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鋁熱劑

鎖定
鋁熱劑,是鋁粉和難熔金屬氧化物的混合物。常見鋁熱劑是鋁粉和三氧化二鐵粉末按比例配成呈粉紅色的混合物(比例約為1 : 2.95),當用引燃劑點燃,反應猛烈進行,得到氧化鋁和單質鐵並放出大量的熱,温度可到2500℃,併發出耀眼的光芒,能使生成的鐵熔化。鋁熱劑是鋁熱反應的重要成分,鋁熱反應在軌道焊接等高温户外作業中發揮重要作用。可用於引發一些需要高温的反應。
中文名
鋁熱劑
外文名
Thermite
外    觀
粉紅色粉末混合物
應    用
冶煉難熔的金屬、置換金屬、焊接金屬
危險性描述
高度易燃

鋁熱劑原理

反應裝置 反應裝置
鋁熱劑是把鋁粉和高熔點金屬氧化物(如三氧化二鐵粉末)按比例配成的混合物, 使用時加入氧化劑點燃,反應激烈進行,得到氧化鋁和單質並放出大量的熱,温度可到約2500℃,能使生成的單質熔化。這個反應叫做鋁熱反應。鋁熱反應原理可以應用在生產上,例如焊接鋼軌等。用某些金屬氧化物(如V2O5、Cr2O3、MnO2等)代替氧化鐵,也可以做鋁熱劑。當鋁粉跟這些金屬氧化物反應時,產生足夠的熱量,使被還原的金屬在較高温度下呈熔融狀態,跟形成的熔渣分離開來,從而獲得較純的金屬。在工業上常用這種方法冶煉難熔的金屬,如釩、鉻、錳等。利用的是鋁被氧化時放熱。有些金屬氧化物,不能與鋁反應,或放出的熱不多,均不能做鋁熱劑使用。

鋁熱劑歷史

德國化學家漢斯·歌德史密斯於1893年發明鋁熱法並於兩年後申請專利。 [1]  因此該反應也被稱為“歌德史密斯法”或“歌德史密斯過程”。研究最初的目的是在不用碳熔鍊的條件下製備高純度金屬,但歌德史密斯敏鋭的發現鋁熱法可以用於焊接。 [2]  1899年在德國埃森,鋁熱法首次商業應用於焊接鐵軌。

鋁熱劑引燃

鋁熱反應需要高温來引發,可在混合物粉末上插一根鎂條做引信(可混入適量氯酸鉀幫助鎂條燃燒,高錳酸鉀硝酸鉀等氧化劑也可助燃;過氧化鋇也可以,但煙有毒)。高錳酸鉀甘油的混合物緩慢放熱,也可以做引發劑(高錳酸鉀和葡萄糖的混合物亦可,點燃後劇烈反應並引發鋁熱反應)。丙烷槍也可以提高引發反應所需的高温。反應開始後會劇烈放熱,火花四濺,温度極高,所以點火時要注意安全。

