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千斤拔

(豆科千斤拔屬植物)

鎖定
千斤拔(Flemingia prostrata Roxb. f. ex Roxb.),是豆科千斤拔屬的直立或披散亞灌木,幼枝三稜柱狀,密被灰褐色短柔毛;托葉線狀披針形;小葉厚紙質,長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被柔毛;小葉柄極短,密被短柔毛;總狀花序腋生,密被灰褐色至灰白色柔毛;花密生,具短梗;花冠紫紅色;莢果橢圓狀;種子近圓球形,黑色 [10]  ;花期8-9月;果期10-12月 [11]  。其根細長,向下直伸,側根少,地下固定力強,故名“千斤拔”。 [12] 
千斤拔原產於中國,現在中國分佈於華南、華中、西南部分地區以及台灣地區,在菲律賓也有分佈 [10]  [13]  。千斤拔喜暖,喜光,耐旱,忌積水,喜土層深厚肥沃、向陽、排水良好的山坡地或大田。千斤拔通過種子直播繁殖。 [14] 
千斤拔屬良等飼用植物,牛、羊、兔等喜食 [15]  。千斤拔可作藥用,毒副作用少,《植物名實圖考》載其功效“補氣血、助陽道”,《嶺南採藥錄》載其“祛風祛濕,治手足痹痛,腰部風濕作痛,理跌打傷,能舒筋活絡” 。千斤拔目前被廣泛應用於婦科、風濕痹痛等類疾病的治療,並製成中成藥,其療效得到廣泛認可 [16]  。千斤拔除作藥用,還具食療作用,可配製藥膳食用,如“千斤拔煲豬腳”。 [17] 
中文名
千斤拔
拉丁學名
Flemingia prostrata Roxb. f. ex Roxb. [9] 
別    名
蔓性千斤拔、一條根、鑽地風等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豆目
豆科
千斤拔屬
千斤拔
命名者及年代
Merr. et Rolfe,1908

千斤拔植物學史

其根細長,向下直伸,側根少,地下固定力強,故名“千斤拔”。 [12]  關於千斤拔的最早記錄來自清代吳其濬所著的《植物名實圖考》,其中記載着以千觔拔為正名,雲“亦呼土黃雞,南安呼金雞落地,皆以其三葉下垂如雞距雲”,其中“觔”與“斤”同音。正式出現千斤拔的名稱是在1932年,在《嶺南採藥錄》才第一次出現“千斤拔”三字的正式名稱。除此以外,此書中還記載了千斤拔的相關功效及應用。在修改版的1936年《嶺南採藥錄》中還增加了千斤拔的特徵及性味的記載,因其“其根形如鼠尾,頗長,味辛,性温,祛風祛濕。”所以老鼠尾作為別名記載。隨後,1942年出版的胡真所著《山草藥指南》也沿用了再版《嶺南採藥錄》中千斤拔的名字。同時《廣東中草藥》《廣東中藥志》中也均以千斤拔為正名記錄在冊,然而有些地方本草中將大葉千斤拔作正名記載,將千斤拔收錄於別名中,例如《南方藥用植物圖鑑》《貴州民間藥物》等。 [2] 

千斤拔形態特徵

直立或披散亞灌木。幼枝三稜柱狀,密被灰褐色短柔毛。葉具指狀3小葉;托葉線狀披針形,長約0.6-1釐米,有縱紋,被毛,先端細尖,宿存;葉柄長2-2.5釐米;小葉厚紙質,長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偏斜長4-7(-9)釐米,寬1.7-3釐米,先端鈍,有時有小凸尖,基部圓形,上面被疏短柔毛,背面密被灰褐色柔毛;基出脈3,側脈及網脈在上面多少凹陷,下面凸起,側生小葉略小;小葉柄極短,密被短柔毛。 [18] 
總狀花序腋生,通常長2-2.5釐米,各部密被灰褐色至灰白色柔毛;苞片狹卵狀披針形;花密生,具短梗;萼裂片披針形,遠較萼管長,被灰白色長伏毛;花冠紫紅色,約與花萼等長,旗瓣長圓形,基部具極短瓣柄,兩側具不明顯的耳,翼瓣鐮狀,基部具瓣柄及一側具微耳,龍骨瓣橢圓狀,略彎,基部具瓣柄,一側具1尖耳;雄蕊二體;子房被毛。莢果橢圓狀,長7-8毫米,寬約5毫米,被短柔毛;種子2顆,近圓球形,黑色。花、果期夏秋季。 [10]  花期8-9月;果期10-12月 [11] 

千斤拔近種區別

部位
千斤拔
生活型
蔓性半灌木
直立灌木
幼枝密被灰褐色短柔毛
小枝纖細,密被棕色絨毛
葉柄長2-2.5釐米;上面疏被短柔毛,下面毛較密
葉柄長約1.5釐米,密被脱落性棕色絨毛
子房被毛
子房無毛
莢果長7-8毫米,被短柔毛,有2粒種子
莢果長約1釐米,寬約6毫米,密被棕色絨毛
圖片
千斤拔 千斤拔
墨江千斤拔 墨江千斤拔
參考資料: [10]  [19] 

