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針(拼音:zhēn),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2]  。針的異體字寫作“針”,大約產生於戰國;“針”字產生於漢代以後。針的本義指一種用來縫製衣服的工具,其形狀為細長形,頭部尖鋭。針的特徵是尖而細長,具有這種特徵的其他東西也可稱為針,如松針、指南針等。中醫治病方法針灸,也可簡稱為針,用於針刺、扎針等詞中。此外,針又指西醫治病時用來注射液體藥物的工具。由此引申,針又指針劑,如打針、預防針中的針。 [3] 
*是《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中的異體字 [5] 
中文名
拼    音
zhēn,qián
繁    體
部    首
[1] 
五    筆
QFH [1] 
倉    頡
OPJ [1] 
鄭    碼
PED [1] 
筆    順
撇、橫、橫、橫、豎提、橫、豎 [6] 
字    級
一級(編號:0757) [5] 
平水韻
下平十二侵(zhēn),下平十四鹽(qián) [4] 
總筆畫
5+2
四角碼
8470₀ [1] 
統一碼
9488 [1] 
注音字母
ㄓㄣ
筆順編號
3111512
造字法
會意字形聲字
字形結構
合體字,左右結構
異體字
䥠、針*、𨮼
英文名
needle

文字源流

表示針的字,最早是“”。“箴”是形聲字,“”作形旁表義;“鹹”作聲旁表音。以“竹”為形,表示材料。在原始社會里,還沒有金屬的針,“箴”所反映的是竹製的針。隨着時代發展,出現了金屬的針,這種變化體現在字形上就是“針”字。“針”同樣是形聲字,聲旁為“鹹”,指示讀音;形旁為“金”,反映材料。“針”就是金屬的針。這一字形後來又產生了一個俗體作“針”,右部的“十”字可能是針的象形。現代通行用“針”,“針”被作為異體字廢除了。
針的本義指一種用來縫製衣服的工具,其形狀為細長形,頭部尖鋭,尾部有孔。這種工具有一個演變的過程。清代學者段玉裁認為,針在開始時是用竹做的,這種竹做的針因為無法在尾部打眼穿線,所以只能起聯綴衣服的作用,即在兩塊布或兩張獸皮間分別用竹針穿眼,再用手把線引過去。只有發明了可在尾部穿眼的針以後,針才具有縫紉的作用。
針通常是尖而細長的,因此,具有這種特徵的其他東西也可稱為針,如大頭針、松針、指南針等。
在中國醫學中,有一種特殊的治病方法,即通過用針扎刺人體上的某些穴位來療病,這種方法稱為針灸,也可簡稱為針,用於針刺、扎針等詞中。用針治病又轉而引申為救治社會弊病的手段。如漢桓寬《鹽鐵論·國病》:“萬里之朝,日聞唯唯,而後聞諸生之愕愕,此乃公卿之良藥針石。”
此外,針又指西醫治病時用來注射液體藥物的工具,這種工具的主體部分通常用玻璃或塑料製成,有筒、推進杆,頭部為針狀,中空。由此引申,針又指針劑,如打針、預防針中的針,都指針劑。
針可以刺人,也可以挑刺,所以針往往與“矛盾”“鬥爭”相聯繫,如“針鋒相對”“針尖對麥芒”;但是也有完全相反的用法。被磁石吸引的針和被琥珀吸引的芥,合而稱“針芥”,形容二人相互吸引叫“針芥相投”。裴松之注引三國吳韋昭《吳書》:“虎魄不取腐芥,磁石不受曲針。”磁石引針,琥珀拾芥,後人因以“針芥相投”或“針芥之合”比喻互相投契。 [3]  [19-20]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zhēn
名詞
縫紉或縫合用的工具,細長而小,一頭尖鋭,另一頭有眼用以引線。
needle
《左傳·成公二年》:“以執斮、執針、織紝皆百人,公衡為質,以請盟。”
蘇叔陽《故土》十二:“當縫好最後一針時,天色已經微明。”
針尖;繡花針;針鋒相對穿針引線
細長像針的東西。