鋁熱劑常見種類

鋁熱劑中最常用的氧化鐵/鋁, [3-5]  磁鐵礦也工作。偶爾使用其他氧化物,例如錳鋁熱劑 ,鉻鋁熱劑 ,硅熱劑,或銅鋁熱劑,但僅用於專門目的。 所有這些實施例使用鋁作為反應性金屬。含氟聚合物可用於特殊配方中,特氟隆與鎂或鋁是相對常見的實例。 [6] 
乾冰和還原劑如鎂,鋁和硼的組合遵循與傳統鋁熱劑混合物相同的化學反應,產生金屬氧化物和碳。 儘管乾冰鋁膏混合物的非常冷的温度,但是這種系統能夠用火焰點燃。當細分狀乾冰鋁熱劑被傳統炸藥一樣限制在管中點燃時,將會爆炸,並且反應中釋放的一部分碳以金剛石的形式出現。
原則上,可以使用任何活性金屬代替鋁。但是鋁的性質對於該反應幾乎是理想的:
它是迄今為止最便宜的高反應性金屬。
它形成鈍化層,使其比許多其他活性金屬更安全。 [7] 
其相對低的熔點 (660℃)意味着易於熔融金屬,使得反應主要在液相中發生,因此相當快地進行。
其高沸點 (2519℃)使得反應達到非常高的温度,因為幾個過程傾向於將最高温度限制到剛好低於沸點。 這種高沸點在過渡金屬中是常見的,但是在高反應性金屬中並不常見。
此外,由於反應形成的氧化鋁的低密度趨於使其漂浮在所得純金屬上。 這對於減少焊縫中的污染是特別重要的。
儘管反應物在室温下是穩定的,但當它們被加熱至着火温度時,它們以極強烈的放熱反應燃燒。 由於達到高温(高達2500°C,使用氧化鐵(III)),產品表現為液體-雖然達到的實際温度取決於熱量能夠快速逃逸到周圍環境。 鋁熱劑有自己的氧氣供應,不需要任何外部空氣源。 因此,在給定足夠的初始熱的情況下,其不能被窒息並且可以在任何環境中點燃。 它會在濕潤時燃燒良好,不能用水輕易熄滅,雖然足夠的水會除去熱量並可能停止反應。 少量的水在達到反應前會沸騰。 即使如此,鋁熱劑也用於水下焊接。 [8] 
該鋁合金的特徵在於在燃燒期間幾乎完全沒有氣體產生,反應温度高。 燃料應具有高的燃燒熱併產生具有低熔點和高沸點的氧化物。 氧化劑應當包含至少25%的氧,具有高密度,低形成熱,並且產生具有低熔點和高沸點的金屬(因此釋放的能量不會在反應產物的蒸發中消耗)。 可以向組合物中加入有機粘合劑以改善其機械性能,然而它們傾向於產生吸熱分解產物,導致反應熱的一些損失和氣體的產生。 [9] 
反應期間達到的温度決定結果。 在理想情況下,反應產生充分分離的金屬和爐渣的熔體。 為此,温度必須足夠高以熔化反應產物,所得金屬和燃料氧化物。 太低的温度將導致燒結金屬和爐渣的混合物,太高的温度 - 高於任何反應物或產物的沸點 - 將導致氣體的快速產生,分散燃燒的反應混合物,有時甚至爆炸。可以通過添加合適的氧化劑來提高太低的反應温度(例如當從砂生產硅時),通過使用合適的冷卻劑和/或熔渣流量可以降低太高的温度。通常在使用的助熔劑是氟化鈣,因為其僅最低限度地反應,具有相對低的熔點,在高温下的低熔體粘度(因此增加爐渣的流動性)並與氧化鋁形成共晶體。 然而,過多的助熔劑將反應物稀釋至不能維持燃燒的程度。金屬氧化物的類型也對產生的能量的量具有顯着的影響;氧化價越高,產生的能量越高。一個好的實例是氧化錳(IV)和氧化錳(II)之間的差異,其中前者產生太高的温度,後者幾乎不能維持燃燒;為了獲得良好的結果,應該使用具有適當比例的兩種氧化物的混合物。
反應速率也可以用粒徑調節;較粗的顆粒比較細的顆粒燃燒得慢。該效果對於需要加熱至較高温度以開始反應的顆粒更顯顯著。
在絕熱條件下 ,當沒有熱量損失到環境中時,在反應中實現的温度可以使用赫斯定律來估計-通過計算由反應本身產生的能量(從產物的焓中減去反應物的焓)並減去加熱產品所消耗的能量(根據它們的比熱,當材料僅改變它們的温度時,以及它們的熔化焓和當材料熔化或沸騰時的最終蒸發焓)。 在實際條件下,反應對環境失去熱量,因此實現的温度略低。傳熱速率是有限的,因此反應越快,越接近其運行的絕熱條件,並且實現的温度越高。 [10] 

鋁熱劑鐵鋁熱劑

鐵(III)鋁熱劑 鐵(III)鋁熱劑
最常見的組合物是鐵鋁熱劑。 所用的氧化劑通常是三氧化二鐵或四氧化三鐵。前者產生更多的熱量。後者更容易點燃,可能是由於氧化物的晶體結構。 添加銅或錳氧化物可以更容易點燃。 [9] 