千斤拔產地生境

千斤拔原產雲南、四川、貴州、湖北、湖南、廣西、廣東、海南、江西、福建和台灣,菲律賓亦有分佈。千斤拔屬於灌木植物,多見於荒坡草叢等較為乾旱的地方。千斤拔喜温暖耐寒,喜光,耐旱,忌積水,喜土層深厚肥沃、向陽、排水良好的山坡地或大田。常生長於海拔50~300米的平地曠野或山坡路旁草地上。 [3]  [10]  [14] 

千斤拔繁殖方法

千斤拔採用種子直播繁殖,秋播10-11月、春播2-5月。千斤拔種子直播繁殖,隨着温度的升高出苗時間縮短,最好在清明後進行。為了提高種子發芽率,播前應曬種1-2天,裝進蛇皮口袋加入適量細河沙用腳搓25分鐘左右(注意:不要用力過猛,防止種子破裂),然後用40℃的温水浸種15小時左右,撈起種子後與適量的細砂或火土灰拌種,拌勻後撒播在畦面上,也可開行距25釐米的淺溝,播種覆蓋一層薄泥土,以不見種子為宜。在荒坡地上播種時,先用草甘磷進行噴殺雜草,噴後次日進行播種。最好選擇雨後2-3天時進行。每畝播種量0.5-0.75千克,一般10-15天出苗,每畝產苗4-6萬株。 [1] 

千斤拔栽培技術

千斤拔選地整地

千斤拔有小葉及大葉品種之分,以小葉千斤拔產埴最高、質蹬最好、銷路好、價格高。人工栽培可選擇山區荒坡地,平原旱地,高坑稻田來種植,也可與果園、幼林坡地套種選好地後應深翻二遍。耙平時,起畦寬約1.2米,高約30釐米,畦長視地形而定,四周開好排水溝。耙地時可撒施適量的農家肥或每畝用100-150千克普鈣作基肥。經深翻的地最好能讓其自然壓實後進行種植為好。 [1] 

千斤拔田間管理

施肥:千斤拔是喜磷鉀肥的高產藥用植物,不喜氮肥,在整個生長期中應少施或不偏施尿素。7-9月是地下根莖膨大旺期,每月應撒施一次不含氮素的磷鉀複合肥,每畝每次約10千克。千斤拔為多年生根類藥用植物,第一年在施基肥的基礎上追肥三次,苗高10-15釐米時,畝施尿素3千克,促幼苗生長。第二次在中耕除草後(大約在6月下句),每畝施複合肥15千克;第三次在9月份,每畝施45%複合肥10千克。第2年春季幼苗萌發前,每畝追施複合肥15-25千克,7月份再追施一次複合肥,每畝施放20-30千克。施肥選擇在下雨前後施,以下小雨為適。 [1] 
中耕除草:千斤拔幼苗期(前六個月)生長比較緩慢,容易生長雜草與千斤拔爭光搶肥,幼苗期應及時除草,也可用除草劑蓋草能10毫升兑水15千克噴施地表,以殺滅禾本科雜草。30釐米高時種植地已全部封行,無需人工除草。 [1] 
疏除花蕾促高產:秋季千斤拔現蕾開花前,用乙烯利10毫升兑水15千克作葉面噴施連噴2-3次,以打落花蕾,促使大量的養分集中供給地下根莖生長。 [1] 

千斤拔採收加工

採種:千斤拔採種期為每年的8-12月,當莢果由青綠漸變淡黃時即可採收,此時採收到的種子出苗率高。採種時間也不宜遲,否則英果會自然裂開,種子彈落。一般將採收到的果莢在陽光下曬乾開裂,除掉果売取得種子,再曬5-7天后置於乾燥容器貯存。 [1] 
採根:千斤拔為多年生宿根性植物、可自然過冬,第二年萌發出新的苗芽繼續生長。一般在第二年採種完後即可收穫。因為此時廣西氣温還比較高,陽光較為充足,採收回來的藥材易曬乾,存放不易發黴。有條件的地方最好是在冬天收穫,此時藥材的質量是最好,而且可錯開農時。用勾機勾挖可取後藥材根部。秋收回來的千斤拔,先除去地上基葉,用水洗去泥沙,再削去鬚根,推在太陽下曬乾,然後數十根紮成小把,裝入竹簍或用打絞機打成捆,若不能及時出售,可置乾燥處貯藏,注意防蟲防黴。商品質量標準:以根條直,外皮棕紅色,斷面白色,無陽枝、足幹、無黴變者為佳。商品以足幹、呈圓椎形、成條粗壯,棕紅色,斷面白色,顯粉性,呈菊花紋,無陽枝、無蟲蛀、無莓變者為佳。 [1] 
儲存:將收集到的莢果放到自然光下曬到開裂,剝掉果殼,收集種子,在晾曬一段時間後,可儲存在乾燥容器內。同時,根部曬乾後,易於存放。秋收回來的千斤拔,先除去地上基葉,用水洗去泥沙,再削去鬚根,推在太陽下曬乾,然後數十根紮成小把,裝入竹簍或用打絞機打成捆,若不能及時出售,可置乾燥處貯藏,注意防蟲防黴。 [2]  [7] 
千斤拔 千斤拔

