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銀粉背蕨

(鳳尾蕨科粉背蕨屬植物)

鎖定
銀粉背蕨(學名:Aleuritopteris argentea (Gmél.) Fée)是鳳尾蕨科、粉背蕨屬的 [7]  小型蕨類植物。 [9]  植株高15-30釐米;根莖先端被披針形;葉簇生,呈紅棕色,基部疏被棕色披針形鱗片,葉片五角形,基部三回羽裂,長圓狀披針形,裂片三角形或鐮刀形;孢子囊羣圓形,成熟後彼此匯合成線形,孢子三角狀圓球形,呈黃綠色。 [7]  德欽粉背蕨為銀粉背蕨的變種,與原變種的不同處為葉形、鱗片均同銀粉背蕨,但葉片下面具亮黃色的粉末。 [10] 
銀粉背蕨分佈於西藏、青海、雲南等省區,在日本、朝鮮、印度等國也有分佈。生長於海拔高達3900米的山坡岩石上或石縫中。 [11]  喜光,耐陰,耐寒,耐旱,喜生長在疏鬆的鈣質土壤,在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中也能栽植。 [12]  繁殖方法一般為分株或孢子繁殖。 [13] 
銀粉背蕨味辛、甘,性平。歸肝、肺經。有活血調經、止咳、利濕、解毒消腫的功效。可用於赤白帶下、風濕關節疼痛、暴發火眼等症狀。 [9]  其株型小巧,葉型奇特,可用在水石盆景和假山上作綠化點綴材料。 [14] 
中文名
銀粉背蕨
拉丁學名
Aleuritopteris argentea (Gmél.) Fée
別    名
通經草
金絲草
銅絲草
金牛草
銅絲茶
植物界
蕨類植物門
木賊綱
水龍骨目
鳳尾蕨科
粉背蕨屬
銀粉背蕨
命名者及年代
(Gmel.) Fee,1852

銀粉背蕨形態特徵

植株高15-30釐米。根狀莖直立或斜升(偶有沿石縫橫走)先端被披針形,棕色、有光澤的鱗片。
葉簇生;葉柄長10-20釐米,粗約7毫米,紅棕色、有光澤,上部光滑,基部疏被棕色披針形鱗片;葉片五角形,長寬幾相等,約5-7釐米,先端漸尖,羽片3-5對,基部三回羽裂,中部二回羽裂,上部一回羽裂;基部一對羽片直角三角形,長3-5釐米,寬2-4釐米,水平開展或斜向上,基部上側與葉軸合生,下側不下延,小羽片3-4對,以圓缺刻分開,基部以狹翅相連,基部下側一片最大,長2-2.5釐米,寬0.5-1釐米,長圓披針形,先端長漸尖,有裂片3-4對;裂片三角形或鐮刀形,基部一對較短,羽軸上側小羽片較短,不分裂,長僅1釐米左右;第二對羽片為不整齊的一回羽裂,披針形,基部下延成楔形,往往與基部一對羽片匯合,先端長漸尖,有不整齊的裂片3-4對;裂片三角形或鐮刀形,以圓缺刻分開;自第二對羽片向上漸次縮短。葉幹後草質或薄革質,上面褐色、光滑,葉脈不顯,下面被乳白色或淡黃色粉末,裂片邊緣有明顯而均勻的細齒牙。
孢子囊羣較多;囊羣蓋連續,狹,膜質,黃綠色,全緣,孢子極面觀為鈍三角形,周壁表面具顆粒狀紋飾。 [1] 
銀粉背蕨

銀粉背蕨近種區別

部位
銀粉背蕨
葉簇生;葉柄長10-20釐米,紅棕色、有光澤;葉片基部三回羽裂,中部二回羽裂,上部一回羽裂,小羽片3-4對,以圓缺刻分開
葉柄顏色較深,暗紅棕色,葉片分裂度較細,基部一對羽片下側1-3片小羽片均羽裂
葉形、鱗片均同銀粉背蕨,但葉片下面具亮黃色的粉末
圖片
銀粉背蕨 銀粉背蕨
裂葉粉背蕨 裂葉粉背蕨
德欽粉背蕨 德欽粉背蕨
參考資料 [2] 