《晉書·顧愷之傳》:“嘗悦一鄰女,挑之弗從,乃圖其形於壁,以棘針釘其心。女遂患心痛。”
松針;別針;秒針;指南針;避雷針
特指中醫用以刺穴位治病的針狀器械。


銀針;毫針
特指西醫注射液體藥物用的針形器械。


針頭;針管
針劑,注射用的藥物。

諶容《人到中年》七:“我們知道你工作很忙,沒敢告訴你,帶她去看了急診,打了針。”
打針;預防針
(Zhēn)姓氏用字。



動詞
用針或針狀物刺。
stab
《漢書·廣川惠王劉越傳》:“笞問昭平,不服,以鐵針針之,強服。”
葉聖陶《潘先生在難中》:“蚊蟲突然一針,痛得直跳起來。”

特指中醫以針刺穴位以治療。
acupuncture
《三國志·魏志·華陀傳》:“若當灸,不過一兩處……若當針,亦不過一兩處。”
《紅樓夢》第七五回:“不用針心,只針肋條就是了。”
引申為治療。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養氣》:“逍遙以針勞,談笑以藥倦。”

用針縫。
sew
《淮南子·説山》:“針成幕,蓽成城,事之成敗必由小生,言有漸也。”

規勸;譏刺。

唐·元稹《桐花》詩:“非琴獨能爾,事有諭因針。”

qián
動詞
用鐵鉗鑷取。也作“鑽”。

《周禮·夏官·射烏氏》“則以並夾取之”漢鄭玄注:“並夾,針箭具。”

名詞
(Qián)古地名。春秋時衞國之地,在今河南省濮陽市附近。

《左傳·成公六年》:“師於,衡人不保。”

(Qián)姓氏用字。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大詞典》 [7]  《現代漢語詞典》 [5]  《漢語大字典》 [8] 

古籍解釋

説文解字

【卷十四】【金部】職深切(zhēn)
(針)所以縫也。從金鹹聲。
【註釋】徐鉉注:今俗作針,非是。 [10] 

説文解字注

【卷十四】【金部】
(針)所㠯縫也。縫者,以針紩衣也。竹部箴下曰:“綴衣箴也。”以竹為之,僅可聯綴衣;以金為之,乃可縫衣。
從金,鹹聲。職深切,七部。今俗作針。 [9] 

康熙字典

【戌集上】【金部】 針;康熙筆畫:10;部外筆畫:2
(zhēn)《廣韻》之林切。《集韻》《正韻》諸深切,並音斟。《説文》徐注:俗針字。所以縫也。《易·乾卦》:各從其類。疏:若磁石引針,琥珀拾芥。《天寶遺事》:唐宮中七夕結綵樓,陳瓜果、酒炙,祀牛女,妃嬪各執九孔針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為得巧。
又姓。明隆慶舉人針惠。
又方書針灸法。互詳後針字注。
又蟲名。《古今注》:蝌蚪,一名玄針。又書法。有垂露體,懸針體。庾信《謝趙王啓》:垂露懸針,書恩不盡。
(zhèn)又《廣韻》之任切。《集韻》《韻會》《正韻》職任切。並枕去聲。《集韻》縫也。
又刺也。 [12] 
【戌集上】【金部】 針;康熙筆畫:17;部外筆畫:9
(zhēn)《唐韻》職深切。《集韻》《韻會》《正韻》諸深切。並音斟。《説文》:所以縫布帛之錐也。《左傳·成二年》:楚侵及陽橋,孟孫請往賂之,以執斲執針織紝,皆百人。註:執針,女工。《列子·湯問篇》:詹何以獨繭絲為綸,芒針為鈎。《集韻》:或作箴。亦作針。
又刺也。《前漢·廣川王傳》:以鐵針針之。註:針,刺也。
又《方書》:針石刺病。唐狄仁傑善針術。
又人名。《左傳·定四年》:針尹固與王同舟。《釋文》:針,之林反。
(qián)又《廣韻》《集韻》並巨鹽切。《五音集韻》:鐵針𢴪物也。
(qián)又《廣韻》巨淹切。《集韻》《韻會》其淹切。並音箝。人名。《詩·秦風》:子車針虎。《左傳·隱八年》:陳針子送女。註:針子,陳大夫。
又《莊三十二年》:命僖叔待於針巫氏。註:針巫氏,魯大夫。
又《僖二十八年》:針莊子為坐。《釋文》:針,並其廉反。
又地名。《左傳·成六年》:侵宋師於針。《釋文》:針,其廉反。一音針。
(jiān)又《五音集韻》:古鹹切。音緘。病無所取丸散不能消除,病在經絡,以針針之。 [11]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提示

