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龍禪寺

(江西鷹潭市境內寺院)

鎖定
金龍禪寺位於206國道旁,龍虎山景區龍虎山鎮舒家村,東北方向的爐山頂部,與景區的核心景點仙岩、水巖相呼應。
中文名
金龍禪寺
佛    像
31尊
地理位置
206國道旁

目錄

金龍禪寺地址

爐山,是金龍峯最高的一座峯巒,因形似香爐,加之早晚煙霧繚繞,故名“爐山”。舒氏宗譜有詩云:“爐山特起聳羣峯,步上天衢勢最隆。夜夜鬥星懸古剎,朝朝煙霧藹巔壟。巍峨迥出神仙境,縹緲超升紫府宮。一望清風兼月朗,遙瞻海闊並天空。春風隨步宏天際,還羨高巖有古風。”相傳,在此修練的僧、尼得道,均由此昇天。爐山頂下,周圍都是巖洞,西北面有個大洞,縱橫幾百米,洞內有座大寺,故名金龍寺。其始建於何朝哪代從無查考。不過從一民間傳説中,可以追溯到漢代,甚至漢代以前,雲:漢代有個羅衣秀才,喊名叫廖威(料預),人們稱其為地龍王。嗣漢天師府建造在龍虎山,就是他選的地和擇的日子。此人一生貧困潦倒。他曾到金龍寺遊覽,見金龍寺破敗不堪,深有感慨地説:“你是個爛爛廟,我是個爛爛料;若是我有出頭之日,一定重修你這爛爛廟。“到宋仁宗時,舒家村老祖宗從仙岩羅坪遷至碣石峯旁邊居住後,此廟曾修繕一新,該村宗譜有詩云:“龍門高萬丈,古剎起金峯。綠樹凝天碧,紫霞映日紅。清聲流曠野,逸韻入良空。石室非人力,靈巖賴天工。翹望經千古,長沾雨雪雲。”

金龍禪寺經歷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這座寺廟屢破屢修,屢廢屢興。據當地老年人介紹,土地革命時期,國民黨軍隊焚燒碣石峯腳下一座寺廟時,羣眾奮起搶救,將菩薩搬到金龍寺內安放供奉。1992年11月餘江縣人民政府批准,重修修建並設立金龍峯佛教活動點,廟內有釋迦牟尼、南海觀音、濟公、關公、十八羅漢等佛像31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