鋁熱劑銅鋁熱劑

銅鋁熱劑可以使用氧化亞銅氧化銅來製備。燃燒速率非常快,並且銅的熔點相對低,因此反應在非常短的時間內產生大量的熔融銅。銅(II)鋁熱反應可能如此之快,以致於銅鋁熱劑可以被認為是一種閃光粉末。可能發生爆炸,併發送銅滴噴霧到相當遠的距離。
銅(I)鋁熱劑具有工業用途,例如焊接厚銅導體,這種焊接也被用於電纜拼接。

鋁熱劑鋁熱燃燒劑

鋁熱燃燒劑是鹽基氧化劑(通常是硝酸鹽,例如硝酸鋇過氧化物)的鋁熱劑。 與常規鋁熱劑相比,鋁熱燃燒劑燃燒時有火焰和氣體的放出。 氧化劑的存在使得混合物更容易點燃並改善燃燒物對靶的滲透,因為放出的氣體噴射熔融爐渣並提供機械攪拌。這種機制使得鋁熱燃燒劑用於燃燒目的和用於敏感設備(例如密碼設備)的緊急破壞的熱固性材料更適合,因為鋁熱劑的效應更局部化。

鋁熱劑應用

鋁熱反應過程中放出的熱可以使高熔點金屬熔化並流出,故鋁熱法廣泛運用於焊接搶險工程,例如將鐵軌連接成一段長軌即使用此法。另外,鋁熱法也是冶煉等高熔點金屬的重要手段。
鋁熱劑除了焊軌、冶煉難熔金屬以外,在軍事上也有廣泛的應用,例如在炮彈頭—咀裝進鋁熱劑成分,因為反應温度極高,用於製作燃燒彈,可熔穿裝甲,極大地提高殺傷力。在前蘇聯科學家編寫的《火箭炮》一書中,談到火箭炮彈頭裝藥就有鋁熱劑的成分。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裏,展品中就有美軍的鋼盔、卡賓槍被燒熔在一起,除了火箭彈以外,其他炸彈沒有如此大的能量。
除此之外,其他的單質與金屬氧化物混合之後點燃,也會發生強烈的氧化還原反應,效果類似於鋁熱反應。其中的單質可以是鋁、鎂、鈣、鈦、硅、硼——並不僅限於金屬,而金屬氧化物可以是三氧化二硼、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鉻、二氧化錳、三氧化二鐵、四氧化三鐵、氧化銅和四氧化三鉛等。有時這些反應也根據反應中的還原劑而稱為“鎂熱法”“硅熱法”“鈣熱法”“碳熱法”等等。
參考資料
  • 1.    H. Goldschmidt,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Metallen oder Metalloiden oder Legierungen derselben"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metals or metalloids or alloys of the same), Deutsche Reichs Patent no. 96317 (13 March 1895).
  • 2.    Goldschmidt, Hans; Vautin, Claude. Aluminium as a Heating and Reducing Agent. The 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1898-06-30, 6 (17): 543–545
  • 3.    "Thermite Bombs used to Set Fires". The Milwaukee Journal. 1 December 1939.
  • 4.    "what it Means: Thermite Bombing". the Florence Times. 31 August 1940.
  • 5.    "Hydrogen May Not Have Caused Hindenburg's Fiery End – Page 3 – New York Times". Nytimes.com. 6 May 1997.
  • 6.    Koch, Ernst-Christian (2002). "Metal-Fluorocarbon-Pyrolants: III.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Magnesium/Teflon/Viton (MTV)". Propellants, Explosives, Pyrotechnics. 27 (5): 262.
  • 7.    Granier, J. J.; Plantier, K. B.; Pantoya, M. L. (2004). "The role of the Al2O3passivation shell surrounding nano-Al particles in the combustion synthesis of NiAl".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39 (21): 6421.
  • 8.    Sarah Lyall (27 October 2006). "Cameras Catch Speeding Britons and Lots of Grief – New York Times". Great Britain: Nytimes.com.
  • 9.    K. Kosanke; B. J. Kosanke; I. von Maltitz; B. Sturman; T. Shimizu; M. A. Wilson; N. Kubota; C. Jennings-White; D. Chapman (December 2004). Pyrotechnic Chemistry. Journal of Pyrotechnics. pp. 126–.
  • 10.    Gupta, Chiranjib Kumar (2006). Chemical Metallurgy: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John Wiley & Sons. pp. 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