“釒”的第二筆是短橫,末筆㇙(豎提)一筆寫成。“釒”“十”等寬,頂部左右旁齊平,底部“十”低。“釒”,第三筆橫起筆於橫中線。“十”,橫筆從田字格中心起筆,略向右上斜行;豎筆穿過橫筆中點下行。 [6]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字頭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i̯əm
董同龢系統
c
jəm
周法高系統
t
jiəm
王力系統
ȶ
ǐəm
李方桂系統
k
rjəm
針、針


jəm
針、針


jəm
南北朝
針、針
宋北魏前期

jəm
針、針
北魏後期北齊

jəm
針、針
齊梁陳北周隋

jəm
隋唐
針、針
擬音/高本漢系統

i̯əm
針、針
擬音/王力系統

ǐěm
針、針
擬音/董同龢系統

jem
針、針
擬音/周法高系統

iɪm
針、針
擬音/李方桂系統

jəm
針、針
擬音/陳新雄系統

ǐəm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5-18]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針、針
平聲
下平二十一侵

開口呼
三等
全清
職深切
tɕjem
去聲
五十二沁

開口呼
三等
全清
之任切/之林切
tɕjem
平聲
下平二十四鹽

開口呼
三等
全濁
巨淹切/之林切
ɡʰjæm
平聲
下平二十四鹽

開口呼
三等
全濁
巨鹽切/音針
ɡʰjæm
集韻
針、針
平聲
下平二十一侵

開口呼
三等
全清
諸深切
tɕiem
去聲
五十二沁

開口呼
三等
全清
職任切
tɕiem
平聲
下平二十四鹽

開口呼
三等
全濁
巨鹽切
ɡiæm
平聲
下平二十四鹽

開口呼
三等
全濁
其淹切
ɡiæm
韻略


平聲





諸深切



平聲





其廉切

增韻
針、針


平聲





諸深切



去聲





職任切



平聲





其廉切



去聲





職任切

中原音韻

陰平
侵尋

齊齒呼

全清
tʂiəm
中州音韻


平聲
尋侵





知深切

洪武正韻
針、針

平聲
二十侵


全清
諸深切
tʃiəm
針、針

去聲
二十沁


全清
職任切
tʃiəm

平聲
二十二鹽


全濁
其廉切
g‘iem
分韻撮要
針、針

陰平
第十七金錦禁急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3-14] 
參考資料
  • 1.      .漢典[引用日期2020-08-14]
  • 2.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5-23]
  • 3.    傅永和,李玲璞,向光忠主編.漢字演變 文化源流[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2.12:519-520
  • 4.    平水韻 十二侵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1-05-23]
  • 5.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 第7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09:1661
  • 6.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449
  • 7.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11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1349
  • 8.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4553-4554;4886-4887
  • 9.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5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2334-2335
  • 10.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2018
  • 1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1303
  • 1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1284
  • 13.    針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1-05-23]
  • 14.    針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1-05-23]
  • 15.    針的中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1-05-23]
  • 16.    針的中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1-05-23]
  • 17.    針的上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1-05-23]
  • 18.    針的上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1-05-23]
  • 19.    馮國超著.圖説漢字王國 彩圖版[M].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2005.01:260
  • 20.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402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