銀粉背蕨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400-3900米的灌叢間岩石縫中或路邊牆縫隙中。 [1]  性喜陽也耐陰,耐寒也耐旱,喜生長在疏鬆的鈣質土壤中,在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中也能生長。 [4]  亦耐半陰,極耐乾旱,遇久旱不雨葉片便彎曲,稍有潮濕即舒展,但在中國北方地區要求要有強陽光照射,在偏南而稍陰的坡地也能適應。 [5] 

銀粉背蕨分佈範圍

分佈於尼泊爾、緬甸、印度北部、俄羅斯(西伯利亞)、蒙古、朝鮮、日本和中國。在中國廣泛分佈於全國各省區,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東、山西、陝西、江西、浙江、台灣、雲南等省區分佈最多;在中國雲南分佈於會澤、邱北、廣南、西疇、文山、澄江、路南、昆明、賓川、大理、麗江、香格里拉、德欽和貢山等;在西藏分佈於拉薩、達孜、日喀則、曲水和波密等地。 [1-2]  [5-6] 

銀粉背蕨繁殖方法

繁殖方法一般為分株或孢子繁殖。 [13]  銀粉背蕨依靠孢子傳播繁殖。 [5]  銀粉背蕨分株繁殖不易成活,即使是全株移栽,如栽培環境不宜,管理不當,亦不一定能成功。有些地區引種野生苗,宜在秋末初冬或者早春新芽尚未萌動時進行,一般都能成功。在園林育種工作中,主要採用播種孢子的方法進行有性繁殖。 [5] 
銀粉背蕨的孢子囊羣,着生於葉片小脈的頂端,成熟時混合成條形,這時便可採收。收集孢子時,應挑選具有成熟的孢子葉,用潔淨的紙袋或塑料袋將葉片裝入袋內,略經晾一晾,便將孢子輕輕彈入袋內。在收集和彈取孢子的過程中,要防止污染和不同品種的混雜,保持種子的純潔性。 [5] 
播種前,可挑選大小適宜的土陶盆作為播種苗牀,基質可用森林腐葉土2份、山泥土2份、石灰岩風化土3份、砂質菜園土2份、蛋殼粉1份(或少量的消石灰)配製。基質配好後,要充分混合,曝曬數日,或整細過篩,再用3000倍的高錳酸鉀水溶液噴灑,嚴格進行消毒處理後,才能上牀使用,裝盆時,培養土應低於盆沿2釐米,用小木板刮平壓實,然後再均勻地把孢子抖播在苗牀內,不用覆土。銀粉背蕨播種後,應把苗牀置於盛水的淺容器中,讓水分通過花盆底孔,緩慢地將播種基質濕透,然後蓋上玻璃,置於半廕庇温暖而又濕潤的地方,進行播後的管理。 [5] 

銀粉背蕨栽培技術

銀粉背蕨苗期管理

銀粉背蕨播種以後,初期基質要保持絕對的濕潤,大約2-3個星期的時間,孢子發育成原葉體,這時基質不能太濕,以利原葉體受精。銀粉背蕨雌雄配子體互相結合的過程中,要精心管理,水分不宜過多,空氣相對濕度一般在70-75%為宜,苗牀温度控制在20-22℃,保持牀內空氣清新。當原葉體發育長出真葉後,要有適宜的光照,在基質滲透性良好的前提下,還要保持一定的土壤墒情,待其小苗的根狀莖長出3-4片真葉後,便可用播種基質進行盆栽。 [5] 

