同位置的鋼筋連接如圖13。剛彈性和彈性方案房屋,圈樑應與屋架、大梁等構件可靠連接。
參考資料
  • 1.    冶金工業部洛陽有色金屬加工設計研究院編制,冶金工業廠房鋼筋混凝土屋面梁設計規程 YS04-81 (試行),冶金工業出版社,1982年09月第1版
  • 2.    杜詠 曾波主編,建築裝飾系列教材 建築力學與結構,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年04月第1版
  • 3.    陳煌銘著,振動基礎分析與設計,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09月第1版
  • 4.    熊丹安主編;蘇明會,趙亮副主編,砌體結構原理與設計 第2版,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