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龍橋

(雲南省麗江市境內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鎖定
金龍橋又名梓里江橋、梓里橋,位於雲南省麗江市古城區七河鎮始建於清光緒六年(1880年)。 [4] 
金龍橋橋體略呈東西走向,由橋身、兩岸橋台、兩岸錨碇、兩岸駁岸、兩岸橋廊、兩岸休息場地等組成,有修橋碑刻三通。橋主體結構由18根大鐵鏈懸系在河兩岸。其中16根為承重底鏈,上鋪橫豎兩層木板,再直鋪行步木板、橫行釘木檔成為橋面。另外兩根鐵鏈為兩側護欄,每根鐵鏈由約500個鐵環扣聯而成,高出底鏈80釐米,以扁鋼條作等距支撐。 [2] 
1985年,被麗江縣人民政府公佈公佈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10月,被麗江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被雲南省人民政府公佈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  2006年5月25日,金龍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 
中文名
金龍橋
地理位置
雲南省麗江市古城區七河鎮
所處時代
清光緒六年(1880年)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6-0755-3-458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金龍橋歷史沿革

光緒二年(1876年),貴州提督蔣宗漢(諡號“壯勤”)投資10萬銀元,在梓里江面架起一座鐵鏈橋。 [6] 
光緒五年(1880年)大呂月,蔣宗漢為該橋題匾,命名為“金龍橋”。 [4]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正月初二,正值新春佳節。中午時分,江中突然起了大風,金龍橋身擺動不止,十八根鐵索斷了十六根,僅剩西側上下兩根。後通過省政府補助、收取過渡費、功德募捐等方法籌資重新修橋。時任麗江建設局長的賴耀彩(馬幫出身)親自募集資金,到現場督促施工,於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開工,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竣工,同年進行了踩橋典禮。 [7] 
1996年,麗江“二·三”大地震,橋廊歪閃,木結構多處脱隼。次年由村民檢修漏雨瓦屋面。 [7] 
2007年,劍川縣曾對金龍橋進行了一次大的維修。 [3] 
金龍橋 金龍橋

金龍橋建築格局

金龍橋 金龍橋
金龍橋東連永勝,距永勝縣城約75千米,西接麗江鶴慶,距麗江城約40千米。據統計,在茶馬古道活躍時期,每天從橋上走過的騾馬都在四五百四以上,多時達千匹,麗江古城的生活用品,有相當一部分是從這座古橋上運送。
橋體略呈東西走向,由橋身、兩岸橋台、兩岸錨碇、兩岸駁岸、兩岸橋廊、兩岸休息場地等組成,有修橋碑刻三通。橋主體結構由18根大鐵鏈懸系在河兩岸。其中16根為承重底鏈,上鋪橫豎兩層木板,再直鋪行步木板、橫行釘木檔成為橋面。另外兩根鐵鏈為兩側護欄,每根鐵鏈由約500個鐵環扣聯而成,高出底鏈80釐米,以扁鋼條作等距支撐。經過上百年的風雨,承橋的鐵鏈斑斑點點。 [2] 

金龍橋文物遺存

金龍橋景觀 金龍橋景觀
金龍橋是萬里長江上現存最古老的鐵鏈橋,被稱為“萬里長江第一橋”。金龍橋橋亭上有這樣一副楹聯:金沙溯遠源,萬里奔流,利普荊湘吳蜀;龍雲喜際會,一元來複,交孚南北東西。在大理州劍川縣有座與金沙江上鐵鏈橋同名的風雨橋金龍橋,劍川名人趙藩題寫了“金龍橋”橋名,並撰寫了一副楹聯:東道安行喜看簦屬人如織,西來接引敢説津樑我已疲。在金龍橋橋房及橋旁“崇善亭”還有三副楹聯:縱目開懷偏愛華峯古塔秀,倚亭歇檐更喜桑嶺梨花香。 [3] 

金龍橋歷史文化

金龍橋,相傳,造這座石橋的人名叫李賢祀。李賢祀是李淵的十二世孫,唐亡後,他淪落為皇宮廚師。由於他在廚作方面技藝很高,深得皇帝寵愛。這樣皇帝慢慢地提拔李賢祀為殿前常侍,陪伴皇帝身旁。後來由於李賢祀在參政上有獨特的見解和雄辯的口才,皇帝就提升李賢祀為光祿大夫,官爵從二品。後來,李賢祀年邁的母親因病而亡,李賢祀戴孝護棺還家。當時由於連年的戰爭,耗盡了人財民力,更加上奸臣當道,禍災遍起,百姓陷在水深火熱之中。
金龍橋景觀 金龍橋景觀
李賢祀回到故鄉。只見田園荒蕪,百草叢生,村子裏到處都是斷牆殘壁。因為災荒,有許多人在死亡線上掙扎。李賢祀目睹這種情況,大為震驚。他和家人商議,決定開私倉,放賑濟民。但是這點糧食能救得多少人呢?依然有許多人在餓肚子。這種情況,使李賢祀異常急切,久而久之,李賢祀就上書皇上,要求開官倉、賑濟災民,並要求減少苛捐雜税,使人們減少負擔,但是參上的本卻像泥牛入海,杳無音訊。李賢祀整日在書房中踱步沉思。皇上的無能,戰爭的災禍,眼前的災情,使李賢祀不時發出陣陣長嘆。“老爺!”一日,從李賢祀背後傳來個蒼老的聲音,李賢祀回頭一看是跟隨自己多年的老僕李洪。李洪俯首站着,欲言又止。“你有什麼事就説吧。”李賢祀道,“僕有一計,不知老爺是否肯納。”説完,李洪就如此這般地説了一陣。李賢祀聽後禁不住拊掌大笑,説道:“天保佑凡民。”原來,花園村前有條河,河雖不寬,但水流湍急,水位也較深,人們過往很不方便。李賢祀早就想在這兒造一座橋,因他事務忙,所以一直未能動工。李洪的意思是借造橋為名,減免寧海雜税一年。李賢祀拿到錢,立刻購買了糧食,散分給災民又購置了良田千頃,造了個叫“歲昌”的寺院,讓無家可歸的孤兒在此做和尚,種田自食。為了行人方便和掩遮皇上耳目,李賢祀在花園造了座小巧別緻的石橋,並親自題名為“金龍橋”。現在“金龍橋”經歲月的變遷,橋已毀壞,但橋址猶在。“金龍橋”的故事也一直流傳至今。 [1] 

金龍橋研究價值

金龍橋是中國橋面最寬、鐵索最多的鐵鏈橋,也是金沙江上現存最古老的一座鐵鏈橋,被譽為“萬里長江第一橋”,在中國橋樑建築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是中國古代橋樑建築的代表作和典範,同時又是茶馬古道上的重要交通關隘,對中外社會、經濟、文化的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7] 

金龍橋保護措施

1930年代美國人洛克所攝梓里江鐵索橋 1930年代美國人洛克所攝梓里江鐵索橋
清代由官府以麗江公學管理,設“梓里金龍橋過往商客章程”,收取過橋費,以資保養維修及“管事”薪金之用。
民國初年(1911年),麗江鄉紳捐募以維護其橋。
民國二十年(1931年)以後,由麗江縣建設局管理。
1985年,被麗江縣人民政府公佈公佈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9年10月,被麗江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3年,被雲南省人民政府公佈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 
2006年5月25日,金龍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 

金龍橋旅遊信息

金龍橋地址

金龍橋位於雲南省麗江市古城區七河鎮。

金龍橋交通

乘車前往金龍橋:從麗江城區可乘坐七河鎮方向的班車,到達金龍橋。
參考資料