銀粉背蕨栽植

銀粉背蕨的栽培,大多采用頭年播種的幼苗,在3-4月的旺盛生長期,帶原土取苗栽培,成活率才高,因為銀粉背蕨的直根較為發達,故而能在山石縫隙中生長,一般分株或引種野生苗都不易成活,所以只能採取培育幼苗的方法進行栽培。 [5] 
栽培前,要挑選大小適宜的釉質陶盆或紫砂質陶盆。基質用石灰質土壤較為理想。這種土壤配製也較簡單,材料隨處可取,一般可用森林腐葉土2份、石灰岩風化後形成的山泥土3份、砂質菜園土2份、經過長期發酵腐熟的腐殖土2份、消石灰l份配製。配好後再經過數日曝曬,整細過篩,便可上牀使用。這種培養土的pH值大多在6.5-7.5之間,表現為中性。栽培時,花盆要清洗浸泡,再用數塊瓦片棚蓋花盆底孔,周圍用土炭塊填上,一般厚度為2釐米左右,上面再填培養土。操作時,帶原土取苗植於花盆中央,注意栽培不宜過深,根系要伸展自然,不能損傷根系,周圍填土不宜過重壓迫,必要時,可將花盆在地上抖動幾下,使其根系和基質密貼即可;盆土不宜過滿,一般離盆沿2-3釐米為宜。栽好後用細孔噴壺把水噴透,花盆置於廕庇濕潤的地方,用霧狀噴水的方法,緩苗7-10天,待其完全恢復生機後,便可進行正常的管理。 [5] 

銀粉背蕨養護

施肥:銀粉背蕨,性喜土壤肥沃,生長期需要一定的養分。一般栽培大多采用麻醬渣、豆糟、花生麩等漚制的液體肥料,這些肥料雖然含有豐富的氮、磷、鉀等元素,但是這種肥料氣味較濃,臭氣也大,特別是置於室內蒔養和觀賞,確實感到既不衞生,又污染環境:根據大多數蒔養蕨類植物的經驗,蒔養者可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垃圾漚製成綠肥。具體作法是:先用少量的骨粉(豬骨頭經高壓後成粉)和草木灰,放在缸內,加水3-4千克浸泡,然後加入生活中剩餘的菜葉子(樹葉、綠卓也可),一般經過30-40天的漚制,菜葉便完全腐爛,然後取其清液用作追肥,平時定期加入菜葉和水,肥料就可不間斷的獲取了。銀粉背蕨適宜施用這種綠肥,在3-6月的旺盛生長期,可每星期結合澆水追施一次,取原液0.5千克,加水1千克,充分混合後澆灌,夏季施肥水分加倍,採取渾水澆花的方法進行澆灌。秋季施肥可用春季施肥的濃度每10天左右追施一次,冬季停施。 [5] 
澆水:銀粉背蕨性喜濕潤,但是,在原生長地有較強的耐旱本領,若遇久旱不雨,它卷葉休眠,當雨水來時又展葉生長。人們引種栽培大多使用培養土,這種培養工含有較多的腐殖質,這種腐殖質本身就含有植株生長所需要的各種養分。同時,它能吸附很多的水分,因此,在給銀粉背蕨澆水時,就必須考慮這個問題,合理進行澆水。蕨類植物性喜濕潤,不但要求土壤中不能缺水,而且空氣濕度也應適宜,就其生長期對水分的要求來説,春季可每隔2-3天澆水一次,置於乾燥環境的植株,還可在花周圍灑透水,使其蒸發而增加空氣濕度。夏季置於室內涼爽的地方蒔養,可在每天上午8-10時澆水一次,傍晚移至室外,再噴水一次,使其土壤再次濕潤,秋季澆水可適當減少,但是土壤不能過於乾燥,若是盆底排水孔暢通,水澆多了也不至於造成多大的問題。以澆水量來説,有經驗的蒔養者所澆的水正好滲到花盆底部,排出少量水分為宜。冬季澆水更少,一般見土壤表面乾白時澆水。 [5] 
光照:銀粉背蕨性喜柔和的陽光照射,不耐烈日曝曬 在自然界巾,陽光強烈的季節大多雨量充沛,空氣濕度大,所以它能忍受夏季的光照;在引種栽培置於室內觀賞的植株,春秋冬三季,必須將其放在通風向陽的位置,使其充分接受從東南和西南方向射進來的陽光,植株才能在光合作用中旺盛生長,積累更多的養分,為其越冬於丁好物質基礎;夏季必須為其創造—個半廕庇、濕度大、很涼爽的小環境,特別是不能讓中午的強陽光照射,以免灼傷葉片和根系,但也不能長期放在庇廕而又不通風的環境中,否則容易造成葉片枯萎而影響觀賞價值。控制銀粉背蕨的光照,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季從下午9時至下午5時應子以有效的遮蔭,而舂、秋、冬三季則可進行全陽光照射。 [5] 
温度:銀粉背蕨性喜温暖,但在陽光適宜的冬季山能耐寒;它最適宜的生長温度為18-25℃,在這樣的温度條件下,如果光照合理,植株長勢就特別好,從其生長地域來看,生長在中國北方的品種能經受-15℃的低温;耐熱品種能在38℃的環境中越夏,所以,中國各地部可引種栽培,也不存在越冬過夏難的問題。 [5] 