千斤拔蟲害防治

  • 蚜蟲
蚜蟲又叫膩蟲,它一般趴在植株的嫩莖嫩葉上吸取植物汁液,容易造成植株生長緩慢,發育不良。發生蚜蟲蟲害的時間多為每年6~9月。防治方法:用一片淨或吡蟲啉一小包加水混合均勻噴灑在植株上進行防治。 [3] 
  • 豆類螟
豆類螟危害的部位主要是植株的莢果和種子。豆類螟成蟲會把蟲卵產在千斤拔的豆莢或花苞中,等幼蟲孵化後便開始蠶食豆莢,並且吃完一莢便會轉移到另一莢,持續危害植株健康。同時還會危害種子,影響留種,一般發生在每年的6~10月。防治方法:用高效的殺蟲噴霧,一週噴灑一次藥劑,持續噴灑,直到開花結果、種子採收結束為止。 [3] 

千斤拔主要價值

千斤拔藥用價值

千斤拔可作藥用,毒副作用少,《植物名實圖考》載其功效“補氣血、助陽道”,《嶺南採藥錄》載其“祛風祛濕,治手足痹痛,腰部風濕作痛,理跌打傷,能舒筋活絡” 。千斤拔目前被廣泛應用於婦科、風濕痹痛等類疾病的治療,並製成中成藥,其療效得到廣泛認可 [16] 
千斤拔的根部味道甘甜,但略有澀味,具有舒筋活血、祛風濕、強筋骨作用;也可用於治療婦科疾病,千斤拔的根是婦科千金片中成藥的主要原料,也是多種跌打藥、保健抗疲勞的中成藥的配伍藥。同時,千斤拔具有治療鎮痛、抗炎、保護腦細胞等方面的效用。 [5-7]  [8] 

千斤拔食用價值

除作藥用,千斤拔還具有食療作用。將千斤拔與紅棗、雞腳等混合在一起燉湯,可以起到舒緩筋骨疲勞、保持筋骨的作用。 [4]  可配製藥膳食用,如“千斤拔煲豬腳”。 [17] 

千斤拔飼用價值

千斤拔屬良等飼用植物,牛、羊、兔等喜食 [15] 
參考資料
  • 1.    熊熙靈.千斤拔人工高產栽培與採收加工技術[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3,(第15期):86-87
  • 2.    曹海麗,梅全喜,曾聰彥.千斤拔的本草考證[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1933(06):73-77.
  • 3.    楊顯玲.千斤拔人工栽培技術[J].廣西農學報200823(05):85-86.
  • 4.    嚴東,夏伯候,李春,劉莎,李亞梅,廖端芳,林麗美,吳萍.千斤拔屬藥用植物的研究進展[J].中草藥201647(24):4456-4471.
  • 5.    杜沛霖,周雨晴,黃貴華,朱華,秦麗,梁迪,李富寬,孫朋.千斤拔屬植物的化學成分·藥理作用·臨牀應用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科學201745(06):109-111.
  • 6.    張麗霞,彭建明,馬潔.千斤拔研究進展[J].中藥材,2007,30(7):887-890.
  • 7.    任朝琴,戴先芝,劉圓.千斤拔藥材資源開發與利用的調查報告[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7(04):610-613
  • 8.    陳一,李開雙,黃鳳嬌.千斤拔的鎮痛和抗炎作用[J].廣西醫學,1993(02):77-79.
  • 9.    千斤拔 Flemingia prostrata|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引用日期2023-03-04]
  • 10.    千斤拔 Flemingia prostrata  .|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引用日期2023-03-17]
  • 11.    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廣東省中藥材標準 第3冊[M]. 2018:49頁
  • 12.    南昌市衞生局革命委員會編. 戰備草藥手冊[M]. 1969:90頁
  • 13.    徐曄春,朱根發編著. 觀賞植物原色圖譜 4000種權威版[M]. 2018:209頁
  • 14.    陳士林,中華醫學百科全書 中藥資源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8.04,第141頁
  • 15.    陳默君,賈慎修主編. 中國飼用植物[M]. 2002:504頁
  • 16.    梅全喜主編. 廣東地產藥材研究[M]. 2011:104頁
  • 17.    王者悦. 中國藥膳大辭典[M]. 2017:73頁
  • 18.    千斤拔  .植物誌庫[引用日期2023-05-07]
  • 19.    墨江千斤拔 Flemingia chappar  .|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引用日期2023-07-2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