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鋸角豆芫菁

鎖定
昆蟲名,為鞘翅目,芫青科。分佈在江蘇、浙江、江西、湖南、四川、廣東、廣西、台灣;日本等。寄主有幼蟲捕食蝗卵等,危害大豆、菜豆、豇豆等豆科植物,還有甜菜、雍萊、甘薯、棉、茄、桑等作物。 成蟲是豆類、花生等的害蟲之一,也取食其他植物。幼蟲寄生於蝗蟲卵塊內捕食蝗卵。
中文名
鋸角豆芫菁
拉丁學名
Epicauta gorhami Marseul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昆蟲綱 Isecta
鞘翅目
芫青科
分佈區域
中國江蘇、浙江、江西、湖南、四川、廣東、廣西、台灣;日本
功能類別
寄生性天敵

鋸角豆芫菁形態特徵

鋸角豆芫菁 鋸角豆芫菁
體筒形,長 10.5-18.5毫米;體寬2.6-4.6毫米。外形與暗頭豆蕪菁十分近似;重要的區別是:(1)紅色,複眼內側每邊各有一個圓形、黑色、光亮的“”;(2)腹部腹面沿各腹節後緣有一條灰白色毛組成的橫紋;(3)雄蟲後胸腹面無圓凹,腹部腹面中間不凹下;(4)雌蟲觸角形狀不同:雄蟲觸角3一7節扁平。略成櫛齒狀,每節的外側各有條縱凹槽;雌蟲觸角絲狀。

鋸角豆芫菁發生規律

與暗頭豆蕪菁相似。一般一年一代,個別地區有一年兩代的。以幼蟲越冬。成蟲5、6月出現。一年兩代的,第2代成蟲於10月下旬到11月上中旬大量出現。幼蟲捕食性。成蟲食害大豆、菜豆、豇豆等豆科植物,殘食葉片和花瓣,並能為害甜菜、雍萊、甘薯、棉、茄、桑等作物。

鋸角豆芫菁生活習性

豆芫菁在東北、華北一年發生一代,在長江流域及長江流域以南各省每年發生2代。以第5齡幼蟲(假蛹)在土中越冬。在一代區的越冬幼蟲6月中旬化蛹,成蟲於6月下旬至8月中旬出現為害,8月份為嚴重為害時期,尤以大豆開花前後最重。2代區越冬代成蟲於5~6月間發生,集中為害早播大豆,以後轉害蔬菜。第一代成蟲為害大豆最重,以後數量逐漸減少,並轉至蔬菜上為害。成蟲白天活動,在豆株葉枝上羣集為害,活潑善爬。成蟲受驚時迅速散開或墜落地面,且能從腿節末端分泌含有芫菁素的黃色液體,如觸及人體皮膚,能引起紅腫發泡。成蟲產卵於土中約5釐米處,每穴約70~150粒卵。
豆芫菁成蟲為植食害蟲,但幼蟲為肉食性,以蝗卵為食。幼蟲孵出後分散覓食,如無蝗蟲卵可食,則飢餓而死。一般一個蝗蟲卵塊可供1頭幼蟲食用。

鋸角豆芫菁防治方法

(1)冬耕可消滅部分越冬的偽蛹。
(2)成蟲發生盛期,噴撒2.5%敵丌蟲粉劑,每667平方米2~3kg。也可噴灑44%氯氰菊酯克蟲磷乳油2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2000倍液、40%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均可殺死成蟲。於成蟲發生期噴施90%敵百蟲結晶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或50%馬拉硫磷1 000倍液,或21%滅殺斃乳油5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3000倍液,1~2次或更多,交替噴施,噴勻噴足。另外,鑑於芫菁幼蟲在土中活動,筆者建議在芫菁常年嚴重危害的地區,還可探索土壤灌淋藥液,毒殺土中蟲蛹的辦法進行防治,以減少成蟲蟲口數,可能減輕成蟲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