銀粉背蕨主要價值

銀粉背蕨藥用

銀粉背蕨是一味藥用價值很高的中藥材,在《湖南藥物志》及《寧夏中藥材手冊》等諸多醫藥典籍都有記載,全草可以入藥,具有活血調經,補虛止咳,解毒消腫,利尿通乳的功效。 [8]  銀粉背蕨全草可以入藥。全草含有還原性物質、鞣質、皂苷、黃麗苷,葉含粉背蕨酸、蔗糖、黃麗苷類化合物。性味苦而澀,性涼。清熱、解毒、愈瘡。主治鏈誅合成毒,尤其能解烏頭中毒、愈瘡,治精腑腎臟病、熱性腹瀉、肉食或腎虛早泄、瘡癤癰毒。 [3] 

銀粉背蕨觀賞

銀粉背蕨根狀莖直立斜展,外被棕紅色鱗片,近似五角星狀的大型葉片,宜於中國各地盆栽裝飾室內。 [5]  其株型小巧,葉型奇特,可用在水石盆景和假山上作綠化點綴材料。 [14] 
銀粉背蕨

銀粉背蕨植物毒性

銀粉背蕨具有致癌物質,切不可誤食。 [3] 
參考資料
  • 1.    銀粉背蕨  .中國植物物種信息數據庫[引用日期2013-11-18]
  • 2.    銀粉背蕨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3.    大丹增主編.中國藏藥材大全 漢、藏[M],中國藏學出版社,2016.04,第373頁
  • 4.    王經勝編著.科普照知識博覽·動植物百科 巨毒植物[M],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3.10,第144-145頁
  • 5.    李祖清等編.花卉園藝手冊[M],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年05月第1版,第1604-1607頁
  • 6.    銀粉背蕨  . 中國植物物種信息數據庫[引用日期2019-04-07]
  • 7.    銀粉背蕨 Aleuritopteris argentea|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18]
  • 8.    銀粉背蕨的用法  .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引用日期2023-03-18]
  • 9.    朱兆雲.雲南天然藥物圖鑑 第9卷:雲南科技出版社,2015.12:408
  • 10.    銀粉背蕨 Aleuritopteris argentea|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24]
  • 11.    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藏藥志:青海人民出版社,1991:第240頁
  • 12.    付志方.江山如此多嬌 自然河北 上下:河北美術出版社,2016.1:第551頁
  • 13.    趙蘭勇,孟繁勝.花卉繁殖與栽培技術:中國林業出版社,2000.7:第337頁
  • 14.    陳瑋,曲再春,張粵.遼寧白石砬子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10:第145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