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銀州城遺址

鎖定
銀州城遺址地處榆林市橫山縣黨岔鎮,居無定河中游和毛烏素沙漠與黃土高原的分界線上,為當時重要的邊關要塞。銀州城的歷史可以上溯到南北朝時期,以產良馬而得名。
中文名
銀州城遺址
地    處
榆林市橫山縣黨岔鎮
周    長
1583.3米
城    牆
夯土板築

銀州城遺址1.地理位置

圖
(1張)
銀州城遺址地處榆林市橫山縣黨岔鎮北莊村,位於無定、榆溪二河相會之南約1.5公里處。東北隔無定河與古儒林城(今魚河鎮)相望。
兩岸地勢平坦,土地肥沃,物產富饒,一向為北方遊牧民族匈奴、突厥統治者進犯關中的孔道。北宋時西夏崛起西北,攻掠綏,米必經此地;宋兵北進,西夏亦以此為屏障,與宋全力抗衡,確保其腹地。因此,它被歷代軍事戰略家所重視。

銀州城遺址2.古城概況

銀州城依山面水,半山半川,根據地勢沿河傍溝而築。南臨黨岔溝,西靠北莊溝深谷,北有炎火溝,東瀕無定河,河溝周護、羣山拱衞,地勢十分險峻。古城系土築成,緣河傍溝,羣山拱衞,高聳雲天,氣勢雄偉,俯視全城,分上、下兩部分。上古城為小山崗,下古城是一片河旁沖積的平地,城牆用夯土板築,夯層清晰,每層厚6.8釐米~12.13釐米,殘高6~8米,厚9~10米,周長1583.3米;東城牆長326.5米,北牆長426米,外面加築馬面四座,長寬各4米,西牆及南牆結合部為弧形,邊長830.8米,西面和北面各殘留甕城基址一處,東和南城牆的部分段落已被破壞,在民國年間曾築有小寨。現城址或為耕地,或被建築佔壓,但城的輪郭還完整清晰。

銀州城遺址3.歷史沿革

銀州地古代屬白翟,秦、漢為上郡,東晉為赫連大夏管轄。到了南北朝周武帝三年(563)始置銀州城。
相傳銀州以產良馬而得名。前秦時這裏稱驄馬城,曾有人在這裏放牧驄馬(黑白毛相雜的馬)。馬在蒙古語裏叫乞銀,銀州因此而得名。
隋大業二年(606)廢銀州,縣屬雕陰郡。隋末陷於賊寇,貞觀二年(628),梁師都建立梁國,重建銀州。天寶元年(742)改為銀州郡,乾元元年(758)又恢復銀州(以上見《元和郡縣誌》)。唐末為党項族拓跋思恭平夏部所有,是拓跋氏的主要根據地。北宋李繼捧以夏州歸宋,其從弟繼遷於雍熙二年攻麟州(神木縣境內),誘殺都巡檢曹光實後襲據銀州。北宋曾數次收復,但時得時失,神宗時種諤米脂川大捷,收復銀州。徽宗崇寧四年韓世忠曾攻佔銀州。當時銀州成為北宋、西夏雙方激烈爭奪之地。後來徐禧棄銀州移守永樂城,崇寧五年(1106)廢銀州為銀川城。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